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孩子的“造梦空间”

  •  
  • 浏览次数: 114
  •  
  • 发表时间:2014-10-10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在衢州市区讲舍街,有一家新开的“店”,这几天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店面装修很“文艺”,橱窗里摆放着或精致或儒雅的陶艺作品,墙上挂着精美的细纹刻纸,店内还摆放着郁郁葱葱的各类盆栽和制陶机。当你以为这就是一家陶艺坊时,一转弯,温馨的美甲室呈现眼前,充现代感却也毫不突兀。

  无声的世界,细腻的服务

  
基地里共有3名聋人工作人员,都是今年刚从市聋哑学校毕业的。美甲、刻纸专业毕业的祝人莉和汪亚君负责美甲业务,陶艺、刻纸专业毕业的徐卫华负责陶艺。刚开业没几天,店里还没什么人光顾,市民小祝和小郑优先体验了一把她们的美甲技艺。

两位清秀可爱的小姑娘,笑容满面地引导客人入座,拿出修甲工具,挨个拿起示意接下来的步骤。一得到客人的点头回应,她们就低头认真地干起了活,期间还不时抬起头与客人眼神交流,看到客人笑了,她们笑得更开心。

近40分钟的美甲过程,两个小姑娘一丝不苟,虽然全程“无声”,但俩人用手势交流,几乎没有什么障碍。看着变得美丽的手指,小祝和小郑甚是满意。“技术不错,很细心,感觉比外面的美甲机构做得还要好!”小祝大赞聋人美甲员的服务,而小郑则称“被感动了”,“她们虽是聋人,但有过硬的技能,自食其力,立足社会,真的很棒!”

正聊着,美甲室外的陶艺空间也迎来了小顾客。看着泥巴在徐卫华手中慢慢成型,小朋友们忍不住想亲手试一试。徐卫华热情地手把手教小朋友操作,很快一个杯子赫然成型。

“考虑到陶艺学习的特殊性,聋人工作人员以后会负责成人陶艺的指导,孩子们的陶艺指导会邀请学校的陶艺老师,这样符合孩子们学习的特性。”基地负责人郑水珍老师介绍。
 

“在这里,我们和正常人一样”
 

忙空了,3名聋人工作人员与记者“聊”了起来。说起在这里工作,他们都很开心,两个女孩子还迫不及待地竖起大拇指。

“很喜欢在这里工作,这里环境很好,工作也很舒心。”祝人莉比着手语“说”道,更让她开心和喜欢的理由,是在这里工作,让她觉得自己就和正常人一样,能创造价值,融入社会。“在这里,我们把客人变得更年轻、更漂亮,我很开心。”汪亚君开心地“说”。

对徐卫华来说,在创业基地上班更多的则是挑战。徐卫华告诉记者,他之前在学校里刻纸、制陶,只需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用跟别人有太多的交流,但到了这里之后,就必须学会跟正常人更好地交流。“有点难,小朋友们都很可爱,我也想跟他们多玩一会,但我总会害怕交流。”徐卫华腼腆地笑了笑。

“我们开设这个聋人培训创业基地,就是想给他们创造更多交流的机会。”说起徐卫华对于与正常人交流的困惑,郑水珍老师如是说,“之前聋人孩子从聋校毕业后,要融入社会总要经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很大原因就是与正常人难以沟通。我们想通过这个平台,让孩子们凭借一技之长能生存的同时,更要学会与人交流,能生活。”
 

造梦、追梦、圆梦,让聋人活得更精彩
 

“圆梦”是聋哑学校对这些聋人孩子们美丽的希冀,更是学校老师们努力为孩子们打造的成长之路。

“成立‘圆梦’聋人培训创业基地,一方面是为了给学校的职业教育一个对外展示的窗口,但更主要的目的,是让残疾孩子与社会接轨,更好地融入社会。”校长王炳洋介绍,基地除了让毕业的聋人孩子先就业外,还会承担起校内学生的实践基地功能,让更多聋人孩子能有一个与正常社会接触、接轨的机会。

郑水珍介绍,基地除了目前3名学校毕业的工作人员外,接下来还会为校内聋人孩子们搭建实践平台,陶艺、美甲、细纹刻纸、园艺,各个专业的学生都能来这里实践。

王炳洋表示,创业基地要教给孩子们的还是自己努力追梦,让自己的一技之长有了用武之地之后,鼓励他们“自立门户”。

除了为本校残疾学生服务,“圆梦”聋人培训创业基地还会为有需要的残疾人提供培训的平台。王炳洋表示,只要残疾人有需求,这个平台能帮上的,都可以来试试。“我们不仅要让我们的学生圆梦,也希望能为更多的残疾人圆梦。”




  来源:光明日报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孩子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