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距离自然听力还有多远

  •  
  • 浏览次数: 244
  •  
  • 发表时间:2017-04-26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近日,在北京召开的澳科利耳第二届人工耳蜗国际峰会上,国内外知名专家就行业发展趋势和临床经验进行探讨,并分享前沿新技术和最新成果,以造福更多听障人士。

  解决听障问题意义重大

  “我国乃至全世界来看,人工耳蜗植入目前是投入产出性价比最高的一个助残项目。”北京友谊医院龚树生教授表示,患者植入人工耳蜗后,通过规范的康复,就能够听到声音,成为劳动者,自主择业、养活自己,其社会意义是巨大的。

  与会专家认为,各方要及时采取行动,避免听障令社会经济付出高昂代价:社保成本、失业和过早退休、社会隔离及沟通困难等社会成本,少年儿童患者额外教育成本等支出费用大。因此,有必要尽早采取干预治疗行动,让听力损失人群重返社会。

  “在听障儿童三岁前干预,这就是所谓黄金时期,也是言语发育最关键期,经过很好的康复,使之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融入社会,拥有完整的人生。”海军总医院孙建军教授建议,患有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的新生儿在身体健康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12个月左右植入人工耳蜗最佳。

  “政府合理有效的扶持政策,在帮助患者的同时也推动人工耳蜗行业的有序发展。”亚太市场准入总监Georgina Sanderson表示,中国有关部门非常积极的制定人工耳蜗临床工作指南,在手术层面、听力学评估、术后的康复等方面等给予指导,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同时,政府针对7岁以下贫困家庭的儿童,通过扶持政策,给予资金资助,使儿童听障者能植入人工耳蜗。

  三大误区需重视

  “人工耳蜗手术让听力损失的人听到声音,能听到声音要会说话,还能说地方话,更能欣赏音乐,这是医生的目的。”北京协和医院高志强教授在会上强调,加强人工耳蜗行业规范管理。为此,需要对人工耳蜗临床技术操作进行规范,要求医生了解患者适合植入的耳蜗类型以及禁忌症类型,并对患者及家属尽到告知教育的义务;医生自身也要遵守植入术的操作程序及方法。

  作为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主任委员,高志强教授认为医生做好工作不光靠技术,还有哲学思维和责任感。他一直倡导,植入术医生需严格遵守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包括医生的准入制度、相关培训强化、手术流程标准化等。

  随着人工耳蜗植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对医生有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对于大众也需加强科普。龚树生指出,人工耳蜗方面存在三个误区,需要引起媒体和社会的重视。

  误区一:有家长反映使用人工耳蜗植入后,孩子听到的是机器语音。而实际上,人工耳蜗佩戴者一样也能听出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人对其说话的声音,虽然和正常人听到的声音有区别,但这个区别是可以接受的,更不是机器声。误区二:一些家长期待,短期内随着科学的发展,会有再生细胞移植技术能解决耳聋的问题。而这会耽误孩子最佳治疗和言语康复期。科学的做法是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误区三:人工耳蜗产品植入后,训练几次就听到声音会说话了。而实际上,这需要长期的科学的康复,效果才能显现。

  “人工耳蜗不是万能的,它是有适应症和禁忌症的。家长应该跟医生认真沟通,对术后效果有合理的预期。”龚教授强调,康复是个长期过程,产品不是唯一影响效果的因素,如患者各项检查和评估指标,家庭环境,植入产品的保养爱护等和效果实现都有很大关系,科学持续的康复训练是术后成功的关键。

  另外,龚教授呼吁,社会更多关爱老年人的听力健康问题,实施成年人耳蜗植入相关扶持政策,解决老年人因为听力下降而出现的孤独、老年痴呆等社会问题。

  重建更自然的听力

  在本次会议上,墨尔本皇家眼耳鼻口医院教授Robert Briggs阐述人工耳蜗发展历程,分享了澳大利亚针对人工耳蜗的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以及临床研究最新动态和最新的科研成果。

  澳大利亚是最早关注听障问题的国家,致力于听力领域研究已经有70年多的历史;40年前澳大利亚企业最先将多通道植入性人工耳蜗推向临床应用,开启行业新篇章。数据显示,在澳大利亚的听力损失儿童中,人工耳蜗干预率位居世界前列,2岁以下的儿童干预率达98%。正是通过听力听障干预方面的投入,澳大利亚大多数听障人士能够在常规的学校学习,能够接受专业的高等教育,最终成为社会的积极贡献者。

  据了解,澳大利亚人工耳蜗行业持续领跑,一个重要推动力来自于政府。这不仅体现在给患者提供资金支持上,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有机会治疗,并且体现在有效推动技术创新方面,政府为企业层面研发和大学等基础技术科学方面的研究都提供了很多支持。另外,从医疗角度看,解决听障问题不光需要手术医生的参与,还需要听力师的参与,进行听力训练。因此,有必要加强听力学的能力建设和发展。

  “我们每年把全球销售收入的12%投入到研发,过去几年都保持在1.3亿澳币左右的水平。正是有巨大的投入,我们才可能始终站在行业技术发展的最前端。”澳科利耳全球运营总监Dig Howitt表示,公司肩负“帮助人们重建沟通渠道,重返完整人生”的使命,技术发展始终还有很大的空间。

  据了解,澳科利耳作为全球领先的人工耳蜗公司,现今全球超过46万人在使用澳科利耳的产品。从自身研发理念出发,澳科利耳在研发投入和持续生产改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以保证人工耳蜗产品特别是植入体部分,始终是行业内最可靠的产品。而从下一步研发方向看,人工耳蜗将实现新的技术突破:首先,在植入体的设计上实现品质更可靠、刺激更有效;其次,体外部分的声音处理能力更强大,比如,在噪音环境下能够对声音的获取和处理更有效、更快速、更适时;第三,处理器更加智能化,让患者不光听得更好,而且听得更容易,实现与手机直接兼容,以APP形式进行自我管理等。

  “随着技术的进步,通过人工耳蜗听到的声音会越来越接近自然听力。”Dig Howitt表示,人工耳蜗植入者还可以享受音乐,而这其实也是行业努力从产品技术方面推进的重点之一。 

  澳科利耳大中华区总经理李新宇介绍,澳科利耳是全球第一个把多通道人工耳蜗技术带到中国的企业,20多年以来,中国的植入者中有60%选择使用澳科利耳产品,其植入体累计存活率达99%以上,产品质量位居行业前列。企业充分认识到,中国临床技术具备世界先进水平,医疗专家团队成熟,将继续致力于为中国患者带来更多新的产品体验。

  与会专家认为,在人工耳蜗进入中国的20多年间,澳科利耳在培养专业医生方面做出的贡献值得肯定,将会带动中国人工耳蜗行业科研的发展及临床应用新技能的普及。

来源:中国经济网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耳蜗 多远 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