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听力残疾证背后的故事

  •  
  • 浏览次数: 121
  •  
  • 发表时间:2015-07-31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真是太感谢您了党警官,是您给了东辉耳朵和嘴巴。”黄冰激动地说。话还在嘴里,泪却溢出了眼眶。
  站在黄冰面前的这位五十出头的老民警叫党玲瑜,是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秩序中队的一名普通民警。黄冰是高坪镇金塘村七组一位淳朴的农民,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的痕迹与他四十四岁的年纪极不相称。是什么原因让黄冰对原本完全不认识的党警官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呢?这还得从县委县政府联合全县多个职能部门开展的“精准扶贫活动”说起。
  习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党校上说过“扶贫工作要只争朝夕,绝不能让贫困地区群众掉队,也不能让平均收入掩盖不平均。”根据这个精神,建始县组织了县直驻村工作队对口帮扶,开展“进穷村·结穷亲·扶万户”的精准扶贫工作。就这样,党玲瑜与黄冰家庭结了对。
  黄冰家共四口人,黄冰及其妻子郭好芳育有一子一女,大儿子黄东辉阳光帅气,小女儿黄梦瑶漂亮可爱。十七年前,黄冰与郭好芳相亲相爱,男的勤劳,女的贤惠,家里收入虽算不上全村数一数二,却能应付日常开支,年底甚至还有结余,在别人眼中已然是幸福美满的家庭。
  然而,大儿子的出生打破了这个家庭原本平静的生活。在黄东辉出生后不久便被诊断出患有先天性听力残疾,几乎听不见外界的任何声音。黄冰花光积蓄,辗转各个医院求医却没能治好儿子的病,黄东辉成了一名听障人。2007年,小女儿黄梦琪的出生给这个不幸的家庭带来了新希望,却也无形中加重了生活压力。于是,黄冰外出打工,妻子郭好芳则留在家中照顾兄妹俩。多年来,他们从未放弃大儿子的治疗,四处打听寻医问诊,只要有希望就去尝试,每月固定的医疗开支和黄冰并不稳定的收入,让夫妇二人倍感艰辛,家庭里也常常入不敷出,年复一年,已是债台高筑。
  黄冰家属于典型的因病致贫,在精准扶贫摸底中被确定为帮扶对象。今年6月10日,党玲瑜第一次来到黄冰家了解相关情况。一进门他就被这个家庭所面临的困境震惊,更被他们乐观又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动。在经过与黄冰长达五个小时的交流之后,党玲瑜了解到黄冰曾多次想为大儿子申请低保却因为黄东辉没有残疾证达不到相关政策标准未能申请成功。在离开黄冰家后,党玲瑜心头有了点主意。
  回到家,党玲瑜便开始向同事、朋友、相关单位多方打听办理残疾证的标准、流程、所需要的证件等。很快,党玲瑜便弄清楚了办理残疾证的整个过程,并打电话到相关单位预约了办理时间。党玲瑜在联系好办理单位后,又立即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打电话告诉黄冰,并约定好时间一起到城里办理残疾证。
  6月16日,党玲瑜在车站接到黄冰黄东辉父子。随后带着他们到县残联、县民族医院等多家单位完成办理手续。黄东辉被鉴定为二级残疾,获得了残疾证。于是,在走出县残联办公室的时候,发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来源:建始网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残疾证 听力 听障 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