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特教发展5年规划:特殊教育有“融”乃大

  •  
  • 浏览次数: 169
  •  
  • 发表时间:2016-11-14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核心提示:《浙江省特殊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正式向社会公布。作为我省历史上第一个特殊教育事业发展5年专项规划,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融合化”。也就是说,对于残疾孩子而言,以后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学习不再是唯一的途径,家长根据孩子的具体状况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融合教育提质量

  在调研特殊教育时,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毕业后仍选择留校,因为这些孩子一旦离校会遭遇“社会隔离”的窘境。针对这一问题,《规划》提出了全国首创的“卫星班”形式——让特殊学校到普通学校开办卫星班,即特殊学校选择部分在校学生组建成班,安排在普通学校与普通学生一起接受教育,以此实现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的融合。特殊教育课程与普通教育课程的融合,可以提升特殊儿童的综合素养,让残疾儿童更好地回归社会。随着融合教育的推进,预计可能有70%以上的持证残疾儿童将在普通学校接受特殊教育服务。

  省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融合教育发展得好不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支持系统,那就是随班就读。目前,我省确定了14个随班就读试点县,建立了200个随班就读示范性资源教室,共有将近9000名轻度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占全省在校残疾学生的比例接近50%,初步构建了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框架。而“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再建1000个省级示范性资源教室,实现资源教室布点全省所有乡镇全覆盖,以此方便更多轻度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更好地满足随班就读学生的康复需求,提升融合教育的质量。

  重点向两头延伸

  在杭州市上城区有一家名为“智慧树”的小店,专卖咖啡、蛋糕、手工艺品等,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客人光顾。店里的3名员工全都毕业于杭州杨绫子学校,身体得到康复训练不说,还学到了安身立命的手艺。特别是在学校和当地教育、残联等部门的帮助下开设了这样一家小店,使自己真正融入了社会。

  尽管目前我省视障、听障和智障三类残疾儿童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已超过98%(含送教上门),基本接近普通教育的入学率,但学前和高中段的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远远低于普通儿童,许多残疾儿童进不了幼儿园,不能享受高中段的教育。为了补上这块发展短板,《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要推进特殊教育向学前和高中段两头延伸,普及特殊教育的十五年教育。

  在学前特殊教育发展上,未来5年,全省特殊学校将全部开办学前部,轻度残疾幼儿进入普通幼儿园实现“零拒绝”,同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残疾儿童学前3年教育。在高中教育上,《规划》明确要积极发展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高中阶段教育,鼓励各设区市选择若干所培智学校举办高中段职业教育部,满足区域内轻度和中度智障学生接受高中段教育的需求。

  省教育厅基教处副处长朱国清说,要让残疾儿童少年也能像普通儿童一样享受十五年教育,还要想方设法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以特殊学校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加快建立融合教育、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特殊教育网络个别化平台体系的建设,让不同障碍程度的残疾儿童能得到适合的教育与康复,并在适合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重师资储备促发展

  与普通教育相比,特殊教师人数少、编制名额少,教师学科结构不配套,尤其缺乏既上得了文化课、专业技术课又懂“康复教育”的复合型人才。

  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我省特殊学校教师中有特殊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比例虽有所提升,但许多学校还没有超过50%,普通学校里具有特殊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更是奇缺。针对这一现状,《规划》提出要重视特教师资队伍建设,为推进融合教育储备专业力量,增强发展后劲。

  未来5年,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提升工程、特殊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项目等工程将一一启动,并按照教育部要求开设专门化的培训课程,建立随班就读资源教师、随班就读班主任及随班就读学校普通教师按需必修特殊教育类课程制度,逐步形成特校教师、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巡回教师、随班就读资源教师、随班就读班主任、随班就读学校普通教师等分类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制度。同时,《规划》还提出要将特殊教育作为普通师范专业教师教育的必修课,建立一批完善的后备队伍。

  到2020年,我省将建立30个特殊教育工作室,培育50名以上涵盖视障教育、听障教育、智障教育、随班就读等特殊教育领域的特殊教育名师,让名师来引领我省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来源:浙江教育报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浙江 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