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听障孩子封闭的心灵一

  •  
  • 浏览次数: 57
  •  
  • 发表时间:2018-06-08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聋儿因听力障碍,语言发育迟缓,单一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渠道,导致他们形成了许多不良的情感表现,如:易怒、暴躁、孤僻、胆怯、自卑等。因此,从事听力障碍教育者的责任就是用自己的爱,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健康成长创设一种积极进取的和谐氛围。努力寻求使听障孩子和教师身心感到愉悦的教育,实现有“爱”无“碍”。 

  一、倾注爱心―激发“爱”的积极情感 
  高尔基曾说过:“谁最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九年制寄宿制特殊教育学校,目前招收听力障碍和智力障碍学生,90%的学生来自农村,且全部住校。一入校(七八岁甚至五六岁)就吃住在学校,乍离开亲人,又缺乏语言的交流,对这个陌生的环境充满了恐惧。因此,老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补上这个“缺”――充当他们的父母、亲人,关心、爱护他们,要时时处处留意他们是不是吃饱了穿暖了,晚上是不是蹬被子了,鞋袜破了给他们买新的,生病了要在第一时间送他们去医院,操心他们吃药……有的家长两三个月不来学校接一次,我们的班主任就把孩子接到家里,给他们做好吃的,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这样,聋儿在获得爱、感受爱的同时,还无意识地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这种满足不仅会让他得到真正的愉悦,还能转化成强烈的自信,从而产生“爱”的积极情感。 
  二、以身作则―获得学生的信服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者身教的力量在于他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向学生证明所说道理的正确性。然而,听力障碍儿童的社会态度中有较多的负面态度,严重地制约着他们情感的良性发展。如:想法简单、固执、敏感、多疑等。 
  因此,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实,就要从我们自身做起,时时处处给学生做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召他们,使他们走出顽固思想的束缚。有一次学校组织春季植树,要求所有教师换好鞋子和衣服,同学生一起参加劳动,学生看到包括校长在内的所有教师都干得热火朝天,所有的学生,包括平时最懒惰的学生也不好意思偷懒了,那天劳动的进程特别快,质量也很好。正如校长在总结会上说的:聋哑孩子虽然听不到、说不出,但他们极具模仿力,老师的一言一行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服谁不服谁,全在这个老师平时是不是以身作则。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听障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