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手语律师为聋人提供法律服务,感动全国3000万同胞聋人

  •  
  • 浏览次数: 1357
  •  
  • 发表时间:2018-01-08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无声世界代言人

唐帅作为一名手语律师

  唐帅:“这是一个法制社会,作为一名手语律师,我的职责就是要让每一位聋人都享受到法制所带来的公平和正义,我愿意尽我所能,将我的特长发挥到极致,甘愿一辈子做聋人的法律代言人。”

  作为重庆市大渡口区残联的法律顾问,唐帅满怀热情为残疾朋友代言。从对全区残疾人朋友进行定时定点普法讲座,到义务为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残疾人提供诉讼案件的代理;从为残疾人朋友提供现场法律咨询,化解社会矛盾,到为残联具体的行政行为提供法律意见等等,大大小小,事无巨细。唐帅说,他很感恩自己拥有“手语”技能,能够为残疾人,特别是聋人服务,能为法治社会的构建添加绵薄之泥沙。

  这样的交流耗时是正常人的几倍,而对手语律师唐帅来说,却再寻常不过。只要有残疾人来向他求助,他都会尽力帮助他们,把爱凝聚在十指间,充当他们依法维权的“助听器”和“扩音器”。
  唐帅从小生活在重庆市一个双亲都是聋人的家庭。他从5岁开始学习重庆方言手语,13岁时逐步掌握了全国各地的方言手语和普通话手语,大学毕业后考取了手语翻译证书,从2005年开始担任司法案件手语翻译。他结合自己的特长,熟练运用手语参与讯问取证,协助查明案件事实,不仅在整个重庆市小有名气,就连外省市也请他去帮忙,成功协助破获了上千件疑难的聋人犯罪案件和重大聋人犯罪团伙案件。
  通常,公安机关在办理聋人刑事案件时会聘请特教学校的老师担任翻译,但由于我国现行手语存在普通话手语和方言手语的差异,特教学校的老师大多只掌握普通话手语,对方言手语不熟悉,加上不是法律专业出身,对法律术语也不了解,所以在案件翻译中可能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身为既懂法律又懂手语的专业人才,唐帅感到自己义不容辞地肩负着为聋人开展法律服务的责任,为此,他于2012年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走上了执业律师之路。
  在协助司法机关办理聋人刑事案件的过程中,唐帅发现,大部分聋人学历较低,无法成功就业,而且法律意识很淡薄,成为聋人铤而走险走向违法犯罪的根源。经过一番思考,他认为单纯地惩罚犯罪并不是降低犯罪率的最佳途径,最要紧的应当是开展普法教育,提高他们的守法意识。

  去年5月的一天,一名七旬老人来找唐帅:“听说你是专门替聋人维权的律师,求你救救我的听障女儿,她没有偷东西……”原来,老人的女儿被指控犯盗窃罪,先天的生理缺陷让她不能正常听说表达,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她对公安机关笔录上的内容基本不明意思,唐帅当即决定担任案件的辩护人。他去检察院查阅了全案证据,特别是回看了公安机关讯问聋人时的同步录音录像后发现,这位听障嫌疑人手语比划的供述与手语翻译人员的翻译确有不一致的地方。唐帅将此情况形成辩护意见提交检察院进行核查,最终被采纳,对这位听障嫌疑人做出了不予起诉的决定。

  像这样的案子,唐帅还代理过多件。随后他又产生了新的思考:我国聋人达3000多万,手语的差异性加上缺乏精通法律手语的专业人才,他们的诉讼权利该怎样得到保护呢?自己作为学了20多年手语的律师,能置身事外袖手旁观吗?不能!一定要将自己练就的一身本事回馈社会,责无旁贷。
  唐帅深知,要增强残疾人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提高他们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能力,普法教育是基础。从2015年起,唐帅受聘成为重庆市大渡口区残疾人联合会的法律顾问,定期给残疾人开展普法讲座,义务为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残疾人提供诉讼案件代理和辩护。每次讲座结束后,他都留下来为残疾人朋友提供现场法律咨询、调解矛盾,还经常接待残疾朋友的上访。
  慢慢地,唐帅在聋人圈子里名气越来越大,不少外省市的聋人也慕名找上门来。唐帅平时手里的案子很多,每天只能睡4个小时,忙起来全天只能吃上一顿饭。在如此有限的时间、精力和空间限制下,确实没法上门帮助外地的聋人,他又想到了利用互联网来解决问题。
  2016年初,他拿出全部积蓄,研发了一款名为“帮众律师”的APP软件,旨在为各年龄阶层的群众和各类残疾人朋友提供便捷的法律帮助。截止目前,这个APP下载量达到四万余次,已成功解答了全国各地使用者提出的上千条法律问题,使用者都交口称赞。
  一席话道出了唐帅的心声:感谢上天让我生在聋人家庭,让我有机会掌握这门技能,能把自己的特长全部发挥出来,服务聋人群体,为中国法治社会的构建尽一份绵薄之力。我愿一辈子做聋人群体的“法律代言人”。

来源:今日头条—聋友之家(摄影:贾昌平)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聋人 手语 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