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夫妻街头卖饼 培养出研究生女儿

  •  
  • 浏览次数: 174
  •  
  • 发表时间:2017-08-01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中国聋人网讯 为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传承扶弱济困传统美德,倡导“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进一步营造理解、尊重、关爱残疾人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氛围,区文明办、区残联、区妇联决定开展“永川区首届最美残疾人家庭”评选活动。

  评选活动的开展以来,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残疾人,用他们坚强的意志面对生活。同时,也看到残疾人家庭对残疾人的理解与帮助,涌现出一批批残疾人家庭代表。
  杨玉兰和丈夫唐开志的事迹,成为残疾人艰苦创业的典范,今天,让我们去看看在永川老城渝西广场一角的杨玉兰夫妻。
  老城渝西广场商圈,是老城区繁华地段之一,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在天桥旁边玉屏菜市场的一角,杨玉兰和丈夫唐开志的卖饼小摊,就在此一隅。
  从面粉桶里拿出已经发酵好的面,在小摊上面飞快的和面,然后加入肉馅,飞快的几个动作,“滋滋”,一个做好的饼已经在油锅里跳起舞来。
  饼摊前面,用两张A4纸写着“面 鲜肉饼 4元”“糯米 绿豆饼 4元”几个字。这几个字,也是杨玉兰夫妻和顾客交流价格的方式。
  周围的欢笑与热闹,这对听障夫妻,只能通过眼睛来感受这一地段的繁荣。
  一个用铁皮制作的推车,上面摆着一口锃亮的铁锅,加上撑起的一把大伞,可以说是杨玉兰夫妻小摊的所有资产。
  就是这一个用铁皮制作的简易推车,已经陪伴了杨玉兰夫妻21个年头。
  旁边的摊贩告诉记者,两夫妻比较幸苦,多年来一直经营着这个小摊,风里雨里,从来没有落下一天。
  前来买饼的顾客,也在几十年时间,与他们形成了默契,简单地用手比划出自己需要买几个。

她只学会“妈妈”“爸爸”的发音

  杨玉兰的妈妈今年80岁,谈起女儿的遭遇,她感到内疚。
  51年前,杨玉兰3岁,那时,她才刚刚学习语言,学会了“妈妈”“爸爸”等几个简单的词汇。
  由于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的原因,杨玉兰被丢给了她在永川张家老家的“伯娘”照顾。
  有一天,杨玉兰突然发起了高烧,最高的时候达到43℃。在家的“伯娘”因为年纪比较大,经济方面不宽裕,没能力将杨玉兰送去治疗。
  在外工作的父母,工作单位严格限制请假。在家的“伯娘”只有通过用花椒油滴耳朵、吃土黄鳝等当地的“土方法”治疗。
  这场高烧彻底带走了杨玉兰的听力,也让她因为失去听力而不能学习语言,直到现在,她也只能说出当年刚刚学习的“妈妈”两个字。

找到另一半后艰苦创业

  杨玉兰妈妈考虑到女儿与人交流不方便。“必须让她学习一些文化知识,以后交流方便点。”
  于是,杨玉兰被送到重庆一家听障学校学习。
  学习期间,杨玉兰认识了和自己同样遭遇的听障人唐开志,两人渐渐发展成恋人关系。
  “当时我比较反对的,他们在一起,不能相互照应。”杨玉兰母亲说,她打算把女儿留在身边,自己照顾她。
  学校老师见状,都给杨玉兰母亲做思想工作。1986年,杨玉兰和唐开志走在一起,并且有了女儿。
  1996年,杨玉兰父亲去世。之前,父亲因为心脏病,在医院监护了4年。
  父亲的离开,也让家庭经济情况变得更加糟糕。为了增加家里的经济收入,杨玉兰和丈夫唐开志在饮料厂做工,下岗后又在餐馆做过清洁工、在大街上发传单、卖东西。
  打工四处碰壁,杨玉兰和丈夫在重庆主城看到一家卖煎饼的生意很不错,两人打算在永川卖饼,补贴家里的开支。

21年如一日用心做饼

  做饼看着比较简单,做起来却比较难。
  每天早上很早就得起床准备材料,和面发面,5点左右,就开始把饼摊摆在外面。晚上忙到晚上10点,回家以后,还得收拾材料,一天下来,有时只能休息4个小时左右。
  饼摊所在的地方,冬天正在风口上,做起饼来前面烫、后边凉,夏天顶着酷暑和大雨,条件十分艰苦。
  为了把饼味道做好,夫妻俩花了不少的时间和功夫。唐开志经常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学习做饼的技巧,按照书上的介绍,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夫妻俩从面粉、肉馅以及工艺上不断改进,做出来的饼味道也越来越好,除了制作鲜肉饼,还增加了糯米饼等种类。
  “她特别爱卫生。”杨玉兰的母亲告诉记者,虽然每天特别累,当杨玉兰每天回家,都会对小推车做清洁,用来煎饼的锅,每天用刷子刷得铮亮,从来看不到一点污迹。

“低保留给更需要它的人”

  虽然家庭情况比较特殊,但杨玉兰从来没有“等靠要”,靠着自己的一双手,不断地打拼。
  杨玉兰母亲对此感到非常欣慰:“女儿很懂事,也很勤劳。我有内风湿,做事不方便,这么多年以来,女儿完全是自己照顾自己。”
  杨玉兰的饼摊,不仅成为夫妻俩生活的支柱,也是靠着这一个饼摊,将女儿送上重庆邮电大学。
  现在,女儿正在广西攻读研究生。不仅学业上取得良好的成绩,女儿也找到了另一半,组建了幸福美满的家庭。
  以前,领导考虑到杨玉兰家庭条件特殊,准备帮杨玉兰申请低保补助,却被杨玉兰拒绝了。
  “自己有脚有手,完全可以靠自己养活自己。”杨玉兰母亲称,低保可以留给更需要它的人。

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除了照顾自己,杨玉兰夫妇也尽量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2015年,一位听障人王波找到杨玉兰夫妇,想学习煎饼技术。考虑到王波本身是听障人,四处求职无果,家里还有一个小孩,没有足够的经济收入,杨玉兰夫妇答应了收他为徒。
  现在王波已经能独自做饼。更可贵的是,杨玉兰夫妇不仅教王波煎饼技术,还每月支付他工资。
来源:搜狐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研究生 女儿 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