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聋姑娘留洋美国的传奇人生——李颖

  •  
  • 浏览次数: 3877
  •  
  • 发表时间:2014-07-09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一个自幼就耳聋的姑娘能够开口说话;能够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能够挥毫泼墨,成功举办个人书画展;能够走入大学而且成绩出色;能够只身赴美留学,披荆斩棘,顺利拿下硕士、博士学位。今年,刚刚结束学业的她又受聘任教于美国麻省伍斯特市胡里克罗斯大学。这个让健全人自叹弗如的聋姑娘就是大连人李颖。
    11月14日,在中山区昆明街道独立社区李颖的家中,记者采访了她的父母,李百群、汤悦娜夫妇。
 
不懈地教、不倦地学 李颖首克说话关
 
    1973年的秋天,李颖出生了。一岁多的时候,她已经能含含糊糊地喊出“爸爸、妈妈”了,可不幸也同期降临。在一次高烧不止后,李百群夫妇发现女儿听不见声音了,心痛不已的夫妇俩带着女儿四处诊治,可最后只收获到无数次的失望。
    李百群夫妇不得不接受女儿耳聋的事实,可他们不甘心让女儿一辈子做个哑巴。知道女儿的发音器官没有问题,李百群夫妇俩就开始训练孩子说话。
    他们每次教女儿就让她摸摸他们喉部的甲状软骨,再用手感觉鼻孔的出气量,同时观察他们的口形变化。在无声的世界里仅仅靠感觉模仿发音,其难度可想而知。第一个音符练了多久,他们记不清了。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流泪,但他们始终没有想过放弃。
    一天下午,李颖终于较为清晰地说出“妈妈”二字。一家三口喜极而泣。从那以后,李颖练习说话的劲头更足了。每一个词,她都要盯着父母认真地练,不看到父母笑着点头,她就不会停止。“她从小到大都是这样,认准了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做好,否则绝不罢手。可能正是这种性格成就了她。”谈到孝顺,母亲汤悦娜眼神里满是疼爱和骄傲。
 
盲聋学校里 学业和才艺各自开花
 
    1980年,李颖7周岁了,到了上学的年龄,从事教育工作的李百群夫妇决定把孩子送到市盲聋学校就读。因为,在盲聋学校,老师是用手语讲课,学生只要认真看就行了,学习起来没有障碍。
    李颖是个聪明的孩子,盲聋学校十年,她一直能轻松应对课业而且成绩优异。于是,她大部分的精力就都挥洒在业余爱好里了。先是跟着爸爸练书法,接着又拜师学画画,不论哪一样,她都学得十分认真刻苦。
    妈妈始终记着李颖12岁时的一个深夜,家里的仙人球要开花了,因为知道它是昙花一现,十分难得,小李颖趴在地上,对着这盆花在自己的画板上细细描画,花谢了,画成了,时间也已经到了凌晨两点。就是凭着这股劲头,盲聋学校那十年,她的书法和绘画为她带来了一个接一个的奖项。
    学习书法和绘画对于一个聋人来讲并非难事,可李颖的脚步并不止于此,同时她又把爱好的触角伸向了舞蹈。对一个听不到音乐声的聋人来说,这似乎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情,但李颖想了就去做了。她用一只耳朵残存的一点点听力捕捉着重音鼓的声音,用脚感受着音乐震动地板的节拍,跟着老师苦学下来,和着音乐她能把舞蹈跳得比正常学舞着还要曼妙生动。1989年,她的舞蹈在第二届全国残疾人艺术调演中荣获二等奖。
 
中专、大学 应急灯八载相伴
 
    1991年9月,作为国家教委一项特殊教育工程实验(即让聋哑人和正常人一同接受教育)的第一批学生,李颖被保送到营口的辽宁省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当时,这批学生只有两名,李颖就是其中之一。
  进入正常学生的课堂,没有了熟悉的手语讲解,完全靠辨别老师的口形来听课,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李颖没有退缩,她在课堂上认真“看”课,课后又赶紧借来同学的笔记,补上课堂上没“看”全的知识。
  有一次,爸爸去南方出差,她向爸爸要了一个应急灯做礼物,所谓应急灯,就是一种能充电的微型电灯,这样,在教室熄灯以后,她依然可以守着应急灯看书学习。正是这样的执着和勤奋使她很快在同学们中脱颖而出,学业上以绝对的优势名列全班第一名。入学不久,在学校组织的百米赛跑、乒乓球比赛中,她又勇夺第一。
    1994年,她在营口成功举办了个人书画展。同年春节,她又参加了营口市电视台的文艺演出,舞台上和着优美的印度音乐,她翩翩起舞。当主持人告诉观众,她是一个聋人时,举座震惊。观众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表达着他们的敬意。事后,一家广告公司找到她,给她2000元,她却把这笔钱转捐给了学校。也就在那一年,李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中专的学习和生活,李颖留下了一路的芬芳。1995年,她又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系特殊教育专业学习。大学梦圆上了,可更大的挑战也开始了。大学的课堂知识容量大,老师多是侃侃而谈,板书却不多。加上当时有些课程还没有教材,这些都给李颖的学习带来了困难。但她没有灰心,课前,她主动向老师借讲义浏览,大致了解老师讲课的方向,课上认真“看”老师讲,课后注意和老师多交流,同时及时补上笔记。就是这样一丝不苟,步步紧跟地坚持着。
    英语,李颖从来没有学过,入了大学以后,学校考虑到她的特殊情况,也允许她免学,可是她想,作为一名跨世纪的大学生,如果不能掌握一门外语,无异于另一种形式的文盲,她不能允许自己掉队。关山万重,她苦苦攀登。夜深人静,寝室里,只有她的床头亮着应急灯。周末了,同学们都在电影院,舞厅里挥洒热情,她却专注地在教室里与英语拼命。
    第一个期末,她的俄英语考了30分,但她并没就此气馁,打点起十二分精神,她又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投入到英语学习中。两年后,她以优良的英语成绩结业。
    大学4年,李颖的荣誉称号、各种奖项得了很多。1996年,她的7幅书画作品被选入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艺术展;1997年她被评为大连市“大学生标兵”;1998年,被评为辽宁师范大学“首届十佳大学生”;1999年,她作为大连市“优秀大学毕业生”圆满结束自己的大学学业。
 
留美六年 硕果丰盈
 
    李颖在营口读中专的时候,世界上唯一一所专为聋人设立的私立综合性大学美国盖洛德大学的马丁院长曾经到他们学校访问,李颖的才华和勇气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李颖入了大学,又与前来访问的马丁院长不期而遇,马丁院长表示,只要李颖能过语言关,就可以到他们学校攻读硕士学位。
    这个承诺像前进的号角时时在李颖心头响起,1999年8月,她的所有努力终于给她换来一张通行证。当她只身走下华盛顿机场,美国盖洛德大学人文教育学院院长理查德先生手捧鲜花迎接了她。
    李颖在美国的生活,因为远隔重洋,她的父母知道的也不是很多,但是在“聋人在线”网站的论坛里,记者看到了这样一篇介绍李颖的文字:“李颖在美国学习一直优秀,她有毅力,也讲究学习方法。她不懂就问,勤于思考。还找各种练习来做,她很少自己闷头做功课,而是经常与同学结成小组一起讨论,学习效率很高。上课时,李颖能用娴熟的手语发言并敢于参加讨论。
    李颖学习很用功,也很会生活。她每周上课,打工和学习的时间都安排得比较满,但是她还能抽出时间和朋友到健身房锻炼。每到周末,李颖经常和同学一起去看电影,参观博物馆,或去看球赛。李颖对助教工作认真负责,她设计的招贴和宣传橱窗很漂亮,整理的文件有条不紊,发送文件材料准确无误,系主任秘书特别喜欢李颖。”
    2001年5月,美国盖洛德大学举行毕业典礼,李颖身着硕士服从校长手中接过硕士毕业证书。据李颖的父母介绍,按照美国的规定,硕士毕业后要工作一年后才可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2002年,李颖进入美国德克萨斯州拉玛大学攻读聋教育博士学位。又是3年苦读,今年4月8日,她顺利通过论文答辩,成为一名专攻聋教育的聋人博士。
 
梦想在中国建一所双语双文化性的聋人大学
 
    在父亲李百群整理的几本李颖的相册里,记者几乎张张都能看到李颖甜美而自信的笑脸。李百群说,在美国,李颖把自己的生活料理得十分丰富多彩。美国的假期比较长,几年间,李颖的足迹已经到过美国很多地方。李颖自小就是一个球迷,几乎所有的球类项目,她都入迷地喜欢看。姚明在休斯敦打的很多场篮球赛,她都赶到现场观看,因为十分喜欢大连的孙继海,她还托爸爸给她去买孙继海的球衣,可惜没有买到。
    可能正是因为这种对于体育运动的热爱,她和美国的一位聋人球星相识、相爱,并在今年喜结良缘。如今她和她的丈夫都在麻省伍斯特市胡里克罗斯大学任教。
  留学6年,李颖只回国一次,因为她怕回来后再回美的签证一时办不下来会耽误学业,但她对家对父母一直怀着深深的思念之情。每个周六晚上,大洋两岸李颖和她的父母都会同时坐在电脑前,面对摄像头亲亲热热地说上一个多小时。
    李颖的父亲李百群告诉记者,李颖十分关心聋教育事业,她经常会问起她的老师、她的同学、她的学校。她说相对于美国,中国的聋教育事业是落后的,她一直希望自己能在学成后能为中国聋教育事业尽一份力。她还有一个梦想,就是有一天能在中国建一所双语双文化性的聋人大学。
 李颖01.jpg
毕业啦
 
 李颖02.jpg
 合影留念
 
李颖03.JPG
 为青海聋人演讲
 
李颖04.JPG
与青海聋人交流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大连 姑娘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