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的语言发育您关注了吗?

  •  
  • 浏览次数: 231
  •  
  • 发表时间:2017-09-13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熙熙今年六岁了。六年前,熙熙呱呱坠地,熙熙爸妈初为人父人母的喜悦之心,却因为医院的一则通知蒙上了阴影--熙熙的双耳听力筛查未通过,经过详细的听力检查,被诊断为双侧先天性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熙熙8个月时由听力医生验配了双侧助听器,两岁三个月时接受了右耳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听力的干预把熙熙带入了有声的世界。和家人有了更多的眼神和肢体语言的交流,也开始了迟来的"牙牙学语"。当熙熙第一次喊出"妈妈"时,熙熙妈潸然泪下。
  接近4岁的时候,熙熙爸妈偶然发现和熙熙沟通时他可以非常容易地回答一些固定的常见问题,比如"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啦?"。然而,把话题改变到一些稍微复杂的而又不是固定的指令时,比如"把车车放在妈妈的包里","站起来转个圈",在不给任何手势提示的情况下,熙熙就不知道如何回应了。当妈妈和熙熙看绘本时,妈妈问熙熙:"托马斯小火车把他的朋友带去干什么了?""灰太狼为什么不出来?"之类的问题,一般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妈妈再问熙熙就把书翻到后面说别的了,比如指着书里的图说,"托马斯在这里"。由于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有限,熙熙在与人交流时注意力很不集中,常常会左顾右盼,或者干脆垂下眼帘拒绝对视。他的说话声音很小,显得怯生生地,说话前总是下意识地看向爸爸妈妈,寻求鼓励和支持。
  在面临着熙熙是否能够和健听儿童一起入学,和是否能够跟上学校的教学进度等一系列问题的时候,4岁时带熙熙做了第一次正式的语言评估。标准化的语言评估结果证实了熙熙爸妈的担忧--熙熙的总体语言能力以及认知和理解能力远远落后于正常发育的同龄儿童。
  这一评估结果也反映出了熙熙在语言评估过程中的一些表现根据为他进行评估的言语语言治疗师回顾,熙熙在测试时很多很基本常用的词,比如"盘子"和 "拖鞋"也讲不出。听不懂一些4岁孩子应该听懂的句子,比如"把字句"等。熙熙对量词的掌握也十分有限,所有事物的量词都用"个"来替代,例如"一个桌子"、"一个小狗"。 在做语言表达评估时,由于不能完全理解问题,或是不能有效地表达,熙熙总是重复部分或全部的问题,而不是直接回答问题,即使回答了,有时也"答非所问",比如,治疗师说因为托马斯睡懒觉,所以托马斯没有提早到达学校。当问熙熙为什么托马斯没有提早到达学校时,熙熙回答托马斯在学校。
  熙熙每周有五天在特教幼儿园就读,在康复机构接受的言语-语言训练以语音为主,主要进行言语矫治以及发音的清晰度,却忽视了以沟通和语言发育为主的康复治疗。熙熙的发音较为标准清晰,不足以影响与他人的沟通,但是仍然存在理解语言的问题,常常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因此,相对于语音问题,家长应更为关注他的语言发展。专家建议熙熙开始接受以日常词汇和简单的日常沟通为基础的语言康复,并且定期接受全面的语言评估,跟踪康复进展。现在熙熙已经6岁,经过2年的语言康复训练,对于语言的理解以及表达已经接近正常儿童的语言水平,现在已经进入正常幼儿园学习。
  据统计,我国6岁以下听障儿童有13.7万,并且每年新增2.3万。过去三十年中,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普及以及助听器/人工耳蜗技术的发展为听障儿童的听力康复带来了曙光。通过配戴助听器、植入人工耳蜗、大部分听障儿童都有机会重回有声世界。
  然而,听力的干预只是第一步。培声听力语言中心主任,美国言语语言听力协会认证言语-语言病理学家与听力学家刘雪曼教授强调:"听力干预和康复的最终目标是让听障儿童通过聆听来发展语言能力(语言包括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和言语能力(言语是口语沟通中与物理运动有关的部分,比如语音构音和言语流畅),最终达到可以与健听儿童一起接受普通学校教育,掌握口语交流的社交技能,并有可能在社会中从事一份正常职业。"因此,在孩子接受听力康复后,家长更应着眼于孩子的语言发育,通过科学的语言干预和有效的家庭训练,推动孩子的语言发展,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就学就业,融入社会。

  对于仅患有听力障碍,而不患有其他神经心理发育障碍的儿童,家长在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时,往往容易陷入以下三个误区:
  1)家长期望值较低。多数家长觉得孩子只要能开口说话,会叫爸爸妈妈,或是学会最基本的日常问答即可。但是,仅患有听力障碍而无其它认知能力障碍的儿童,在接受早期有效的听力干预后,他们完全具备追赶健听儿童语言习得潜力,关键在于除了听力干预,儿童需要以沟通和语言为中心的语言治疗。研究显示,早期植入人工耳蜗的孩子,在长期接受科学有效的语言康复后约70%的高中生的标准化语言测试分数在正常范围内,约50%的阅读能力与健听同龄人平均水平接近[3-4]。虽然听障儿童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康复的效果影响因素很多,但是,上面的科研数据清楚的看到听障儿童在接受了以沟通和语言为中心的治疗以后可以具备的语言能力。 因此,请家长们不要低估听障孩子的语言学习潜能,他们的语言康复应以正常发育的同龄人为目标。
  2)只干预,不评估。正如孩子生下来要定期检查他的身高、体重的一系列发育指标一样,当听障儿童通过助听器和人工耳蜗开始"听"以后,定期的正式语言评估(标准化的语言评估)也能让医生、治疗师和家长了解儿童通过"听"而发展的语言能力到了什么水平。康复治疗要有效地帮助孩子在入学前尽量达到入学年龄儿童的语言能力。以熙熙为例,全面的语言评估中的标准化语言评估,能够测量出星星现在的语言能力和4岁儿童应该具备的语言能力相比所在的位置。根据这次的评估结果,可以看到熙熙的语言能力离入学需要的语言能力(6岁儿童应该有的语言能力)有很大的差距。
  同时,定期的(一般每3到6个月)全面的语言评估(包括标准化和非标准化的评估)可以指导治疗师和家长跟踪孩子的康复进展,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逐渐提高,全面的语言评估能够帮助找出孩子语言发育的"强项"和"短板",从而调整干预计划。以熙熙为例,全面的语言评估同时可以反映熙熙的整体和各项语言能力的发展现状,帮助甄别熙熙语言问题的"症结所在",方便治疗师为熙熙制定个体化的短期和长期康复计划。
  3)专注于语音训练而忽视了语言训练。很多听障儿童有语音,即发音不清楚的问题。但是随着人工耳蜗植入的年龄越来越小,听障儿童的语音问题也相对减少。即使有些孩子的确有语音的问题,在聋儿康复的过程中,以沟通和语言为中心的康复仍然是基础。 即使是健听儿童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也会经历吐词不清的阶段,比如一个两岁的健听孩子管"哥哥"叫"得得",这样的发育性的语音错误是正常的,不需要语音的治疗。只有专业人士在全面的语音评估以后才可以判断孩子是否需要语音治疗和制定治疗目标。熙熙在讲话时,吐字基本清晰,与他人沟通困难的根本原因不是咬字和发音不清。由于熙熙有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困难,他常常听不懂别人说什么,表达时也常常言不达意,而现在仍然在接受一系列的语音训练,对熙熙在语言方面的困难并没有改善的作用。因此,只有接受以沟通和语言为中心康复治疗,加之根据孩子个体需要而决定的语音康复,才能充分帮助孩子发挥沟通潜能。

  语音能力和语言能力有着根本性的区别。语音能力是指能够清晰地咬字发音的能力,包括了舌头应该放的口腔的哪个位置,嘴唇是否该紧闭,上排牙齿是否该轻咬在下唇等等。清晰的发音能让他人听懂孩子说的是哪一个字。不同于语音能力,语言能力是指能够清楚地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表达想法的能力。语言理解能力是指当他人和孩子说话时,孩子是否能明白了解对方表达的意思。例如妈妈让熙熙把所有的水果玩具放在桌子上,而不是把所有动物玩具放在盒子里。而语言表达能力是孩子能不能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譬如熙熙表达想吃两个桔子而不是一个苹果。
  语言发展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首先,孩子在成长初期必须理解基本词汇的意思,例如 "蛋糕" 和 "青菜" 是两种不一样的食物名称,"长" 和 "短" 是长度的不同。当孩子能清楚地理解基础词汇后,便要学习这些词汇组成不同句子的意思,之后要学会怎么正确地使用词汇去组织句子来表达想法。语言能力是孩子理解指令、问题、故事和文章,以及表达与写作的基础,是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听障儿童的家长需要重视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通过专业的诊断和干预,配合科学的家庭训练,帮助孩子发挥沟通潜能,做好就学准备。

  来源:千寻生活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语言发育 听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