创设有利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  
  • 浏览次数: 54
  •  
  • 发表时间:2016-04-19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就多数学生而言,智力差异并不十分明显,而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对某一学科是否感兴趣。当一个人对其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可以促使其大脑处于活跃状态,这时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思维更深刻、想像更活跃、记忆更牢固,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中,有心的教师往往会创设生动活泼、愉快有趣的教学情境,创建民主、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得短短的40分钟的课堂教学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相同道理,培智学校课堂教学中也应重视有利教学情境的创设。以下是笔者几年来在这方面所做的一些教学尝试,愿与广大特教工作者分享和交流。  一、组织角色扮演,增加情感投入。  
  智障儿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学知识往往难以及时消化,易造成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脱节的现象。因此,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验、验证和感受所学知识,是非常必要的环节,并能从中获得持久的学习动力。  
  如在教学培智学校语文(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试用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0月.下同.)第四册《16. 让座》一课时,首先,我把它编成一则故事;然后,通过对话的形式让学生们分角色扮演,使学生对文中内容有一定的情感铺垫;最后,再让学生返回课文。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锻炼了学生的模仿能力,又为学生展现了生活情境。学生学得具体、深入,学得有趣、丰富,不知不觉中也养成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开展智力游戏,体验学习乐趣。  
  智障儿童喜欢游戏,寓教学于游戏之中,智障儿童更易于接受,尤其对年龄小的智力迟缓儿童效果更好。智力游戏既可以全班玩,也可分组或个人玩;可在上课时进行,也可在课外游戏时进行。  
  如教学培智学校语文第四册《1. 春天》的课文解读时,让学生把先前画好的小草、桃花、燕子等图案逐一地粘贴在老师事先准备的图画的相应位置上,这对学生来说的一件快乐的事。这样,学生既理解了图案的名称,又“真切”地体验到了课文中突显春天的美景,再要寻找“春天”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三、加强实践操作,增进学习自信心。  
  实践操作活动符合智障儿童好奇、好动、好看的心理特点。结合课文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可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以培智学校语文教材第五册《5. 皮球浮上来了》一课为例。为了让学生理解“小朋友是怎样拿到皮球?”的,我在教学时做了这样的设计:授新课前,模拟课文的情境,引导学生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让他们一起动手,取拿皮球;最后,进入课文教学。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积极性高涨,大家你一言我一句的,把他们亲身经历的体验都说了出来。智障儿童以一种第一人称的身份亲身经历了文中“聪明的小孩子”的事件,获得了成功,这种体验将激发着学生有自信的学习,使得学生愿意学,学得好,也记得牢。  四、展开竞赛活动,增强成功体验。  
  语文课要开展得生动、有趣,营造民主宽松、和谐、温馨的课堂气氛,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很重要的。  
  如上培智学校语文教材第七册《3.刷鞋》的时候,学完课文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洗刷鞋子,“比一比谁做的最好”,并结合课文及时给予鼓励、强化。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增强了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学会了一种生活技能。  
  实践证明:情境教学符合智障儿童的心理年龄特点,犹如“灵秀之泉”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田,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积极的效果。适当的教学方法,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恰当的组织形式,在加上教师的“爱”,能提高培智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使智障儿童得到不同程度的补偿。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