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童及早训练可讲话

  •  
  • 浏览次数: 58
  •  
  • 发表时间:2014-05-27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小朋友模拟酒楼场景

 

  我们常说“聋哑人”,但其实耳聋未必是哑巴。宣美语言及听觉训练中心总干事庞刘湘文指,只要及早训练,九成弱听儿童可似正常儿童般讲话并入读主流学校。中心先后帮助168名弱听儿童进入主流学校学习,当中28人最后入读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本地资助院校。

  九成可像常人讲话

  对于听障人士,社会上存一种误解,即由于听不见声音他们也无法讲话,只能靠手语与人沟通。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成立于1981年的宣美语言及听觉训练中心(下称“中心”)三十馀年来一直致力于培训听障儿童说话,中心总干事庞刘湘文说,只要孩子除弱听外无其他障碍,及早训练,九成可像正常人一样讲话,即使极度严重弱听亦完全不需要使用手语。

  六岁的千千目前正在中心接受训练,她有一隻耳朵达严重弱听程度,超过70分贝的声音才能引起她注意,而正常人讲话声音仅在60分贝左右。妈妈陈太说,千千两岁初到中心,“那时不会讲话,但训练了三个月就有效果了。”目前,千千就读于主流幼稚园,讲话与正常小朋友无异,且已获主流小学取录。

  庞刘湘文表示,千千进入小学后基本不再需要到中心继续训练。她说,目前香港医疗服务先进,儿童出生时即可在医院进行听觉测试,只要在0至3岁这段黄金语言发展期间接受训练,基本六岁以后就无需再到中心,“除非家长不放心想多观察下。”她介绍,目前在中心接受训练的儿童最小仅三个月。

  庞刘湘文介绍,每位听障儿童每周需到中心接受40分钟一对一课堂训练,每月250港元,“每周堂数视乎情况而定,有些严重需要每周两到三堂课。”中心为每位儿童量身制定课程内容,且为申请获批的清贫家庭提供免费服务。

  必须家长陪同完成

  谈及训练听障儿童说话的重要因素,庞刘湘文表示家长配合十分必要,中心要求每堂课都必须在家长陪同下完成。她回忆自己刚涉足聋童教育时,曾到学生家中探访,当时她鼓励家长尝试问孩子问题,但家长仍旧使用手语跟孩子交流,“但其实他的小朋友能讲到说话。”

  庞刘湘文续说,家长不热心的回应对小朋友学习十分不利,因为最重要是父母在平时生活中肯教导孩子。记者见到,千千妈妈在上课时一直在一旁边做笔记,她说回家除帮助孩子温习当天所学内容外,在家或逛街时见到有趣事务也尽量跟她讲,“把握机会多跟她讲话,希望她可以追快些。”

  在庞刘湘文看来,手语表达有限,仅能传达简单意思,讲话可以表达更丰富内容,“会讲话,小朋友眼界会开很多。”她表示,最初从事聋童教育时,认为他们能读完中学就很不错了,但后来发现这些聋童的天分远不止此。

  去年,一位曾在中心训练的极度严重弱听学生考入香港大学建筑学系,“他基本110分贝声音都听不到,平时工地上风钻的声音差不多是110分贝,飞机从他头顶飞过,他是听不到的。”庞刘湘文说。目前为止中心共有28位学生入读大学,有的还出国深造。


来源:大公网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听障童及早训练可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