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听障儿童多次被拒绝入读幼儿园

  •  
  • 浏览次数: 380
  •  
  • 发表时间:2023-09-21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昨日下午,放学后的小霖站在早教中心玻璃后玩起了抓迷藏,麦小姐手里拿着小霖画的作品。
                     /佛山日报记者吴振山摄
  送孩子入读幼儿园,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但有一位母亲,为此奔波近两年,如今心力交瘁,却还看不到出路。
  3岁3个月的小霖是一名听障儿童,需戴助听器矫正。2011年开始,母亲麦女士担心其入园难,便开始“未雨绸缪”为儿子联系幼儿园入读,却多次遭拒,只能花更多钱把孩子送入早教中心。由于入读难,小霖还无法享受残疾儿童应有的政策优惠。
  “我只希望就近找个合适的幼儿园入读,让小霖跟其他孩子一样,有个正常快乐的童年。”麦女士的简单心愿却仍未实现。
  看不出区别的特殊孩子
  无论语言还是行为,记者都看不出小霖与其他孩子的区别。早教中心的老师也表示小霖和其他孩子没有区别,除了耳边的助听器,提示他是一名听障儿童。
  小霖的二代残疾证诉说着这位活泼孩童的身世:出生后,小霖被确诊为双耳感音神经性聋,左耳与常人无异,右耳却需要矫正。
  儿子8个月大起,麦女士就花费1万8千元为他佩戴了助听器。花费不菲的还有早教中心的学费,每年约2万元。对于经营小食店的麦女士夫妇,负担不小。至今,小霖已在早教中心就读了10个月。
  许多父母都清楚,把孩子送入早教中心交费不菲,并不富裕的麦女士说道:“一直留在这里实在是不得已的选择。”
  进不去的幼儿园
  在麦女士看来,“不得已”实际源自小霖耳边的助听器。
  昨日下午5时许,麦女士带着儿子走在回家的路上。这时正是家长们接孩子回家的时段。据了解这一带的幼儿园有七、八家。从卫宁路到普澜路,麦女士遇到了不少带着孩子的家长。
  一路上,小霖总是好奇地询问着商铺、汽车、路人,他的眼神与其他孩子一样清澈明亮。而在麦女士的心中,自己的儿子却有着不公平的待遇。
  “正常的幼儿园都已经满位了,你儿子这种情况我建议还是去其他幼儿园咨询。”某公立幼儿园招生老师的话让麦女士深受挫败。
  从小霖1岁半开始,麦女士就开始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联系公立幼儿园。由于戴有助听器,多家幼儿园以管理不便为由拒绝了。
  截至目前,麦女士已主动联系过周边的5家幼儿园。无一例外在得知小霖的特殊情况后拒绝接收。
  一开始,麦女士寻找公办幼儿园。她前后找了祖庙路、同济路、普澜路三家公立幼儿园。三家先后拒绝了她的请求。她回忆:“有的听到情况直接拒绝;有的接受了报名却没法通过体检和面试;还有的告知我们转寻民办幼儿园。”
  今年,小霖已经3岁了,去年6月份在早教中心预交的一年学费也即将到期。麦女士只好转寻民办幼儿园。
  被厚源路一家幼儿园拒绝后,4月2日她又带着儿子去福宁路一家民办幼儿园。园方负责人表示清明假期后答复麦女士。但一周过去了,杳无音讯。
  享受不到的优惠政策
  这两年里,还有两支插曲。
  去年秋,佛山市推出残疾人接受教育的优惠政策:对具有佛山户籍并接受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实行免费教育。其中,学前教育残疾学生按每人每年6000元的标准实行补助。
  据教育部门解释,持有二代残疾证的佛山户籍学前儿童均能享受补助,前提是儿童入读的幼儿园为经区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公办、民办幼儿园。
  如果小霖能够享受每年6000元的补助,对于麦女士一家好比久旱逢甘霖。可实际上,这补助由于不能入园而无法拿到。
  禅城区教育局的一份复函称:小霖就读的早教中心不是幼儿园,未取得幼儿园办学资格,不具备开展国民教育的资质。因此,小霖不能享有政策优惠。数个月后,该局为小霖联系了一家民办幼儿园。但麦女士打听后,认为该幼儿园“口碑太差”,转而联系其他幼儿园。
  另一支插曲发生在一周前。
  4月11日,禅城区《2013年公办幼儿园招生工作意见》出台,规定即日起辖区内各公办幼儿园不再招收3岁以下幼儿,且优先录取区户籍生源。本月21日,幼儿园接受报名。
  “优先录取区户籍生源”的字眼又一度激起了麦女士的渴望,她在微博上对市教育局进行咨询,得到的回复是:“目前,由于学前教育不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民办幼儿园实行自主招生。请具体直接向幼儿园咨询。”
  麦女士重申着简单愿望:“我平时要开店,只希望就近找个合适的幼儿园入读,让小霖可以有个普普通通的童年。”






  小编视角:请社会献出更多关爱。
  小编看了这篇报道,不禁心头一紧,顿时酸楚感漫散开来。作为一位母亲,麦女士提出的要求那么普通、简单,但却无法被满足。历时两年的时间,在当今幼儿教育机构多如繁星的社会,一个儿童入园的事情,却变成了那么复杂的难题,不禁让人寒心。
  国家关于残疾人群体的政策正在逐步完善,但在落实方面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们仍需要更进一步。聋哑群体在身心上已经感受到比常人更多的伤痛,所以需要更多的沟通与爱护。作为中国聋人网的记者,我们由衷倡导社会拒绝排斥,献出更多关爱。



新闻来源:广佛都市网-佛山日报
小编视角:刘雨佳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