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夫妻将听障弃婴养至大学 女孩为爱回乡任教

  •  
  • 浏览次数: 203
  •  
  • 发表时间:2017-07-18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麻城有对普通的农民夫妻,靠种田养家糊口,然而,他们的事迹感动了整个城市的人。
  27年前,一名刚生出一天的女婴被人遗弃在这对夫妻的大门口。虽然生活并不宽裕,但这对年过40的夫妻还是选择了收养。女孩天生残疾,夫妻俩不离不弃,将这名弃婴培养成一名大学生。由于生计困难,孩子交不起学费面临失学,麻城一群好心人默默行动起来,连续3年对这个特别的家庭进行资助,一直到女孩大学毕业。
  当年的弃婴大学毕业后,为回报家乡,选择重回母校任教,将爱心继续传递给这些特殊的孩子。

帮扶贫困学生,好心人在行动。

  “妈妈对不住你,家里没钱上不了大学,只能怪妈妈没本事……”2012年8月中旬的一天傍晚,在麻城市特殊教育学校院子内,一名年过五旬的妇女抱着一个身材娇小的女子失声痛哭起来。
  “这不是余移花吗?”哭声惊动了该校的校长范娅,她循着声音找过去,发现妇女抱着的女孩余移花曾在该校读过小学。范娅对余移花印象深刻,她当年就是余移花的老师。
  原来,余移花已被西安美术学院录取,由于家里困难,当日她与母亲一起前往麻城市申请办理助学贷款,母女俩一大早从70公里外的顺河镇土城村赶到麻城市,费尽周折才打听到办理地点在特殊教育学校。但当母女俩赶到学校时,工作人员已下班,当日是办理助学贷款的最后一天。贷不到款,余移花面临失学。
  送走余移花母女,范娅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不会忘记,余移花天生是一名听障人,10岁时才从农村转到在她们学校上学,16岁小学毕业。每个周末,余移花的父亲余正焱会准时赶到学校来接她。 1951年出生的余正焱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苍老许多,每次接到女儿余移花后,父女俩离开学校的情形让范娅印象很深。
  回到家中,范娅没心情吃晚饭,并将下午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在麻城公安局当警察的丈夫詹红平。
  “别着急,我来想办法。”见妻子情绪低落,詹红平安慰妻子。
  当天晚上詹红平在朋友圈内发出求助信息,很快有10多名同事和朋友回应,愿意帮助余移花上大学。几天时间,詹红平加上自己的捐款凑到了9000余元。
  “尽快把钱给移花送过去,免得孩子担心。”夫妻俩带着同事和朋友的爱心,赶到了余移花的家。
  在破旧的老房子里,范娅听到了余移花一段令人嘘唏的身世,余正焱夫妻俩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间大爱。

菩萨心肠的夫妻,收养听障弃婴

  1990年3月27日晚,天气阴冷。
  当晚9时许,在村里开完会的张祥娥往家里赶,走到院门口时,听到一阵阵婴儿微弱的啼哭声。借助手电筒的光,她发现在自己家门口有一个襁褓中的婴儿,这名看上去刚出生不久的婴儿甚至还粘着血迹,被冻得嘴唇发紫。
  “谁家的小孩?”张祥娥心疼地抱起婴儿,打开棉袄贴在自己胸口给她取暖,并将她抱回家中。
  “你们是菩萨心肠,所以别人就抱给你家来了。”村民闻讯陆续赶到张祥娥家看望。他们认为扔下婴儿的父母之前就想好了,见张祥娥一家人心地善良,才将孩子丢在她家门口。
  张祥娥的丈夫余正焱是一名党员,平时就是个热心肠的人。当时家里有年过七旬体弱多病的的父母,两个儿子一个上小学一个上初中,全靠余正焱夫妻俩种4亩水田养家糊口,勉强能维持温饱。
  “别人送来了,不能再扔掉!”余正焱看到母性大发的妻子抱着婴儿噙着泪,催促张祥娥赶快用热水给孩子洗个热水澡。
  就这样,余正焱夫妻收养了这名女婴,并取名为余移花。由于没钱买奶粉,张祥娥将小麦和糯米炒熟,再磨成粉,一口一口将小移花喂养到3岁。
  别人家的孩子1岁多就开始咿呀学语了,可小移花长到3岁,还不会讲话,经医院诊断,小移花天生听障。当医生告诉张祥娥这个消息时,她哭了。
  消息很快在全村传开。有村民好心提醒张祥娥,一个残疾的女孩子,长大了也会成为家庭的负担,不如趁早扔掉。
  张祥娥坚定地摇了摇头,“孩子太可怜了,没吃过亲生妈妈一口奶,靠吃米糊长大,现在又有残疾,不能让她再受苦。”
  1995年冬,张祥娥70多岁的婆婆病危。临终前,老人将儿子媳妇喊到床边,一再叮嘱:“我走了,以后家里没人照顾移花了,地里的活少干点,早点收工回来照顾好移花。”
  余移花6岁时,到了上学年龄,看着别人家的孩子都背着书包去上学,她也跟着跑到了村里的小学,坐在教室里不愿意离开。看着移花一双渴望的眼神,老师也不忍赶她走。

听障弃婴,被培养成大学生

  在小移花无声的世界里,竟有奇迹发生。在村小学上了四年学,她竟“听”懂了一些书本知识,能看懂电视中的内容。
  “这个孩子是个学习的材料,最好能去麻城市特殊教育学校上学,接受正规的特殊教育,将来就不定能改变她一生。”校长向余正焱建议,因为残疾人的教育,只有在特殊教育学校才能系统地进行。
  送到特殊教育学校,每月需要多交100多元的生活费和学费等,这对余正焱这个靠种田为生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少的开支。
  这期间,余正焱的小儿子初中毕业后,面临着上高中,如果两个孩子同时读书,对这个困难的家庭来说根本无力承担。小儿子成绩一般,养女的成绩优秀,余正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让小儿子辍学回家,养女送到麻城市特殊教育学校上学。
  从此,每到周末,余正焱再忙也要赶到麻城市,接女儿回家,星期天再送到学校去,这一跑便是6年,一直到移花小学毕业。
  在余移花毕业时,班主任范娅告诉余正焱,移花成绩十分优秀,如果能到武汉上初中,继续接受教育,将来有希望考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
  到武汉上学,每期学费1000多元,每月生活费300多元,对于靠种4亩田维生的家庭来说,占了整个家庭的全部收入还不够。为了让养女有个好的前程,余正焱夫妻咬着牙,将移花送到了武汉某特殊教育学校的中学、高中。
  高中毕业后,移花收到西安美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一家人喜忧参半,6870元的学费加上每个月的生活费,这个家庭再也无力承担。但一家人商议,决定就算是贷款,也要让她去上大学。

 

  但没想到,最后一条路也被堵死了。
  得知这些情况,詹红平夫妇被这眼前的这对朴实的农村夫妻所感动,他们决心利用自己身边的朋友,将这对老夫妻的爱传递下去。
  詹红平夫妻将9000余元的捐款交到余正焱手中时承诺,移花大学期间三年的学费由他们夫妻俩去筹集。

爱心传递,听障女重回母校任教

  三年里,詹红平夫妇发动身边的同事和朋友为移花捐学费,每年暑假结束前,他会带着这个10多人的爱心团队来到余正焱家,将1万多的捐款交到移花手中。
  “我们所做的和移花父母的那种大爱比起来,太渺小,根本不值一提。”参与捐款的麻城市公安局看守所一名姓杨的所长介绍,他们那个爱心团队也被余正焱夫妻那种人间最真、最纯的大爱所感动。
  “这个伢太懂事了,整个村里的人都喜欢她。”提起养女余移花,张祥娥脸上洋溢着一脸的幸福。她告诉记者,女儿在大学期间,因为成绩优秀,每年都有奖学金,平时自己还利用休息时间,去学校食堂洗盘子打扫卫生,挣点自己的生活费,除了必要的开支,舍不得多花一分钱。
  从没上过学的张祥娥从箱子里翻出一叠证书和奖状,颠倒着拿出一张“优秀学生干部”的奖状告诉记者,这些证书和奖状她经常会拿出来看看,虽然不识字,但女儿能获那么多的奖,让她觉得倍感欣慰,这些年的苦没白吃。

 

不识字的母亲,颠倒着展示女儿的奖状

  2015年夏,余移花顺利完成学业,但她放弃了很多的选择回到了麻城。她找到范娅后,告诉曾经的老师,愿意回到学校给孩子们当老师。当时正赶上该学校有10多名教师生二胎,人手紧缺,学校便聘请移花当孩子们的手工课教师。
  “她现在是我们学校最受孩子喜欢的老师。”范娅告诉记者,该校有120多名特殊学生,均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不光需要有爱心,更要有耐心和责任心,这些移花身上都具备,所以孩子们都很喜欢她。
  “我最大的心愿是将移花培养出来,能自食其力,现在终于达到了这个目标。”余正焱说,目前唯一的想法是希望女儿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一个幸福的小家。
来源:凤凰网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弃婴 夫妻 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