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口)特校:《找春天》教学反思

  •  
  • 浏览次数: 48
  •  
  • 发表时间:2016-04-13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中国聋人网讯 《找春天》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找春天、赞春天,使学生了解到春天的景物,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嫩绿的眉毛和五彩缤纷的眼睛;她活泼,弹奏着美妙的音符;她快乐地荡着、摇着、叫着、笑着……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消息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多么美的语言。怎么样让学生感受到语言中蕴含的画面,语言中蕴含的情感呢?教学本文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创设情境,奠定情感。
  先通过歌曲《春天在哪里》,让孩子走进春天,感受春天的美丽。接着让孩子说一说,你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再引领孩子们走进文本,围绕“孩子们找到春天了吗?从哪里找到的?怎样找到的?”引导孩子们通过朗读感受文本,感受春天这样一位害羞的小姑娘。文章开头的两个感叹号,让孩子们多层次朗读,从中感受到:春天来了,我们激动、惊奇、高兴地心情。
二、从重点词深入文本。
  教学重点侧重于“找”——找春天一段,抓住几个动词“脱掉”、“冲出”“奔向”、“寻找”感悟孩子们急于到外面寻找春天的心情,并要求孩子们要读出对“春天来了”的那种高兴、期盼、急切的语气。
  通过表演动作,理解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位害羞的小姑娘,从词语“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深入体会理解,为什么作者会把春天比作一位害羞的小姑娘呢?进一步体会春天的美、春天的新、春天的活泼……
  4—7自然段学习则是抓住文中的五个比喻句和四个反问句,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暗喻的精妙。
三、诵读感悟,体会意境。
  让孩子们闭目想象春天的画面,通过多种朗读方式,读出孩子们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感受春天的美好。
  回顾教学,先由学生喜爱的歌唱形式《春天在哪里》引入,再透过“寻找春天”的足迹和利用多种诵读方法的形式认识到春天的特点,感受到春光无限美好;学生们通过品读,不仅读懂了春天在哪里,积累了不少好词好句,还陶冶了学生“美”的情感以及有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操。






来源: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特校 聋人 中国聋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