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85后听障青年痴迷陶艺终成大师

  •  
  • 浏览次数: 1443
  •  
  • 发表时间:2017-11-13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菏泽定陶的聋哑青年赵建永因儿时遭遇不幸导致耳聋,曾经被看作无用的怪人,但却依靠自己不懈的坚持,成为了国内知名的艺术大师。

  赵建永的家在菏泽定陶东北部的一个偏远小村里,在只有千余人口的董小集村,赵建永的家显得极为特别,院落外有色彩艳丽的手绘壁画,院子里则安放着普通人家罕见的大型陶炉,而阁楼里更是摆满了陶塑作品。
  1988年,出生刚8个月的赵建永因药物中毒不幸聋哑,从此便生活在无声世界里。儿时的赵建永是孤独的,因为聋哑,他基本无法与同龄人沟通,然而命运残酷的打击,却没能埋没他超出常人的美术天赋。

  据赵建永的母亲介绍,在他四、五岁的时候,从家西边的大坑里搬了一些泥巴到家里,做小玩具、做炉子等作品。后来,赵建永的艺术天赋被定陶特殊教育学校老师发现,并破格将他吸收进美术训练班中。从此,他的练习更加刻苦,完全将自己沉浸在了陶塑的世界当中。“冬天他在家干,冻的手都裂了,手上都是冻的口子,一活泥手都冒血。”赵建永的母亲说。
  在观念保守的乡村,玩泥巴通常被村民看作是“不学好”的奇怪爱好。赵建永连续十几年痴迷于陶塑技艺,让本就经济贫困的家庭承受了难以想象的精神压力,就连一直支持他的母亲也曾多次劝他放弃,然而这都没有动摇赵建永对陶塑的坚持。他曾对妹妹说:“妈妈心里每天跟压块大石头似的,我做出泥人,让它们喜笑颜开的表情,让妈妈高兴起来。”
  据了解,赵建永创作的大部分陶塑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笑容灿烂。这既源自他内心的乐观,也是为了让父母能够从生活的压力中解脱出来。然而,他的艺术之路却充满了无数艰辛,一路走来,颇为不易。
  2001年,赵建永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济南特殊教育专业学校,专心学习陶艺制作技术。在学校里,他的天分得到老师的赏识,成为老师最得意的门生。在艺术之路终于走入正轨之时,一个意外却发生了。赵建永的母亲在驾驶摩托三轮车时不小心断了三根肋骨,在他回家看到躺在床上的母亲时,便跪着在母亲怀里哭了。
  母亲的车祸让赵建永不得不中断自己的陶艺之路,回乡打工补贴家用。不过在他的心里,始终无法放下对陶艺的热爱。

  赵建永的执着打动了母亲,一家人一番沉思后,决定拿出所有积蓄并向亲戚借钱筹集了10万元,购买了陶瓷烧制炉、陶泥等工具原料,并支持他把作品送到省里参加比赛。2012年,赵建永足不出户奋战四个月赶制出一批满意的作品参加山东省陶艺大赛,可当作品快递到淄博时,他却傻了眼。苦熬一百多个日日夜夜精心制成的作品成了碎片,他的心也跟着碎了。
  正当全家为这事意外痛心不已的时候,淄博赛场传来喜讯,赵建永参加的两件残缺作品《胖妞》、《西游记》从几千件参展作品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金奖和银奖。这让赵建永在业内一举成名。2014年,赵建永被山东省旅游局授予“山东省民间手工艺制作大师。今年,他在当地残联的支持下,成立了自己的陶艺工作室。通过网络电子商务的传播,他以质朴的乡村乡情和多彩的民风民俗为题材的系列作品,在国内外收获了越来越多的收藏者。
  定陶特殊教育学校负责人孔祥华介绍说,下一步他们将加大对赵建永的宣传投资力度,可以给他提供更好的环境,更好的平台,把他的作品,做大做强做好。
现在,赵建永成了定陶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教师,开始将自己的陶塑技艺传递给更多和自己一样的残障人士。

  每个人的天赋都值得被珍惜,残障人士的天赋更需要被呵护。赵建永的成功既来自于自己的不懈努力,也源于父母、老师和残联机构一直以来的不抛弃不放弃。希望我们的社会能给残障人士提供更多的成长空间,帮助他们成就自己的传奇。
来源:齐鲁网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听障 陶艺 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