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残障儿童内心世界、与特殊儿童共同成长

  •  
  • 浏览次数: 1438
  •  
  • 发表时间:2019-06-11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残障儿童是这个社会特殊的群体,由于其先天的生理缺陷,孩子心理往往是敏感和脆弱的,这里,我们称他们为特殊儿童。特殊儿童的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由于身体先天残障而引起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障碍 , 解决孩子生理日益成熟而心理相对滞后发展的矛盾 , 保障特殊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在日常生活中,特殊儿童家长应该如何与儿童进行沟通,帮助特殊儿童更好地康复呢?
  接下来我们跟随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心理科医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贾鹰珏,一起了解特殊儿童的内心世界,学会与他们共同成长。


贾鹰珏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抑郁症(心理)门诊、中医内科学博士,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IPH 国际心理催眠师、讲师,沙盘游戏咨询师,绘画心理分析师,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国家三级健康管理师,国家医疗辅助养老护理员讲师。

普通儿童心理发展
分阶段有目标

  特殊儿童首先是儿童,具备着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因此,在了解特殊儿童心理时,首先应该先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观。美国精神病学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指出,人的一生可分为既是连续又各不相同的八个阶段,八个阶段以不变的序列发展。每个阶段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又都带有普遍性的心理社会危机。
  这八个阶段分别为:
  (1)婴儿前期,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为希望品质;
  (2)婴儿后期,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为意志品质;
  (3)幼儿期,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为目标品质;
  (4)童年期,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为能力品质;
  (5)青少年期,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为诚实品质;
  (6)成年早期,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良好的人格特征为爱的品质;
  (7)成年中期,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良好的人格特征为关心品质;
  (8)成年后期,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感,良好的人格特征为智慧贤明品质。
  针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观,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 4 个阶段,即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这四个阶段分别为:
  感觉运动阶段(0-2 岁)儿童的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此阶段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通过此图式协调感知输入的动作反应,从而靠动作去适应环境;
  前运算阶段(2 岁 -6、7 岁)此阶段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符号功能,可以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此阶段的特点为泛灵论(无法区分有无生命事物),自我中心主义,不能理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思维的不可逆性,缺乏守恒;
  具体运算阶段(6、7 岁—11、12 岁)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可 逆 性;
  形 式 运 算 阶 段(11、12岁以后),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抽象逻辑思维水平;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了解特殊儿童内心
提供安全环境

  贾鹰珏介绍,不同的特殊儿童有其特殊的心理特点。
  对于肢体残疾儿童而言,心理往往存在自卑(自感无能,靠他人照料日常生活)、焦虑(安全感的匮乏)、孤独(物理、心理空间受限)、自我为中心(忽视别人,难以摆脱我向思维,缺乏社会交往)、自我控制欠佳(不良的适应模式、自身不利因素形成的无力感)等问题,心理问题的产生以及程度往往受自身、家庭以及社会的因素造成。从自身来看,与特殊儿童的年龄、残障性质及程度有关;从家庭来说,沉重的家庭经济状况,家长的心理调适水平,影响对待孩子的态度与教养方式,不良的家庭内部关系产生离心力都会造成儿童的心理问题。从社会上说,遭到其他儿童的排斥与偏见、未被学校接纳而面临教育不公、公众的认识和态度等,也可能造成儿童心理问题。
  对于智力残疾儿童而言,生理状况方面,智力残疾程度的加深,生理上的缺陷也越明显、越严重。感知觉特征方面,感觉的绝对阈限高于正常儿童,绝对感受性则低于正常儿童。记忆特征包括识记速度缓慢、保持不牢靠、再现困难或不准确;不善于采用分类等形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思维特征包括长期停留、思维刻板、缺乏独立性、判断性。语言特征包括语言发展迟缓,词汇量少;简单的陈述句;发音不准,吐字不清。个性特征包括意志薄弱,缺乏主动性,容易接受暗示,脾气固执;其次是最高情感发展迟缓。
  对于听觉障碍儿童而言,心理特点包括感知觉特征方面,感知活动中缺少了声音的刺激和语言的参与,而对事物的认知不完整、不准确;注意特征方面,视觉、触觉、振动觉的刺激可使他们容易产生和保持注意;记忆特征方面对直观形象的东西记得比较快,保持得也比较好,容易回忆起来;语言特征方面,有声语音发展滞后;思维特征方面,思维水平比较长时间地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阶段,思维活动具有非常明显的形象性特点。情感个性特征产生一些具有自身特点的问题。
  对于视觉障碍儿童而言,特点包括身体发育方面,发育等级都较低,尤以身高和骨盆宽最为明显,易驼背。记忆特征方面,缺乏视觉记忆表象,对梦境的回忆缺少事物的视觉形象。语言思维特征方面,思维与言语有密切关系。感知觉特征方面,听觉、触觉、动觉、嗅觉等成为他们感知客观事物的主要途径。想象特征方面,借助触觉、动觉,利用已有的表象,能够编制精美的织物。个性特征方面沉溺于幻想、焦虑、依赖性、自卑感、内疚感等。
  贾鹰珏说:“针对特殊儿童心理特点研究中发现,特殊儿童需要有一个安全的环境,更需要得到人们的关爱;需要得到人们的理解与尊重;需要早期训练和早期教育,更需要进行生活技能和行走技能等的基本训练。”

抛开既往认识误区
与孩子共成长

  作为特殊儿童的家长,沉重的压力往往会造成焦虑,部分家长还会对于特殊儿童有一定的误区,例如人才观方面,认为残疾儿童不可能成才;教育观方面,认为教育无用论;或者将学校教育等同全部教育,而将自己在教育中的作用定位于抚养着。亲子观方面,害怕别人知道自己家有特殊儿童;认为孩子是厄运之始;有些家长甚至认为自己有愧于孩子。对孩子的态度误区存在耐心不够、信心不足、爱心错位;对学校的态度误区:盲目尊崇学校、教师权威 ,对学校教育不满,冲突激化等等。
  家长与孩子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应该如何去做呢?贾鹰珏说道:“首先家长和孩子要面对烦恼一起成长,爸爸妈妈两个人要彼此互相支持、互相依靠、互相信任,同时要正视孩子有问题的事实、理性定位、正确三观、陪伴式生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善良的内心以及前进的步伐。”
  从个人方面,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缺陷和长处;培养自我调控能力以及学习人际交往技巧。
  从家庭方面,父母和子女发掘生活中的乐趣,勇敢面对问题;夫妻之间对事情保持成熟的态度;亲戚朋友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支持;家庭中每个成员具有开朗而诚实的态度。
  从社会方面,鼓励与健全儿童交往;促进全纳教育的发展;促进公众接纳,完善服务体系;进行康复训练。

注重日常有效陪伴
关爱才是基础

  在与孩子进行日常沟通交流时,家长需要做什么?
  首先家长需要做的就是爱孩子,并且教会孩子去爱,这是一切事情的前提。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 TA的爱,让孩子看父母相爱,父母对长辈的爱、对亲朋好友的爱、对晚辈的爱,从而学会如何去爱。同样被爱也是幸福的,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才能有安全感,他感受到别人对他的爱,他才能自己去爱自己,没有那种自卑或者被嫌弃这样的感觉。对于特殊儿童来说,尽管孩子会有一些身体或者智力的问题,但是也要让他们去帮助别人去爱别人,他们在付出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责任,这是自身价值的一个体现,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感受着幸福。
  二是有意识培养孩子建立自己的理想,让孩子能够做自己。特殊儿童不能选择出生的家庭,什么样的身体状况,但是他们能够选择做自己。当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时候,要去让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并为理想去努力,这样才能有一天去绽放精彩。
  三就是每一个爸爸妈妈也要去耐心地倾听孩子,观察孩子。现任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心理学、教育学教授,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体的智能各具特色,因此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可爱点,去爱每一位宝宝。同时家长应该意识到:“孩子就是孩子,我就是我,孩子不是别人家的孩子,不要总看着别人家孩子好,然后来嫌弃自己孩子的不好。”
  四就是家长一定要支持孩子、鼓励孩子,做到抱持。什么是抱持呢?就是当孩子去努力时,不要给他们过多的依靠,让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而在孩子失败的时候、或者摔倒的时候,家长能及时冲过去保护他们,给他们安抚,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每个孩子在一生当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烦恼与问题。身体或智力的不健全,只是孩子们成长中的一个烦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路去走,也许,身体或智力的不健全,让孩子们没有赢在起跑线上,但是只要我们不放弃、他们不放弃,同样可以让人生路绽放精彩!只要我们去爱他们,他们懂得爱我们、爱他人、爱自己,能够尽自己的所能,去实现自己小小的理想,他们、我们,依旧可以很幸福、很幸福!有些人看起来整天面带笑容,并不是因为他们事事顺利,只是他们更加敢于面对问题,善于遗忘不幸,勇于拥抱欣喜!
  来源:西城残联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