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家长更好地融入到康复训练中

  •  
  • 浏览次数: 90
  •  
  • 发表时间:2018-06-28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随着康复事业全面化与深入化的发展及国家对贫困聋儿救助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听障儿童得以进入康复中心进行学习。而家长思想意识的提高,又使他们对康复效果报有较大的期望值。那么,怎样才能用有限的时间,使聋儿达到最大程度的康复呢?自然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人员,使他们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1.提出问题

在康复教学中,越来越多的康复人士认识到一名听障儿童的全面康复,是需要一个团队来完成的。这个团队包括家长、康复教师、听力师、言语矫治师等等人员。而家长作为这个团队中最重要的一员,却有其客观存在的劣势,没有专业的康复知识和康复技能。那么,这些东西从哪里获得呢?对此,笔者曾做过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家长获取资源的方式比较丰富,如:互联网、家长间的经验交流、咨询专家等等。但是,很大一部分知识经验是从康复教师的身上获取的。毕竟,康复教师才是和他们相处时间最长,最了解聋儿情况的。综上,作为一名康复教师,我们不仅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更要有良好的与家长沟通的能力。笔者通过三年的探索与研究,总结出一些经验与方法,现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广大教师提供帮助。

2.解决方法

2.1 “看”

一般情况下,孩子失聪后,家长从心态上都会起或多或少的变化。从特征上来说大致分为逃避型、溺爱型、固执型、补偿型、急躁型、理智型等类型。

作为一名刚刚进入康复机构的家长,可能会是上述类型中的一种或几种。那么,作为康复教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首先要——“看”。

2.1.1教师–“看”

教师需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观察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态度等等。确定他属于哪种类型的家长,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疏导。

2.1.2家长–“看”

当一个家长刚刚接触康复训练时,教师不需要对他用语言进行大力度的疏导。因为这时他的心情还不稳定,语言的疏导作用不大。我会要求他“看”,即看其他有经验的家长是怎么与孩子相处的,包括他们的语言、行为。要让他从心底上先接受这个事实,才能有进一步的发展。

2.2 “提要求”

当家长情绪比较稳定,能够从心底接受康复教师时,就要给他“提要求”了。“提要求”要注意时间与内容。

2.2.1“提要求”的内容

目前,大部分康复中心都设有亲子班,在亲子教学活动中康复教师更能把握家长容易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纠正。

在家长初入亲子班时,教师应要求他们学会用什么样的语言引导幼儿聆听,怎样做聆听提示,怎样引导幼儿发音,怎样引导幼儿配合教学。这样家长才能在长期的跟班教学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会用合适的语言跟孩子说话。

2.2.2 “提要求”的时间

教师对家长提出要求的时间应分为两部分。一、在入班初期,当家长已经适应环境之后,对家长提出总体的要求。这次提醒一般以开家长会的方式共同进行。二、在每节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康复教师提醒并纠正家长忽略或错误的地方。如:“XX的妈妈请注意,你的宝宝没有注意听哦!”“XX的妈妈,聆听提示应该这样做。”“XX的妈妈,这句话我建议你这样说,……”使家长在一点一滴中进步。

2.3 定期举办家长培训。

除了康复中心每半年举办一次的家长学校外,每个班级应在每周举办一次家长培训班。这是针对本班孩子进行的小范围的家长培训。这样的家长培训更有利于家长针对自己的孩子存在的问题作出判断,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更能引起家长的共鸣,帮助家长学到更多的康复知识。

康复教师在安排训练内容时应注意,每次安排的内容少一点,尽量讲的细致一点,给家长操作和反馈的时间。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