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小海豚听障儿童合唱团在俄罗斯索契举办的第九届世界合唱比赛中获得银奖

  •  
  • 浏览次数: 545
  •  
  • 发表时间:2019-10-23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天津小海豚听障儿童合唱团”成立于2014年,由听障儿童组成,发起人是一位听障儿童家长。五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合唱团发展壮大,志愿者从4人增加到42人。“小海豚”合唱团在俄罗斯索契举办的第九届世界合唱比赛中获得银奖,在世界舞台绽放光彩。

1.webp.jpg

2016年7月,“小海豚”合唱团荣获第九届世界合唱比赛有表演民谣组公开赛银奖。 (受访者供图)

2.webp.jpg

“小海豚”日常排练。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高丽/摄)

马也是一个有听力障碍的孩子,姥姥李洪艳还记得第一次陪着她去参加合唱团,在场的7个孩子都有听力障碍。

“7个孩子7个音,这还唱歌?”李洪艳清晰地记得,老师兴致勃勃地教唱第一个音“Do”,“没一个孩子在调儿上”。

李洪艳其实一点儿不意外,这些聋儿说话都困难,谈何合唱?她也坦诚,带外孙女去也是病急乱投医,“想用尽一切办法,让孩子能听见,能说话。”

第一节课,孩子们愣愣地站着,像在另一个世界里。老师为告诉孩子们音低,只能趴在地上,再站起立着脚尖把手举高,告诉孩子们这是高音,如此重复。“一节课下来,满头汗。”看到老师如此投入,况且这还是免费的,李洪艳和其他家长们都想继续试试。

意外的是,两年后,孩子们便站在了世界舞台上——在俄罗斯索契举办的第九届世界合唱比赛中获得银奖,“小海豚”合唱团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
想和普通孩子一样

“之所以给合唱团取名为‘小海豚’,是希望这些孩子有一天能发出海豚音一样动人的声音。”合唱团发起人肖玲,是一名聋儿语言训练老师,还是一名听障儿童家长。

肖玲的儿子承承在8个月时,被确诊为先天性重度性耳聋。在承承1岁1个月时,举全家之力,植入了当时造价不菲的人工耳蜗,并得到妈妈专业的语言训练。肖玲介绍,人工耳蜗是利用电刺激产生的听觉,植入者听到的并不是自然声,而是一种畸变的声音(像听机器人说话),需要经过言语训练才能理解别人讲话。“这也是我们常常能感受到聋儿说话不好听的原因,他们听到的一直不是抑扬顿挫的声音。”

在肖玲的精心呵护下,承承顺利适应了人工耳蜗,也如愿和同龄孩子一起上了普通学校,“和普通孩子一样”,也是肖玲最大的心愿。

学校里的承承和同学相处融洽,老师也格外照顾,一些可能会影响到承承身体状况的活动便不让他参加了。承承成绩也很优秀。儿子似乎朝着自己期待的样子走去,这令肖玲十分安慰。

直到承承四年级的一天,气馁地问妈妈:“我永远就和别人不一样吗?我一直是残疾人吗?”看着外表阳光的承承,肖玲非常震惊:原来孩子一直努力地阳光,内心还是自卑的。

承承说:“我说话还是和别人不一样,我想参加所有的活动,我也想唱歌,我想成为有用的人……”肖玲心疼至极地抱着孩子,内心万分愧疚,她还要再努力,找到更多聋儿复健的方式方法,让孩子成为“有用的人”。

肖玲的烦恼也是很多听障儿童家长的烦恼,肖玲在工作中发现,听障儿童即使在最初入学时进入普通学校,但最终因融入问题,还是回到聋哑学校,这一比例近80%。

“聋儿康复是终身的康复,孩子需要一辈子的纠正。”肖玲说。

当看到媒体报道“唱歌或对聋儿有益”的信息,肖玲特别想试试。

带着这一想法,肖玲请教相识的天津歌舞剧院国家一级作曲家、音乐制作人张如昕,得到意外而有力的支持:“为什么不可以?要唱我们就好好唱。”张如昕还提出建议,为孩子们组建一个“合唱团”,他要为孩子们谱曲。

但让听障儿童开口唱歌,这在国内还未曾有先例。肖玲给上百名聋儿家长打电话,仅有7名家长带着孩子参加,其中就有李洪艳带着外孙女前去体验。

即便如此,2014年11月8日,“天津小海豚听障儿童合唱团”坚定地成立了,当时只有包括承承在内的共8名听障儿童,4名志愿者,这是合唱团的全部成员。没有固定的培训场地,也没有现成的教学材料,他们就这样迈出了第一步。

用尽全力扭转命运

“小海豚”成立之初,张如昕便和肖玲等其他志愿者定下16字的建团初心:“科学康复、艺术陶冶、改变性格、扭转命运”。尤其是后八个字,“改变性格、扭转命运”,为了争这样一口气,合唱团渡过了异常艰难的时期,也是这八个字,让张如昕遇到“小海豚”后,便没再放下。

采访当天,“小海豚”成员们在一起唱唱跳跳,开心不已,跑到张如昕跟前总是脆亮地喊一声“姥爷”,张如昕又总是忙着蹲下来抱抱孩子,对孩子们来说,张如昕就如自己姥爷一样亲。

张如昕回忆最开始带着“小海豚”排练,因为没有固定场地,只能带着孩子们“游击战”。借用的场地狭小,喝口热水的地方都没有,志愿者就嘱咐家长们带着热水杯,室内装不下,家长们就在外面等,“大冬天,在外一等就是一天。”

后来张如昕的一名学生从海外回国办了一个音乐培训班,听说“小海豚”的困难,便主动让出自己的教室,免费供孩子们培训使用,也算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小家。

占用了别人的场地,张如昕十分不好意思,便和家长们提议,一家拿出十元钱,就算给的场地费用,家长们十分支持。但当看到家长们递过来的钱,五毛、一块,凑了一兜子零钱,张如昕瞬间湿了眼眶,“有的家庭是十分困难的。”最终他的学生也拒绝收取场地费用。自此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张如昕都不再跟家长们开口了,他会想尽办法。

至今回想起那一幕,张如昕数度哽咽,想到孩子和家长们有所期待的眼神,一直刺痛着他。正因此,为“小海豚”奔跑的脚步越来越快,他要用尽全力,帮助“小海豚”扭转命运。

他为孩子们创作了歌曲《小鲤鱼跳龙门》,正是期待孩子们能像勇敢的“小鲤鱼”那样,跳过龙门,跃身“成龙”,改变自己的命运。

“既然成立了合唱团,就要把目标定高一些。”经过两年的练习,张如昕和志愿者们把“小海豚”带到了俄罗斯索契第九届世界合唱比赛,被誉为合唱界的“奥林匹克大赛”舞台上。就是凭借《小鲤鱼跳龙门》,孩子们从无声的世界里发出天籁之音,让在场观众集体起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采访当天,张如昕还向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透露,赛前评审会曾专程到中国探访,他们看到报名的“小海豚”合唱团所有成员由听障儿童组成,有所质疑,这样的组合,在世界上尚属首次。评审会工作人员考察了“小海豚”极为平常的一堂培训课后,流着眼泪竖起大拇指:“你们真了不起。”

跳过听力这道“龙门”

最初的质疑不仅来自评审会,“小海豚”志愿者老师杨小双在加入时,和所有人感受一样,让听障孩子参加世界合唱比赛,简直是天方夜谭。

杨小双退休前是天津歌舞剧院的中提琴演奏家,听到“小海豚”合唱团的故事后,自己带着琴加入了进来,想助一臂之力。

“由于孩子们的听力存在障碍,所以他们对于音符和音高没有任何概念。我们只能一个音一个音地教,有时候一个音节就要学半年的时间。”杨小双坦言,教听障儿童唱歌比教健全儿童更累,“但看着他们因为想唱好而握紧的小拳头和坚定的眼神,我觉得一定要把他们教会。”

其实,听了一堂杨小双老师的课,“小海豚”获得世界大奖,便不觉得是天方夜谭了。

课后采访杨小双,她的状态犹如刚刚跑完步回来,脑门上有汗,脸颊红润,声音还处于高昂状态下不来,神采飞扬。正如文章开头描述,合唱团老师为了让听障孩子听得懂音高音低,就用手势、身体姿势辅助,趴地上,跳起来,一个个来纠正,直到唱对了为止,唱对了还都“逃”不掉一个热烈的拥抱……杨小双笑称自己课堂上像“疯子”一样。

正是一个个像“疯子”一样的志愿者加入进来,才让不敢想的事情成为现实。作曲家、媒体人、白领,甚至年仅16岁的高中生热情加入,从最初的4人壮大到现在的42人,志愿者们不取分文,都希望能提供些帮助。

更有力的支持来自天津市妇联。得知“小海豚”的事迹,天津市妇联于2017年在该市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专门成立“小海豚听障儿童合唱团专项基金”,面向社会各界,招募爱心单位和个人,为“小海豚”争取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有了专项基金的保障和志愿者们的帮助,“小海豚”从最初简单曲调的演唱,发展到戏曲、曲艺、音乐剧、话剧等更多的表演艺术形式,带来一个个惊喜,也走向了更大的舞台,他们一起赴德国参加第十届约翰·勃拉姆斯国际合唱比赛,前往中国香港参加2018香港“一带一路”世界合唱节,参加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开幕式……

“参加比赛不为拿名次。”每次上台前,张如昕都会告诉孩子们,咱比的就是精气神儿和勇气。事实上,孩子们不仅捧来了大小奖杯,每个孩子的精气神儿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现在,阳光的承承告诉妈妈:他的同学很羡慕他,也想参加“小海豚”合唱团。

小时候见到人就会躲在姥姥身后的马也清楚地说:“我希望把歌声传遍全球,让各个国家的人都能听到‘小海豚’们的声音。”

合唱团成员贾宜轩在学校还担任学习委员以及语文课代表,她的语文和英语成绩也在班上名列前茅。“其实说来也奇怪,我的耳朵存在缺陷,但我的英语听力成绩却很好,我想这和我这些年在‘小海豚’进行唱歌练习是分不开的。”

“小海豚”合唱团成立即将五周年,他们克服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勇敢跳过听障这道“龙门”,发出动人声音,给所有人传递出希望和力量。

2019年8月25日,在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开幕式中,“小海豚”的孩子们和妈妈们共同演唱歌曲《天之大》,感动全场。

自“天津市小海豚听障儿童合唱团”成立以来,孩子的妈妈们就始终在全身心的陪伴,而妈妈们也在陪伴过程中体会到合唱艺术的魅力,各方面素质都有所提升。

2017年9月,由二十几名妈妈组成的“天津小海豚听障儿童妈妈合唱团”成立,2017年10月2日,“妈妈合唱团”便正式首演,她们演唱的第一首歌曲是由张如昕和肖玲为她们共同创作的一首《妈妈爱你》,歌声饱含深情,令现场观众潸然泪下。

“我们要帮助这些曾经在艰辛中挣扎的妈妈们重拾自信,激励有同样境遇的妈妈们勇敢地面对生活,让每个听障儿童的家庭都满怀希望,拥有和谐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肖玲说。

编辑:若兰

值班主编:月生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