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想”变现实,老一辈残疾人工作者心中的20年

  •  
  • 浏览次数: 1387
  •  
  • 发表时间:2017-06-19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离休之后的程年珍在家安享晚年,虽然上了年纪,但是神采从容,记忆力不减,言谈也十分得体准确。作为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参与者之一,她说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工作,因为残疾人事业是大家共同的事业。当聊到重庆直辖20周年要对她做一个专访的时候,她翻开事先准备好的老相册,如数家珍地跟我们讲解着每一张业已发黄的老照片来源和后面的故事。
  听程年珍的老伴说,每当她心情好的时候她就会拿出这本相册,慢慢翻、细细看,就像是在看着自己的孩子。
  “当我有一天退休了,我什么都不带走,但是这个相册却必须得带走,这是我为残疾人工作过的见证。”程年珍说。

  1994年,程年珍从市委组织部调到重庆市残联担任残联理事长。进入残联工作以后,她就有一个习惯,把工作上所有重要的时刻都拍摄成照片,当作自己的资料库,随时可以查询。
  在程年珍的相册里,从1994年到1997年的记录却很少。“1994年,重庆市残联与市民政局分离,划归市政府直管。那是残联机构的初创阶段,工作千头万绪,人手很紧,资金也不足。经常都是连轴转。加上我自己对于这个全新的工作一点都不熟悉,所以只能到处收集与学习残疾人有关的政策资料,希望能够尽快融入这项工作,所以就没有时间记录了。”程年珍说。
  “1994年到1997年是重庆残联打基础的时候,直到1997年重庆直辖以后,重庆的残疾人事业迎来了春天。”程年珍说。
  1994年,重庆市残联与市民政局分离,归市政府直管。之后残疾人事业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颁发了一系列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法规,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及文体活动等业务工作全面展开。到1997年,重庆市直辖后,形成组织体系、业务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和理论体系,使广大残疾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并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自强不息、贡献社会的能力。
  1997年以后,重庆市残疾人的就业面更加广阔,就业工作的技术含量逐步增加。通过对残疾人进行职业培训,增加残疾人的职业技能,使残疾人客观认识自己的职业适应性情况,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扩大残疾人的就业面,增强其就业的主导性地位。同时,重庆市制定扶持优惠残疾人就业的方针政策;确定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原则;拓宽安置残疾人就业的途径。程年珍说,由于这些政策的出台,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一定进展,过去的一些“空想”变成了现实。

1997年6月18日,重庆市直辖市挂牌成立,残联由四川划归重庆管理
1998年1月,开始核发第一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1998年6月1日,市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通过《重庆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1998年10月1日起施行。
1998年9月7—8日,召开重庆市直辖后残疾人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
1999年6月28日,举办重庆市第一届残疾人文艺汇演。
2001年10月22日,香港钻石狮子会会长鲍帼洁一行13人为“视觉第一中国行”项目,到长寿区检查指导白内障复明手术工作
2002年1月,召开重庆市残疾人康复会议
2002年7月,举办第二届重庆市残疾人运动会
2002年11月11日,重庆市联谊印务有限公司,为重庆市首家民营企业成立“重庆市联谊印务有限公司残疾人协会”
2003年7月8—10日,召开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
2004年,程年珍退休了,照片收集工作也就噶然而至。“虽然没有收集照片了,但残联的工作还在继续发展着,并且发展的越来越好。从一个弱小的、内容比较单一的领域,发展成为一个系统的、内容广泛的崭新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残疾人事业是一个很光明的事业,我为它工作过也付出过感到十分的荣幸。直辖20年来,我算是重庆残疾人事业的半个见证者。见证了政府更加重视扶残助残工作,社会更加关注残疾人事业,残疾人组织更广泛、更全面的发展历程。我相信也确信未来重庆残疾人事业会发展的越来越来好。”程年珍说。
 
来源:重庆残联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