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姝彤的妈妈:把星光璀璨放大,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  
  • 浏览次数: 360
  •  
  • 发表时间:2017-02-17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云南昆明大观楼美丽风景(图来自网络)

  中国聋人网讯  2016“童年星梦想”全国听障儿童才艺大赛决赛上,结识了陈姝彤,北京舒耘康复中心的刘伙力老师既约陈姝彤写征文后,又约她的妈妈写了这篇征文,这也是系列征文的第十三篇。
  中国聋人网发表推荐,希望在语言康复的道路上,对听障孩子的家庭有所参考,有所帮助!本文行文流畅,具有扎实的文学功底,来自陈姝彤当教师的妈妈。
  刘伙力老师评语:为了孩子的康复,妈妈每天接送孩子的单车,初到异地的蹉跎,孩子进步的微笑,水土不服的折磨。世上只有妈妈好,为了漫天的星星璀璨,需要更多的大爱,为了孩子的听力语言康复为之拼搏。
 
  《让苍天知道我不认输》——云南富源张文仙(陈姝彤的妈妈)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是的,一个女人,只有当她做了母亲之后,才能真正认识自己。随着孩子的呱呱坠地,我们开始含辛茹苦,做女人难,做母亲难,做一个残疾孩子的母亲,更是难上加难。
  我也曾经是一个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女人,对生活没有过高奢望,却也积极乐观向上,我信奉平平淡淡才是真。2004年3月底,女儿的出生让我的人生又增添了说不出的欣喜。足足七斤二两重,看着她那红扑扑粉嫩嫩的小脸,幸福的喜悦溢于言表。可是,上天却跟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女儿出生的第二天晚上,就得了肺炎,被推进了重症监护室,医生告知我们女儿病情严重,需要用庆大霉素,救女心切,我们同意了医生的意见。没想到,就是这一决定,让女儿的命运从此发生了重大改变,也让她比常人多了一证(残疾证)。
  我们总是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女儿,不知不觉女儿已经长到三个月大,我只觉得女儿怎么对较大的声音都没有反映,我便带她到县医院检查,医生说她耳朵里有耳结,没有事的。又过了一个月,我们带儿女去地区医院检查,却又遇到了一个庸医,他竟然说像我女儿这种年龄还不可以做听力检查,要等她长大会说话才能检查(其实,如果听不见声音哪里会说话呢?),就这样我又转回来上班了。
  由于我被调入一所新的小学,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我总是努力地工作着,女儿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因为女儿出生时的情况,导致她的体质非常差,经常会感冒,总是隔三差五地要去打点滴。直到10个月时,我们到县医院找专家给女儿看病,我都会对医生说,我怀疑女儿的听力是不是有点问题,医生也没有什么合理的建议,还经常给我女儿打丁安卡那霉素(这对耳朵的毒性也很大)。
  就这样,女儿一岁多,也该说话了,可女儿还是不会说。但看得出,她也很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就整天朝窗户外面大叫、一叫就是几个小时。我总是怀疑女儿哪里是出了问题,可我一说,年长的亲人们总是说孩子慢些说话是正常的,可能是不愿意说,大一点就会了。我也报着这点侥幸心理等待女儿慢慢开口说话。
  我们对女儿的听力,始终是半信半疑的。女儿两岁时,我们带着她辗转在当地各大医院,我们的身影在病房里来回穿梭。结合几大医院医生的诊断意见:女儿可能是耳聋。
  犹如晴天霹雳,诊断书在我眼前变得模糊,天塌地陷了,那是怎样一种撕心裂肺的痛呀!我真希望这是一场梦,梦醒后,我可爱的女儿能跟其他娃娃一样,会牙牙学语叫爸爸妈妈,我不肯相信这残酷的事实。
  女儿除了不会听声音,其他方面都很正常,她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方式。比如,在屋里玩腻时,她会对着窗外大吼大叫,作为妈妈,怎能不知道她的心思呢?当我拉着她,走到院子里时,她竟然高兴得手舞足蹈。我发现,她在用她的眼睛,新奇地观察周围的一切,这儿摸摸那儿转转,还不时地对我展现出甜蜜的微笑,好像在感谢我带她出来玩似的。
  小小的人儿,脾气竟也非常倔强。有时她上楼梯太慢了,我就抱着她走了几级台阶,可她硬是要哭着下到原来的地方,要自己重新上;我帮她把鞋带解了,她非得要求我重新扣上让她自己解……
  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无不时时牵动着我的心。女儿是个聪明的孩子,遇到困难,会自己想办法,每当解决掉一个问题时,她会深深地吸一口气,显出一副自豪的样子。虽然她不曾开口说话,但她要干什么,想什么,我是知道的,我想要干什么,她也是懂的。看到她这样的状态,亲朋好友都安慰我别担心,有些孩子说话晚。是啊,爱因斯坦不也是七八岁才会说话吗?抱着一种侥幸的心理,我相信女儿开口说话的那一天总会到来的。
  日子因等待而变得漫长,2006年8月,女儿两岁多了,可依然只会吼叫,我们又带着她到省城的各大医院检查,结果是:药物性极重度耳聋。残酷的现实不容改变,我只有选择接受,那时那刻,我真想把自己变成一堵厚实的墙壁!变成一棵笔直的树!或是变成一座敦实的桥梁!总之,我要变成女儿的坚强依靠,因为我的心就是女儿的天堂。
  我们只能给女儿佩戴了助听器,女儿出奇地乖。她并没有像医生说的那样不适应,会想方设法损坏助听器,她显得很平静,还不轻易让别人触碰到,也许是在她寂静的世界里第一次有了不寻常的存在—声音,所以助听器在她看来是神圣的。
  有了助听器的帮助,我每天除了上班,就是坚持不懈地教女儿说话。有时在饭桌上,有时在花园里,甚至在商场,或指着物品说名称,或者数数字,一遍, 两遍,五遍,十遍……我总是不厌其烦,经常忘了场合,忘了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
  两个月后的一天,我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女儿看着桌子上的几个苹果,忽然说了一个“2”字,我激动得欣喜若狂,抱着她又是亲又是想的,女儿被我的举动弄得不知所措,但她知道这是快乐的事。从这天起,我对教会女儿说话又增添了信心。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位和我同样境遇的母亲。她建议我把女儿送到省城的语训学校,说女儿如此机灵,经过语训,效果肯定很好。我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在单位办理了请假手续后,就领着女儿踏上了艰辛的求“语”之路。而这时,女儿已经3岁多了,虽然错过了最佳的说话时间,但我却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大提小包地来到人生地不熟的昆明城。为了方便照顾和陪伴女儿,我们在康复中心附近租了一间10多平方米的房间。几经周折后,女儿正式进入了康复中心。
  在这条康复的道路上,我和女儿都走得很艰难,也许是乍离开家的呵护,一时难以适应吧。在这期间,我和女儿都得了红眼病,女儿更可怜,先后两次经历了肺炎、咳嗽的折磨,还不配合老师的教导,抵触老师,也受到了老师的冷遇……
  诸多困难摆在我面前,让我束手无策,心力交瘁。许多时候,我真有绝望的感觉,心情如阴雨连绵的天气,雾气氲氤,可是痛定思痛,想到女儿的未来,我又振作起精神。
  每天,每个月,拖着沉重的脚步往返于家、租房和康复中心之间,送药,换药,带女儿输液……女儿更瘦了,我也憔悴不堪,但是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支撑着我:一定要让女儿开口说话。
  哭过,闹过,不知经过了多少节课的苦苦训练,奇迹真的发生了,女儿会开口读汉语拼音字母了,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g”字,但这是历经艰辛换来的成果,我再一次激动得热泪盈眶。
  我继续等待,等待着下一个天亮。终于,女儿从一个字母到一个字,到一个词,再到一句话,最后竟能连词成句。我和老师的辛苦没有白费,这一路走来,有悲伤,有苦涩,有欢笑,有泪水,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如今,女儿快要小学毕业了。这六年的时光里,我俨然变成了一位无私无畏的母亲,而女儿一直是班级优秀班干部,成绩优异,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作为妈妈,我和时光共同见证了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我是自豪的。
  当看到女儿写出一篇篇生动优美的作文时;当女儿声情并茂地朗诵着一首首古诗时;当女儿登上演讲台激情飞扬地分享着她的人生故事时;当女儿一次又一次地站在领奖台时……我想到了“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典故,或许我们还没有如此高的境界,但我们的确经历了种种磨难后,终于看到了风雨后的彩虹……
  往事不堪回首,因为会让人心酸得无处安放;往事值得回味,因为这是必经的磨练。其实人生的任何一段经历,或好或坏,都应该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前行的道路上,一次次困难和挫折,不正是一次次成长的历练吗? 我的女儿是不幸的,她是极重度耳聋患者。我的女儿又是幸运的,她学会了自立自强。
  感谢自己的不抛弃不放弃;感谢老师的谆谆教诲;感谢亲人的支持和关心;感谢小朋友的不歧视;感谢国家对残疾人士的优厚照顾和爱护;更要感谢为女儿们提供展示自我平台的爱心人士、工作人员……正是有了你们,才有孩子们美好的今天,只有女儿不认输,妈妈不认输,我们大家不认输,孩子们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敞!
  愿所有听障孩子和家庭,只要我们不认输,上天就一定会为我们开启一扇康复的大门!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康复 语训 陈姝彤 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