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人士如何与人交往?

  •  
  • 浏览次数: 202
  •  
  • 发表时间:2017-09-13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作为听障人士,和常人交流是很不容易的。当今社会,人际交往显得越来越重要。在这里,我根据自己十多年来的经验,总结出些听障人士与常人交往的技巧,与大家分享。
  一、开门见山,多次提醒
  听障人士根据自身情况,在每认识一位新朋友时,都要立刻告诉他,用什么样的方式说话最适合自己。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几乎天天都要面对几个新面孔。为了和他们正常交流,一开始我就客气地告之:“你好,我虽然耳聋,但我可以借助口型,听懂你说话。你只要说慢一点,声音大一点就行。”大多数人都会欣然接受我的要求。如果他们无意忘记说话又加快,我则会微笑提醒,久而久之,我们就保持默契的交流习惯了。 如果没有很好地说明自己交流的特殊需要,则可能在初次交流时,因为不顺利而给双方造成一种挫败感,为以后的深入交流设置了一道屏障,这对听障人士来说是非常可惜的.
  二、善于打岔,请求重复
  当对方正在滔滔不绝,而其中一段内容你没听懂时,是打断别人还是不去打搅呢?如果对方很乐意重复刚才的话,可主动打断他,反之则罢;如果话题很重要,你也应该立刻打断他,请他再说一遍,当话题无关紧要时则罢;在正式场台下也是不能随便打断别人说话的,反之在很随便的场合下,打断对方是完全可以的。 总之,听障人士正因为听不见,才有权利去打岔,一般正常人都不会生气,反而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事。当然,在打岔的时候,也要客气地表达。
  三、看书积累,勤于表达
  听障人士表达能力欠强。正常人会通过不断地听别人说话,而无意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而听障人士无法象常人那样容易提高自己的词汇量及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听障人士应该多看书,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这样在思想上也能达到一个高度,不会出现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感觉了。或许听障人士的口语表达会因此倾向于书面化,但这对日常交流不会有什么大碍。
  四、走出自闭,广泛交流
  听障孩子对自己父母说的话基本上都“听”懂,而外人说话却很难懂,我过去也只能听懂少数人说话,并且依赖他们帮我做翻译,结果一直无法和大多数人顺利交流。后来我走过许多地方,接触了许多人,了解了各个地方的人的口音、口型、说话习惯甚至一些方言,之后,我可以慢慢和大多数人交流、沟通了。 因此听障人士要走出‘闭关自守”的局面,敢于和不熟悉的人交流,久而久之,就比较容易尽快地熟悉对方的口型及表达习惯,达到交流自如的目的。
  五、重复无效,即用纸笔
  做任何事情不要太僵化,固守一个方式。我认为,当没有看懂或听懂某句话,对方重复4、5遍仍不管用时,就应该拿出笔和纸让说话者写给自己看了。写完字后,再把刚才的声音和口型和写的字联系到一起,并记住。以后再遇到一样的话时,就容易弄明白了。 所以,聋人应该随时准备好笔和纸,万一实在听不懂了,就可以拿出笔和纸请对方写下来给自己看了,省时又省力,便于交流的顺利进行。 前面说了这么多,绝大部分都是我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所得。
  因为听障人士个体的多样性,我的个人经历又只能代表整个聋人世界中的很小一部分,望有识之士多多批评指正。写此文目的是与其他听障人士分享,希望大家能够适应主流社会。

  来源:搜狐网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