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例谈

  •  
  • 浏览次数: 36
  •  
  • 发表时间:2016-04-19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学习是基于真实情境中的体验。根据教学的内容创设出不同的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促使学生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在情境中融合为一体,将会对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情境 创设 类型
杜威说:“学习是基于真实情境中的体验。”《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在聋校的数学课堂中,聋生由于听力障碍、语境的缺失,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差,数感的形成和发展也相对迟缓,直接影响了聋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聋生的生理条件和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在直观、形象的情境中更容易解决数学问题,体验数学魅力。因此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创设出不同的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促使学生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在情境中融合为一体,将会对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实际教学中,我们把课堂教学中遇到的一些突出问题加以整理归类,并侧重探讨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知识的重点、难点,启迪发展学生的思维,解决学生注意力难以持续集中等课堂顽疾,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创设贴合聋生实际的问题情景。
     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的,一个成功的教学过程,教师总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层次的步步激疑、导疑、释疑。例如,在教授小学数学“最小公倍数”时的问题引入。从三月一日起,小兰的妈妈每四天休息一天,爸爸每六天休息一天,等爸爸妈妈全休息时,全家一起到公园玩。那么最早要到三月几日小兰全家才能一起去公园玩?同学们,你们会解答这样的问题吗?(学生产生疑惑)。这时教师再提出问题,这个问题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最小公倍数》有关,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这个问题情境的设置,能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新知的学习环节,使学生完成新知学习的心理准备成为一名探索者和发现者,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奠定基础。也可以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创设贴合聋生实际的操作(演示)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数学知识、数学概念的教学非常抽象,如果教师不加以处理,学生是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只能是糊里糊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贴近生活实际,创设一定情景,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产生亲身感受的体验,将抽象的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能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化难为易。比如:在 “时、分、秒”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学生喜欢的游戏形式,放一分钟学生喜欢的音乐,让学生有的跳绳、有的拍球、有的读书、有的写字,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体会在一分钟内能做多少事,从而比较直观的感受一分钟的长短,从小学会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一些实际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操作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年、月、日”知识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2013年的年历;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时,让学生动手测量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长宽、边长。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又能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其创造精神。
三、创设贴合聋生实际的形象情景。
    耳聋学生由于语言和思维发展的“迟缓性”和“缺陷性”,使他们的形象思维发展较快,逻辑思维发展较慢。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录像、电影、幻灯、挂图等声象手段,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数学的宫殿。以《平移和旋转》为例。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期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中的内容,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方面的内容,加之变换是一种动态的思想,因此,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又是常见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创设学生熟悉的场景。我们可以用多媒体去演示平移和旋转的动态过程,多媒体显示的鲜艳画面,以及形象、生动的动画演示的过程,可以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本课的难点在于描述物体平移的情况。这点对与普校学生来说只要找出对应点就可以很好的确定对应点间的格数。但对于聋生来说很容易出错。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把图形分解成聋生能接受的点、线、面。通过创设这一形象情景让聋生更好的掌握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这样创设出的形象情景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点。
四、创设贴合聋生实际的故事情景。
儿童对自己喜闻乐见的事物,能有效地保持注意力。利用儿童对童话故事普遍兴趣较浓的特点,教学中设置有趣的故事情境,能使枯燥的数学概念具体化,使抽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教授小学数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我们创设了一个故事情景。在小数王国里,有一个小数0.14,它觉得自己很小。0.14有一个梦想,它想使自己变的很大。有一天,0.14去寻找小数王国里的魔术师-----小数点。小数点说:“孩子,不要着急,让我来帮你实现自己的梦想吧。”同学们,魔术师小数点能够帮助0.14实现自己的梦想吗?通过这样一个情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以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激情起疑,使学生产生探究欲念。
五、创设贴合聋生实际的生活情境。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特殊学校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有限,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使自己将来能够立足社会。特殊学校的数学内容,在生活中均能找到其原型。为此数学教学就要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比如教学“小数的性质”,课前预先布置学生到超市或商店里了解各种商品的价格。上课时先听取学生了解情况汇报,教师有意识记录一些价格。如30.50元、40.15元、2.70元、7.08元、108 .00 元等,然后教师提出三个问题:1、商品的标价为什么都是两位小数?2、像30.50元、7 .08 元、2.70元、102.00元这些标价,如果把它们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的价格有没有发生变化?3、这些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而商品的价格却没有改变?这样,凭借日常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开展活动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一种良好形式。
六、创设贴合聋生实际的游戏情境。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因为它满足了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思维特点。根据数学学科特点,把新知识寓于游戏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游戏中学到新知识。例如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如果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红红和佳佳,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几个月饼?”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接着我又说:“现在只有1块月饼,要平均分给红红和佳佳,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会说:“每人一半。”这时我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字来表示半个月饼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就成了学生自身的渴望。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