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老人乐当听障人士“大耳朵”

  •  
  • 浏览次数: 79
  •  
  • 发表时间:2017-08-25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中国聋人网讯 “天才就其本质而论,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工作过程的热爱而已。”这句话放在 “中国隐形助听器之父”梁作强身上,得到了有力诠释。
  65岁的梁作强,祖籍中山水乡,幼年生活在香港,13 岁移居加拿大;大学毕业后成为电子工程师,给自己敲打出 “铁饭碗”——这辈子不改行,只做助听器。梁作强早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但从未打算过上饴含抱孙的生活。他说:“能坚持就坚持,我热爱这份事业。”

这行能帮人,不打算转行

  每年,梁作强都会回中山一两次,为各种年龄段、病情比较“难缠”的听力障碍人士检查听力数据,验配和调试精准适用的助听器。
  8月22日,在位于西区市中医院旁的聂医生听力连锁机构总部,梁作强从早上8点忙活到夜里7点,合计为26名听力障碍患者检验听力现状、提供咨询建议、调试助听器。中午,梁作强只花了15分钟“吞”完一个盒饭,连喝水和午休的时间也省了,直接工作。他笑着告诉记者:“不做工作狂,事业做不强。”
  上世纪70年代,梁作强自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误打误撞”进入助听器制作行业。
  “助听器,无论长什么样子,主要原理是利用电子元件和芯片,将声音进行合适的放大,通过耳道传入大脑;大脑对声音进行判别,从而知道别人说什么,世界发生什么事。”梁作强说,刚入行时,各类听力障碍人士因“耳聋”而遭遇各类不便,尤其是孩子因听不到声音进而无法学说话,让他觉得难受。
  梁作强说:“药物和手术,是治疗特定听力障碍的医学手段。验配助听器,又是另一种解决听力障碍问题的手段。我不是医生,是工程师,做这一行能帮人,就不打算转行,结果做了大半辈子。”

将隐形助听器带回中国

  上世纪80年代,集成电路芯片和新型材料逐渐成熟,让助听器“变小”具备可能性。1984年,梁作强在加拿大投入了“定制式助听器”的研发工作。
  “几十年前的助听器,通俗说像‘大耳机’,挂在耳朵外面,谁都能看到。”梁作强回忆说,当年,部分人歧视听力障碍人士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刚认识、不熟悉对方、不了解对方苦况的部分人,出于无意或恶意,还是会指指点点。尤其是孩子,这种歧视伤害最大。
  “30年前,新的塑料品种出现,让‘大耳机’变得更小、更贴合耳部成为可能。”梁作强告诉记者,再后来,集成电路芯片越做越小,听力放大和增益功能越来越强大,让助听器完全塞入耳道、变成“隐形机器”成为现实。利用模具,精确测量听障人士的耳道尺寸,再根据病情和经验制造出“专人专用”机器,就是“定制式助听器”。
  1996年,梁作强已是行业“大咖”,被同行定义为“国际知名听力专家”。那一年,随父母移居加拿大近30年后,这位电子工程师首次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也把在国外流行多年的定制式助听器技术带回中国。
  “当年,中国产助听器就是‘大耳机’,性能很一般,样子很难看,功能不讲究人性化;跟国外先进产品相比,落后20年以上。”梁作强告诉记者,中国人的耳道结构,跟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听障人士有较大区别。如果在祖国做定制式助听器,外观工艺和材料要改良;随后,整个电子电路、通道设计、功能选择随之也要重新研发,过程非常不易。
  这些年,梁作强针对祖国的听力障碍人士,研发了一大批定制式助听器新技术,诸如三维技术建模、超小型机型、全向机型、群聊场景“听力笔”发射器等。这位“大咖”在业界又多了一个头衔——中国隐形助听器之父。
  对话
  听力逐渐下降,需要重视做成一个事业,需要专业。
  年过六旬的梁作强,须发半白,一直给自己留了一绺小胡子,样子颇有老歌星林子祥的味道。他笑言:“我年轻时像年轻时的林子祥,现在像年级大的林子祥。”
  一生坚持熬成“大咖”,年纪渐长不言退休。记者想探寻梁作强的“成功经验”,对方却不愿多说,反而想把曾经遇到的听力障碍人士和解决方案跟记者分享。
  ●记者:您算是科学家吗?
  ○梁作强:不算,就是一名工程师。算是做成了事业,关键是“专业”二字。我认为,在大学工作,或是医院里的资深医生,才是科学家。
  ●记者:您是加拿大籍华人,这些年在祖国逗留的时间长吗?
  ○梁作强:每年,有半年以上在祖国。除了做工程师,还要做验配师。每个听力障碍人士有不同的特点,不停地做验配师,不停地获取听障病因、听力水平、耳道结构等方面的数据,积累经验,分析成因,总结共性,才能研发出更多种类的新型助听器。
  ●记者:您不想谈自己的成功经验,那么,有什么个案想分享?
  ○梁作强:个案太多了。总之,某个人出现听力下降问题,一定要重视,及早处理,成本和困难会少很多。
  我要根据听障人士的病因和现阶段听力水平,选择对应情况的机型,最大限度地解决对方的生理困惑问题。
  举个例子,助听器功能越多,结构越复杂,价格肯定越贵。在中国,有些听障人士的经济条件一般,虽然不能做到“量身定做”,但我要为他们提供建议,选择价格便宜、功能尽量接近实际需求的机型。
  再举个例子,有些人是高频听障,就是高音、尖锐的声音听不好或听不到,对上班族和学生而言,这会带来很大麻烦。对此,就要选择提供高频解决方案的助听器。物理结构是多通道的,芯片能将高频声音处理成中音或低音,然后根据对方实际情况调试参数。
  ●记者:还有其他共性的听障问题能分享吗?
  ○梁作强:又举个例子,幼儿处于学说话的阶段,出现听障问题,会很麻烦。验配的助听器,就要比较灵敏,尤其在处理轻音、辅音方面要精确。否则,听出来的声音跟实际不同,学到的话就发音不准。例如,汉语拼音的“H”和“F”听不清楚,“湖南” 就说成“呜南”,“福建”说成“呜建”,这怎么行。
  还是举个例子,老年人听力下降很常见,听不好就不想走出去社交,身体不动,身体机能就下降得快,老得快。这类人群需要全向式机型,就是来自各个方向的声音都能听得比较清楚,便于社交。
  ●记者:您经常回祖国工作,家人支持吗?
  ○梁作强:大半辈子有大半时间在国外,可普通话和粤语都说得不错,也算是证明我不会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两个孩子30多岁了,不用我去管。太太也是早年移民到加拿大的华人,觉得我做的事情有点意义,从来不会抱怨,当然很支持。
来源:中山商报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隐形助听器之父梁作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