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春英,1957年11月出生,200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杭州聋人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她从事特教工作近30年,2003年获浙江省第十六届“春蚕奖”荣誉称号;2007年被评为浙江省2005-2006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008年享受杭州市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被评为杭州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被评为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2010年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2011年被评为杭州市教育系统勤政廉政先进个人、感动杭城十佳教师。


  回顾三十余年的特校教师生涯,蒋春英老师自己评价道:“我当了30多年聋校教师,没有教出一个上北大清华的学生,也没有教出一个科学家、艺术家,学生中既没有文化巨子,也没有商界名流,甚至我一辈子只教了几百名学生。但我觉得,我很富有,我用一辈子时间在杭州聋人学校写一个‘爱’字,将‘爱’字的四个部分“爪”(爫)、“秃宝盖”(冖)、“心”、“友”写好,让这几百名学生幸福成长,自强成才,这就是我作为一名特教工作者的价值。”

  “爱的第一部分是‘爪’(爫),作为一名特教工作者,首先要有一手,要理通业精,当一名教学改革的尖兵。”

  在担任校长前,她多年来一直担任浙江卫视的手语主持,参与培训了无数省内外行业手语翻译,主编、主讲了我国首套VCD手语教材;她还经常接受社会上手语问题的咨询,是浙江省为数不多的知名手语专家。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师范毕业的蒋春英被分配到杭州市聋哑学校。她里清楚,对学生最大的爱就是上好课。从那时起,她就努力向老教师请教,思考并实践聋校课堂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凭借着踏实进取的工作态度,蒋春英很快成为了杭州市首届教坛新秀、杭州市学科带头人和浙江省名教师培养人选。1996年,她代表浙江省赴京参加全国聋校新教材的一级培训,培训结束后承担了全省二级培训的讲课任务。2000年,她成为浙江省特殊教育领域唯一的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2002年,她开始担任杭州聋人学校校长。

  我国的聋教育事业起步较晚,发展中的问题也比较多。作为身处一线的特校教师,蒋春英深感自己有责任为聋教育事业“发言”。2000年,她向教育部领导、中央教科所和北师大的领导专家建言献策,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如:她建议特殊学校的教师应持“双证”上岗;由于听障学生听不见,她认为在特校的语文教学中不需要安排集体朗读;因为各地手语差异大,她提出统一中国手语;由于我国各地的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她认为在统一的国家课程外各地应开发课程资源,补充校本课程;她主张特校职高与高职的教材应有衔接等等。为了让听障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她主张压缩特校原教材,适时适量引进普校教材,以扩大聋生的信息量。她从医学的角度出发对特教学校的“聋哑“两字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全国媒体争先报道,形成了一场大

讨论。所有这些,足以说明蒋春英老师对聋教育的热爱和她的独到见解。
  她经常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她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承担了十余个教育部“十五”特教课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攻关项目子课题、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杭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撰写的30余篇管理和教学论文在《中国教育报》、《教育信息报》、《现代特殊教育》等报刊发表或获奖。她还主持了200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中美特殊需要学生教育大会,并在大会上交流了《实施差异教学,纠正聋生厌学心理,提高语文学习成绩》一文,受到中美特教专家的一致好评。为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与听障孩子交流沟通,她潜心研究手语并呼吁推广使用《中国手语》。
  30多年的研究与探索,使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特校工作的这些年,蒋春英从未离开过课堂教学的讲台,学生们都以能听她上的课而感到自豪。她经常为省内外兄弟聋校教师上示范课、观摩课,教学艺术精湛,教学效果显著。尤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指导优秀学生以及教育心理行为有偏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等方面,更是具有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是省内特殊教育界公认的专家。她还是年轻教师的导师,既热情帮助年轻教师思想上健康成长,又培养年轻教师在业务水平和能力上快速提高。


  “爱的第二部分是‘秃宝盖’(冖),就是要弥补聋生的缺陷,发展聋生的长处,用优质的教育支撑聋生成长成才。”
  自蒋春英成为杭州聋人学校校长之后,学校确立了“培养残而有为的劳动者”的办学宗旨,并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康复+升学+就业” 的聋教育之路。高中毕业生高考录取率达91%,先后有200余名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屡获大奖。学校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自食其力、身残志坚的劳动者,告诉世人听障人士不再是“包袱”,残疾人的形象也不再总是弱者,而他们的人生信条则是自强不息、残而有为。
  学校坚定地走医教结合之路,分别与浙江大学语言研究所和浙江省中医药大学耳聋康复研究所进行作,在省内特校中率先开办了学龄聋儿听力语言康复班,开发听障儿童残余听力,培建其有声语言,帮助 听障孩子融入主流。学校还依据浙江丝绸服装企业比较集中和杭州打造动漫之都等地方产业特点,学校开办了听障职业高中部,开设了美术、计算机、服装三个专业,在此基础上,利用职业短训作为补充,每年暑假与当地残联合作,开办面点、烹饪、美发、美甲等短训班,为即将走上社会的听障学生培养“一专多能”。当时学校占地面积只有6亩地,为了满足学校发展需要,她积极向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呼吁建设一所国内一流的特校学校。
  2007年,新落成的杭州聋人学校投入使用,美丽的现代化校园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教学区建有标准的康复和学习专业用房等;运动区建有400米跑道的标准田径场、 健身房、网球场、室内 篮球场等; 生活区学生宿舍配备独立卫生间、饮水系统、唤醒及紧急疏散装置等,能为近千名听障学生提  供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全国特校中最具时代光彩的学校之一。

  学校还拥有能为听障学生健康成长提供高品质服务的设施设备,建设了标准测听室、耳膜制作室、个别语训室、集体语训室、心理辅导室、图书阅览室等专业用房。在教学辅助设备方面,学校配有千兆校园网络、校园录播系统,LED屏系统、微格教室、电子白板、宿舍唤醒装置、紧急疏散装置、安防监控系统等,这一切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听障学生的学习与康复需求,新学校的先进设施助推了学校的发展。2009年,学校开办了“聋健合一”学前部。
  学校在蒋春英的带领下,留下了一串串金色的脚印:高中毕业生高考录取率达91%,先后有180余名学生升入天津理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高校深造,先后有200余名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屡获大奖:其中有5项职业


 
  

教育成果获全国一等奖、3项艺术教育成果获国家级荣誉、6人次获全国体育比赛金、银、铜牌,多名学生被选 拔进入省残疾人田径运动队、国家残疾人田径运动队集训。学校培养了一批批有为的残疾青年,有的毕业生在国外工作,有的在省级机关工作,有的在学校工作等等。更有一批毕业生自主创业,他们既为家庭减轻了因自己残疾带来的精神和经济压力,更为社会建设作出微薄之力,他们中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用实际行动告诉社会大众,听障人士不再是“包袱”!

  正是蒋春英为首的杭州聋人学校教师团体,培养出一批批的优秀学生,使得学校获得了不少荣誉。在2009年5月11日召开的全国第四次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上,蒋春英作为全国聋校的唯一代表,以《培养残而有为的劳动者》为题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政协副主席邓朴方,教育部部长周济和 与会代

表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经验,学校获得了“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在2009年9月9日 举行的 庆祝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杭州聋人学校荣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蒋春英作为浙江省“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代表参加表彰大会并受到了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不少媒体争先恐后的报道该校。《中国教育报》在2009年5月12日第四版、5月15日头版分别报道了《培养残而有为的劳动者》、《聋哑儿童的需要就是学校的价值--杭州聋人学校致力培养“残而有为”劳动者》,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方法、德育活动和办学成绩等。新华社2009年5月17的全国助残日专稿《第十九次全国助残日:用教育托起残疾孩子的梦》向全社会介绍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师风貌。今年7月23日晚,中国教育电视台系列报道“寻找身边的张丽莉”播出了蒋春英校长教书育人、终身献身特教的感人事迹。正是她30多年来在特校里的辛勤耕耘,让更多人认识她,并被她的事迹所感动。


  “爱的第三部分是‘心’,就是要从心出发爱学生,和学生心贴心。”
  听障学生的家庭普遍比较困难,蒋春英任教的班里有一个姓洪的学生,来自山区,一进校就碰到了交不起学杂费的问题。为了不让孩子失学,她没和家里人商量就决定从微薄的工资里拿出钱来帮他交学杂费,这一交就是几年,而学校里竟没有一个老师知晓,直到毕业时孩子的家长挑着一担番薯来学校感谢她时,这件事才被师生们所了解,而她却说,当一名特殊学校的老师,就应该想方设法帮学生解决困难。姓李的学生是班里的又一个困难学生,当时提出要退学。她想光靠老师无法解决所有学生的问题,就跑到杭州市民政局请求能给困难学生一些资助,当时没有这样的政策依据,她就一次一次跑,民政局的领导被她的爱心和行动感动了,破例解决了这些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
  她担任校长后,更是将这种与学生的心贴心体现在了平时的教育管理之中。学校有97%的学生寄宿,学校的管理十分关注学生的生活。学生购物不方便,学校就开起了非营利性小超市;周末有50%的学生回不了家,学校便开展丰富多彩的双休日文化广场系列活动;为确保安全,学校保安、校医、司机、电工24小时值班,还配一辆专车24小时为学生服务。姓许的一名学生是蒋春英任教班级的一个学生,各方面表现都很好。但她是不幸的,不但一出生就失去了听觉,还带了两颗先天性肿瘤。2007年冬天,她发现许同学的耳朵开始化脓,带去医院检后,被告知是肿瘤开始病变,治疗费要上万元,这对于许同学的家庭来说个天文数字。许同学从小就跟着修自行车的爸爸长大,来学校上学的时候衣服都没几件,身上穿的衣服很多是老师或家长送给她的。蒋春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一方面着手联系杭城的媒体请求社会的帮助,一方面组织全校老师为许同学捐款。在蒋春英的带头下,全校300多名师生纷纷解囊相助,共捐得爱心款12000多元。经过多方努力,许同学同学的肿瘤顺利切除。2008年春天,蒋春英去班级上课,突然后面传来了一个又甜又清晰地声音:“蒋老师好!”,原来是许同学病愈后第一天回校上课,因为耳朵上的肿瘤的切除,许同学同学的听力也有了部分恢复,语言能力也得以提高。这甜甜的声音充满了感激和温暖。每当教师节来临,有很多学生向蒋老师送去了用自己的巧手做成的教师节贺卡,她总会将这些孩子们对老师的一片真诚和祝福带回家里与家人共享。



  “爱的第四部分是‘友’,我们不能只想着自己学校的发展,还要带动兄弟聋校整体提高。”
  杭州聋人学校是浙江省特殊教育的窗口单位。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浙江省内各地纷纷筹建特殊教育学校时,由于教师大多数从普通中小学调入,他们虽然工作劲头足,有爱心,但职前未经特殊教育专业培训,对聋教育的规律、教学方法、听障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特点等不甚了解,中国手语无法熟练使用,造成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不顺畅,教育教学效果不佳,教师产生严重的工作挫败感。为了给广大听障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学校受省教育厅的委托承担起全省聋教育师资的培训工作,其中主要的担子落在了蒋春英身上。她通过教授聋教育理论、辅导手语,上示范课等,手把手地指导各地聋校教师,目前,这些曾接受培训的教师均已成为领导和骨干教师,学校的培训指导工作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和省教厅领导的高度肯定。
  为了进一步推动全省特校整体提高,在她的提议下,特校地区交流活动频繁,她每年都会应邀参加评课、讲座等活动。而嘉兴、湖州、绍兴等地的特校则干脆分批次的将中层干部、一线教师派来杭州聋人学校挂职学习,她每次都精心安排指导老师,热情接待学习教师。她还于2007年参与了全省特殊教育调研活动,先后深入到省内11个地市、22个县(市、区),考察了25所特殊教育学校,召开了各种座谈会21个,撰写的《浙江省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问题的调研报告》为浙江省特殊教育改革提供了依据。
  如今,蒋春英老师已经年过五十,她一辈子耕耘在特殊教育的园地里,用奉献丈量着人生,用爱心书写着价值。她用自己的切身行动,告诉世人什么是大爱无疆!这位无私奉献,甘心为特教学校付出自己青春的伟大教师,用自己的爱点亮听障孩子内心世界里黑暗的一角,让孩子们的心中飞出梦想的翅膀,与她一起超越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