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无声天使”手语架起爱心桥

  •  
  • 浏览次数: 822
  •  
  • 发表时间:2014-08-18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信波在学校举行的十八岁成人礼上为学生们作介绍。资料片

信波在学校举行的十八岁成人礼上为学生们作介绍


  美丽的女老师信波,把15年的青春奉献给了听障学生,在无声的世界里做他们的知心妈妈。同时,她在家乡推广手语,用双手打开了一个个听障人士封闭的世界,带动了更多人一起关爱身边的残疾人——

  每天练习打上万次手语,只为更好地与学生沟通

  “老师,祝你元旦快乐!”1月1日,秦皇岛市山海关特殊教育学校二年级听障学生田莹莹向老师信波打起手语,并送出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这是一张非常简单的贺卡——对折的粉色A4纸上写着祝福的话。信波如获珍宝似的收起贺卡,因为它饱含了学生的真情。

  今年35岁的信波是该校一名美术老师,被学生和家长们赞誉为“无声天使”。15年前,她抱着好奇心、带着两本《中国手语》,第一次走进了教室。从那时起,她就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孩子。不是科班出身、对手语一点不会的她,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抱着《中国手语》刻苦练习,每天都要练习打上万次手语,短短一个月便熟练掌握了手语。

  然而,信波并不满足于会打手语,而是要“打秦皇岛人的手语”。她说,不同的听障人群有自己习惯的、自发形成的手语环境,完全照搬手语课本去沟通,可能会造成误解。于是,她仔细观察听障学生的手语表达方式,并走进社区、村庄与更多的听障人士交流,最终总结出了一套“秦皇岛人的手语”。她告诉记者:“我不是将手语当成一种翻译形式,而是将它当成与听障朋友进行心灵沟通的桥梁。”

  “不称职”的母亲,却是称职的“班妈”

  由于该校教学人员紧张,2004年9月,信波提前1个多月结束产假回到工作岗位,并接受了一项艰巨的任务——担任聋部初中一年级的班主任。这是个让全校老师头疼的班级,为了教育好顽皮的学生,信波牺牲了休息时间。每当她在暮色中匆匆赶回家时,总能看见母亲抱着孩子站在窗前等她。

  在爱的天平上,一边是襁褓中的儿子,一边是处在思想转变关键期的学生,信波选择将更多的爱给了学生。那个学期,信波的体重降了30多斤。

  该校的大部分学生都住校,有的学生一个月才回一次家,信波便成了这些学生的“班妈”。她到宿舍帮他们整理衣被,给他们买水果和生活日用品,还陪他们去理发,带生病的学生到医院治病……信波说,给这些孩子当“班妈”的经历,是她一生的宝贵财富。不仅让她能更深入地钻研手语,更让她走进了聋哑孩子的生活,了解了聋哑人的心理。

  义务推广手语,打开更多人的封闭世界

  1月12日14时,信波到秦皇岛电视台担任手语播音员,为《秦皇岛新闻》节目进行手语解说。虽然节目15时30分才录,但她总是提前一个半小时准备。编导组稿时,信波就默默地跟着打手语。遇到不太熟悉的词汇时,她就马上查阅随身携带的《中国手语》。节目正式开始录制了,信波表现得一如既往地流利、稳定。

  利用周末时间义务担任手语播音员,信波已经坚持了5年多。2008年,信波参加了秦皇岛市电视台“沟通无障碍”新闻手语播音员选拔活动。由于业务能力突出,她成功当选。信波告诉记者,她希望能让听障人士和健康人一样,通过电视了解家乡事、天下事。

  除了在荧屏上进行手语传播,十几年来,信波还利用业余时间义务为民警、社区志愿者、导游进行手语培训。当残疾人有纠纷需要打官司时,信波还主动当起了义务法庭翻译员。信波说,她希望每一个社会窗口行业都有工作人员懂得基本的手语表达,这样就会让听障朋友减少很多不便。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秦皇岛 心桥 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