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公民爱心日”学手语,走进听障“小蜗牛”的世界

  •  
  • 浏览次数: 156
  •  
  • 发表时间:2018-09-27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中国聋人网讯 9月25日上午,杭州市第十三届“公民爱心日”活动在西湖文化广场启动,本次启动仪式邀请“手语姐姐”全程手译。有一群孩子,他们听不见清晨的虫鸣鸟叫和夜晚的鼎沸人声,他们听不见这个世界的声音。“公民爱心日”为倡导社会扶残助残,凝聚爱心力量,关注听障青少年。

  市残联在本次“公民爱心日”的“百团大展”现场带来主题名为“牵着蜗牛听见爱,手语接力传美德”的活动。
  那边启动仪式刚落下帷幕,这边广场正中心就响起动次打次的音乐旋律,从人群里闪出十几个白色的身影,他们蹦跳着向内聚拢,踩着节拍跳起舞来。
  这段快闪歌舞名为《越努力越幸运》,由杭州市聋人学校的11名学生和3名老师共同演绎。这群跳舞孩子年龄在14-18岁,都是听障儿,可他们就像这支舞蹈的名字一样,始终坚信“上帝给你关上一道门,同时也会打开一扇窗”,因此他们和别的孩子一样努力,甚至更拼。


(聋人学校学生跳快闪舞)

  聋人学校的带队老师引荐了几名孩子
  戴可远,18岁,今年在聋人学校念高二,再过两年就要迎来高考(聋哑学校高中为四年学制),是学校里的学霸兼校草。虽然自出生就听不见外界声音,长久以来也习惯了静音的生活,但因为喜爱跳舞,渴望提到音乐的旋律,他萌生了动手术恢复听力的念头。在他16岁那年去台湾植了人工耳蜗,现在两年过去还在适应阶段。要知道,植人工耳蜗的最佳年龄为6岁,年龄越大效果越局限。
  现在的他可以模糊地听到一点声音,我们尝试与他直接沟通。
  “你在学校最喜欢哪门课啊?”
  “都喜欢”
  “那哪门课的成绩最好呢?”
  “语文”
  “今天需要上课吗?”
  “要”
  虽然直接发音时只能说很简短的语句,但是小伙子的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这是经年累月不断训练的成果。
  带队老师补充道,今天跳舞的孩子都是请了半天假赶来的,平时因为要上课,舞蹈培训都安排在晚上。孩子们在学校上的文化课内容与普通孩子一样,也要参加中高考。
  当你路过“百团大展”的95、96展区,会发现这里的学习氛围异常浓厚。在启动仪式上担任手语主持的“手语姐姐”毛董莱在市残联开设的展区内,给市民们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手语表达课。


(市民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学习手语)

  教学内容包含了本次“公民爱心日”的一些关键词,以及个别生活中常用的句子。坐在临时小教室里的“学生”,有些是“手语姐姐”的忠实粉丝,有些是打算主动关心聋哑群体的公益人士。
  潘女士在朋友圈看到“手语姐姐”的活动行程后,一大早就带着5岁的儿子恺恺过来学习。因为家中老人都是听障人士,为了方便家人交流沟通,潘女士从今年开始就重点培训儿子的手语能力。现场,恺恺兴奋地用手比划着一个动作,意思是“我今年五岁啦”。展区内还有一面巨大的心愿树墙,用来传递市民们对聋人孩子的美好祝愿。


(在心愿树上贴下心愿)

  国际聋人节的活动还在继续,我们也把汇集起来的美好祝愿送给所有人。
  来源:杭州市残疾人联合会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手语 杭州 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