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简介:周晔,女,满族,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
1983年至2002年在原北京第一聋人学校先后任教师、教学主任,
2002年7月,任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
2003年1月任学校副校长主持学校全面工作,
2004年1月担任校长,
2009年兼任学校党支部书记至今,担任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
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聋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
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听力语言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北京市第十届政协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周晔是北京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曾经参与过北京残奥会、广州亚残运会大型直播工作。作为一名手语家,周晔早在1995年就开始在中央电视台做手语主持人。2011年10月,央视新闻频道每天18点到19点直播的《共同关注》增设手语主播,这是央视首次在直播类新闻节目中加入手语。当时担当手语主播的也是周晔。“这体现了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关爱”,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周晔说。“因工作原因,我有机会接触很多残障智障人士,我明显可以感到,他们对于资讯的渴望,对于同步接收新鲜资讯的需求很强。” 
  尽管已经年近50岁,周晔还像年轻人一样风风火火。精致的五官配上干练的短发、瘦高的个子,与人们头脑中对新闻主播的印象完全吻合。“我的本职工作是一名特教老师”,她更喜欢这样介绍自己。周晔的手很细很长,打起手语来柔和美丽。“手语就像流淌的音符一样,很柔很流畅,不做作不夸张。”当被问到为什么自己在播报时总是充满感情?她回答说:“我把演播室当成教室,心里总是想着课堂上的聋哑孩子们。”
  让聋人学生也能说话,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20年前,周晔还是一名年轻教师,刚刚开始带班授课。一群七八岁左右的孩子多数从出生就没有听到过声音,但是他们并非没有说话的能力,只是他们听不到别人说话,不知道如何发音。于是她就带着孩子们去用手“摸”声音。“教室里放着一面大鼓,还有一架钢琴。孩子们不知道这些是什么东西。我就把孩子们的小手放在鼓面上,一边敲鼓、一边用手语告诉她们,鼓面的振动就产生了声音。”与普通教师不同的是,特殊教育更需要耐心、爱心。每天周晔就带着孩子们练习发音,每个发音的动作都要让孩子们看清楚,这样的练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周晔校长满怀对特殊教育的一片赤诚与执着,已与残障孩子朝夕相处了30年。本着“尊重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的治学方针,提出了“有爱无碍 教育康复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和“为残障学生一生成长和生活奠基”的办学宗旨。她坚持民主办学,充分发挥学校工会、教代会等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工作中,她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校内努力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尽管老师们工作很累,但大家都心情舒畅,积极主动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她常说:“尊重和关爱教师就是关爱学校,崇尚事业,也是在善待自己。”
  周晔认为残障人最需要的是,得到与普通人一样的平等和尊重。他们需要社会提供更适合的融入性服务,在建设公共设置、制作文艺节目时,能够考虑还有这一群体的需要。对于大多数有文化的聋哑人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太多的同情,而是人们能够“平视”他们,而不是俯视。可是现实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人无法正常对待他们,有一次她带着孩子们出去搞活动,去公园,去看电影,在路上用手语给他们讲解注意事项的时候,总是会有很多人围观,还指指点点说,挺好的人怎么就是个聋哑人。每当这个时候,周晔会特别气愤,大声制止他们,说:“这些孩子跟你们一样!”
  当提起周晔习惯用“我的孩子们”来称呼学生时,她回答“我觉得他们就是我的孩子。做特教老师是个良心活,必须要给这些残障孩子包容、理解、关心。我跟老师们也说,要把这些学生当亲人,因为只有亲人才是最真心的;如果你把他们当学生,彼此之间就会有隔阂,心就拉不近。”
  “投入一份爱,收获一份感动。”周晔说,“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不但教育了孩子,也陶冶了自己的精神境界,净化了心灵。这种善意继而又传递给了更多的人。”周晔把爱心和热血都奉献给了那些身有残疾但仍向往美好生活的孩子们,她是孩子们的师长、挚友,在坎坷人生中给他们无私关爱的人。周晔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世人,做特校教师,她无怨无悔!

出品:中国聋人网 策划:曹燕芳 撰稿:曹燕芳 制图:李艳杰 责编:曹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