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世上最美丽的声音 ——记济宁市政协委员、市聋儿康复中心主任刘惠

  •  
  • 浏览次数: 231
  •  
  • 发表时间:2014-05-21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B20140520009-zx9

 

  作为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政协委员、济宁市政协委员,刘惠同时也是济宁市残联聋儿康复中心的主任,她没有照顾好自己7岁的孩子,却几乎把全部精力用来帮助聋儿康复。她遇到了种种艰辛,却一直没有放弃,支撑她梦想的,是政协委员的一份担当和责任,是聋哑儿孙可莹小朋友叫出的第一声“妈妈”,是多少聋儿家庭对她寄予的厚望。

  刘惠出生于济宁市任城区唐口镇刘集村一个贫困家庭。贫苦的家庭环境没有让她气馁,反而让她记住了妈妈讲的一句话,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高考时,她的大学志愿毅然填报了泰山医学院聋儿语训专业。

  2004年大学毕业前夕,她在山东省聋儿康复中心实习。有一天下班后,一位老奶奶手牵不满5岁的孙女拦住了她,“俺小孙女是个聋哑娃,刚卖了房子花20多万给她买了电子耳蜗,您给俺小孙女补补课吧,我求求你了。”自此,刘惠把休息时间几乎全部用在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身上,一年实习期满后,小女孩已经会说话唱歌了。这件事让她刻骨铭心。2005年大学毕业时,她可以选择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工作,但她一想起那位老奶奶和她的孙女曾经无助的目光,她决心回老家创办一个聋儿康复中心,要让生活在无声世界的农村孩子也能开口说话。

  刘惠费尽艰辛筹集了资金,回到老家镇上办起了惠泽聋儿康复中心。创办聋儿康复中心的艰难远远超出了想象,牌子是挂起来了,在一个月内没有一个家庭愿意送孩子来上课。没办法,刘惠跑到周边几个县的农村去招生。在附近李庄村,有一个3岁的小姑娘叫李天梦,刘惠去了三趟,但人家听说中心还没有学生,且要花3万元左右买助听器,就退却了。刘惠第四次去,人家躲着不见了,当时这家人正在收水稻,刘惠一句话没讲,忍着眼泪帮着人家干农活。最后,孩子家里终于同意参加训练。一个月后,孩子会开口叫妈妈了,刘惠赶紧让孩子的母亲过来,那一刻,两个女人悲喜交加,抱头痛哭。

  经过不懈努力,一个个孩子都开始说话了,第一声就是叫刘惠“妈妈”。“妈妈”,这声音不亚于新生儿呱呱坠地的哭声,无疑是世界上最动听、最能打动人心弦的声音。那些日子,刘惠流着高兴的泪水,与孩子们分享幸福与喜悦。不到一年的时间,中心办学规模接近60人,刘惠被大家称为“聋儿妈妈”、“爱心天使”。

  2008年,刘惠遇到了最艰难的时候。由于中心并非以营利为目的,许多农村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是年底卖了粮食之后才补交的。中心缺钱少人,刘惠身心疲惫,家里人也经常敲起退堂鼓。一个星期天的晚上,刘惠值班,有个叫刘爱民的孩子发烧,照顾了半夜,累得趴在孩子床边睡着了。早上妈妈和姐姐来敲门,半天没人答应,急得她们砸开了玻璃爬进来,看到刘惠蓬头垢面,以为她出了什么大事了。妈妈气得让她把中心关了,刘惠自己也感觉难以支撑。无奈之下,她把家长们叫来,准备把中心关门。听到这个消息,满屋子的家长都哭了,有的家长给刘惠跪下……看见这一幕,刘惠决定咬牙坚持下去。

  在对聋儿全身心付出的同时,刘惠感觉到特别对不起自己的女儿。在她怀孕期间,由于过度劳累,曾三次被120急救。女儿四个月就断了奶,让奶奶喂养。一天,女儿碰翻暖瓶烫伤了脚,奶奶没经验,把孩子的袜子一脱,脚背上连皮带肉被撕了下来。做完植皮出院没多久,孩子又不小心把铁棍插进了电源中,整个手背被电黑,医生严厉地责问刘惠,“这个孩子你们是不是不打算要了?”那一刻,刘惠的心在流血。但就算如此,她还是没有时间照顾女儿,她有更多的孩子要照顾。

  2009年,刘惠迎来了曙光。当年济宁市政府启动了“0-6岁贫困残疾儿童免费康复训练工程”,成立了“济宁市残联聋儿康复中心”。同年10月,刘惠被聘为济宁市残联聋儿康复中心主任。中心承担着全市0-6岁贫困聋儿的康复训练和技术指导、国家彩票公益金聋儿救助项目、国家贫困儿童(助听器)抢救性康复项目等训练任务。在缺场地、缺教师、缺经费的情况下,她又开始了新的征程,担负起全市聋儿语训的重任。

  聋儿康复中心自成立以来,各方面条件得到改善,收训儿童入普幼、普小率达到80%以上。刘惠他们有了教室和培训场所,购置了精密的治疗仪器设备,为受训聋儿提供了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目前,中心已为81名聋儿申请到免费提供的价值近200万元的助听设备和180余万元的贫困聋儿家庭康复救助金。2012年,中心顺利通过了国家和山东省两级达标验收,成为国家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术后训练康复定点机构。仅2013年,国家就给中心安排助听器项目15人,每名聋儿救助两台助听器,每台1.8万元;人工耳蜗项目25人,每台18.9万元;并且每个项目的孩子补助一年的康复训练费用。

  0-3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黄金期,3-6岁是语言发展期,如果错过了这两个时间段,将对孩子造成终生的遗憾。经过大量努力后,目前有126名聋儿在刘惠这里接受免费康复训练,但济宁每年有入档聋儿300人,0-6岁的聋儿有2400人,那么,剩下的聋儿在哪里?刘惠每次参加政协会议,她都要呼吁,希望爸爸妈妈优生优育,希望医院做好先天性听力筛查,希望大家重视对聋儿的治疗,越早越好,希望大家都宣传,每个聋儿都是有可能成为正常人的。”

  如今,刘惠依旧没有时间去考虑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她正在为建立一个融合教育中心伤脑筋。在国际上,融合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做法,让康复后的聋儿与正常的孩子一起上课,每个班收1-2个聋儿,这对他们的康复和成长均非常有利。刘惠想办一个这样的中心,让更多的聋儿实现自己的梦想。

  今年,刘惠被评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惠最幸福的事,就是看到更多的聋儿从中心康复,进入普通的学校,与其他孩子在蓝色天空下自由奔跑,只要想到这一点,刘惠心里就暖暖的。她和她的同事渴望更多的人来关心聋儿,让更多的聋儿得到及时的康复,这,正是她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对职责的理解。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济宁市 聋儿 康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