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听障儿童听见花开的声音

  •  
  • 浏览次数: 104
  •  
  • 发表时间:2015-08-10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上周一,郑阿婆得到温岭市教育局的回复,她终于放下了心:9岁的外孙女希希(化名)终于能去普通学校上小学了。

  读小学,对其他孩子来说,也许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但希希不同,因为她是一个听障儿童。

  “天塌了。”当发现自己幼小的孩子听不见声音后,这样心碎的经历,每一个听障儿童的家庭都体验过。等待他们和孩子的,是漫长的康复治疗以及坎坷的求学之路。“这样的家庭,父母和孩子都很努力,学校应该给他们机会试一试。”市聋儿康复中心负责人吴美芬说。

  郑阿婆分享喜事:

  外孙女终于

  能去上学了


  希希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她从小就和郑阿婆一起生活。希希刚出生时,听力是正常的。但后来8个月左右大的时候检查出听力衰退了。“当时我不相信,以为是孩子妈妈经常带着她在温岭和外地跑,两地语言差异,影响了她的听力发挥。不死心,又跑了杭州的医院,得到了相同的答案。希希曾经发过高烧,医生说听力受损很大可能是药物过敏所致。”

  “怎么能放弃她!”在希希4岁的时候,她戴上助听器进入了市聋儿康复中心学习。

  学校之外,郑阿婆也经常和希希沟通。家里有一些图册,郑阿婆会耐心地教她,告诉她这是苹果,那个是香蕉。去菜场买菜,郑阿婆也会带上她,和她说这是青菜那是萝卜。“坐公交车时,我会告诉她我们的目的地是惠民医院。我只和她说一次,下一次让她自己告诉公交车司机。”希希进步很大,会一些简单的沟通,到了饭点,会主动喊“阿婆吃饭”。有一回她坐错了公交车,还是希希提醒了她,尽管和其他正常的孩子说话依然有所不同,但对于一家人来说,已非常满足。

  今年,希希拿到了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康复证书。“康复中心的老师说,她可以试试去普通的小学就读。”郑阿婆很开心,“希希的弟弟也可以上小学了,到时候两个人一起也好有个照应。”

  后来,郑阿婆带着希希去报名,当她拿出残疾证时,学校建议像希希这样的情况,应该去专业的聋哑学校学习。“弟弟顺利地报了名,希希很伤心。”郑阿婆说。

  “希希的智力没有问题,戴着助听器,位置坐得前面一点,上课时也不会有问题的。因为她本身的不足,可能不像正常人一样学得很好,但至少应该试试。” 郑阿婆不甘心。“后来,我找到了市教育局,说明了希希的情况,希望能给她争取一个机会。”

  “上周一,我接到了教育局工作人员的电话,他们说等新学期开学,让希希去学校报到。”郑阿婆说,这个好消息让一家人都开心不已。

  随班就读,听障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会有提升

  市残联康复办工作人员介绍,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康复合格证书由省残疾人康复办公室颁发。今年以来,在市聋儿康复中心学习的十多个孩子都拿到了这个证书,听觉康复一级,语言康复三级。“拿到康复证书的,我们会建议他们去普通小学就读。”

  市教育局基教科工作人员介绍,根据省教育局对残疾儿童的相关规定,盲人到省盲校就读;听力障碍的儿童到地区级的聋哑学校就读;轻度智力残疾的儿童,可以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对于听障儿童,到专业学校就读,能有专业的指导,对孩子来说可能更好。毕竟在这块领域的专业性上,普通老师是比不上的。”工作人员说,“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前提是孩子有一定的自理能力,能和老师沟通。如果学校通过调查觉得孩子适合在学校里就读,愿意接收,那么可以随班就读试试。”

  “语言三级康复相当于正常孩子3岁左右的说话能力。”市聋儿康复中心负责人吴美芬说,对于拿到康复证书的孩子来说,随班就读是需要的。他们曾观察过同一年进入专业聋哑学校和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孩子,发现后者在语言能力、理解能力上进步得更快一些。这些孩子存在听力障碍、语言障碍,但在打手势上学得很快,进入聋哑学校,部分孩子的语言能力可能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随班就读的孩子,刚开始老师可能会发现这些孩子的理解能力差、沟通能力差,其实他们不是听不见,而是听不懂,但一天一天过去,他们会越学越好,在语言、理解能力上都会有很大的提升。“从康复中心出去的孩子进入普通学校就读,有一部分也很优秀,有一个孩子还考到了市二中,现在都已经要读高三了。”

  “我们每天都和这些有听力残疾的家庭打交道,感触很深。很多家长真的是眼巴巴地等着,有些妈妈和我说,她们做梦都梦到孩子会叫妈妈了。作为这些孩子的家长,他们很努力地做了,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多认识一些字,懂得加减乘除,如果学校拒绝了,在他们看来就是没试过就被判了死刑,怎么会甘心。班级里有这样的一个孩子,也许老师会比较麻烦,也能够理解。但这些听力残疾的孩子真的很可惜,我觉得学校应该要给这些孩子一个机会,也要尊重家长的心愿。”吴美芬说。

  听障孩子在几个月大时就可干预治疗,但很多家长错过了

  市一院耳鼻咽喉科医生金士剑说,药物中毒、遗传、环境噪声污染、中耳炎、意外事故……这些先天或后天因素,都会让儿童出现听障。后天致聋的主因是药物中毒,比如采用了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抗生素。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曾在3年内为73例应用庆大霉素的患儿做电测听检查,结果发现都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害,而发生重度耳聋者竟高达41例。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专家在接受其他媒体访问时曾透露,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比例高达30%~40%。

  金士剑说,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可以进行听力筛查。但近年来,相对来说,因药物过敏引起的耳聋有所减少。随着对药物性质的越来越了解,这些容易引起过敏的药基本上都已经不用了。“如果发现孩子存在听力障碍,越早干预越好。”

  有调查显示,儿童早期发现有听力损失,在孩子6个月内选配助听器并进行科学的调试及语言训练,其语言水平、智力水平和正常儿童无差距;6个月~1岁选配,有细微差别;1~3岁采取干预措施,有较大差距。超过3岁采取干预措施,康复效果较差,即使付出几倍的努力,也无法和正常儿童相比。

  但资料显示,中国在3岁以下发病的聋儿约占总数的85%,而同期就诊率仅为58%。“有些家长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期,拖到孩子两三岁甚至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晚了。” 吴美芬说。

  “家长在孩子康复治疗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孩子行为习惯培养方面。”吴美芬说,“在我们这里,有点托,也有日托、全托。点托需要家长陪同,不需要任何费用,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可以来康复治疗。日托、全托不需要学费,只要支付少量的生活费。对于听力障碍的孩子来说,上学并不会那么难,只要一步步走好。我都让孩子的家长加我微信,有什么问题及时可以联系。我们不怕麻烦,只希望孩子在我们这里能够康复得更好一些。”

  助听器是免费的,6周岁以下可免费申请人工耳蜗

  市残联康复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对于温岭本地的听力残疾的儿童,有不少康复政策。

  从2002年开始,经过专业机构鉴定有耳疾的,申请残疾证后,可以免费申请助听器。“助听器可以对声音起到一个扩大功能。戴上助听器的孩子,可以到市聋儿康复中心就读,不需要支付学费。外地小朋友不能在温岭申请助听器,但若戴上助听器后,也可以到市聋儿康复中心就读。”工作人员说,“对于在学习中的小朋友,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更换新的助听器。”

  在助听器没办法补偿听力的情况下,6周岁以下的孩子还可以申请免费的人工耳蜗,这方面既有国家项目,也有省级项目。2010年,我市有5个孩子进行了人工耳蜗手术,2011年4个,2012年5个,2013年3个,2015年目前已有两个递上了申请。

  “免费的人工耳蜗原来并不多,在2012年开始全面普及。我们也碰到过,有些家庭申请到了人工耳蜗,但他还是自己花钱去做了手术,是因为觉得免费的人工耳蜗不好,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孩子在杭州的医院进行手术,使用的是澳大利亚的人工耳蜗。”工作人员介绍。

  无线聆听设备在温岭课堂还没有得到普及

  “助听器的有效听力范围是一两米,孩子如果坐在后面会听不清讲课;再者,有些老师上课是边走边讲的,听障学生也会受到影响。环境噪声也是一大干扰因素,如果教室内外太嘈杂,孩子会听不到讲课内容。”吴美芬说,“在硬件上,国际上的成熟做法是,国家给有需要的学生配备无线聆听设备,上课时,老师与听障学生一起佩戴。有些无线设备只需要夹在领子上就可以。无论老师走到教室的哪个角落,在孩子听来,都像是在耳边讲话一样。”

  无线范围不同,价格也不同。通常20米左右的范围,价格在几千元左右。在上海,这种无线设备正在普及,18周岁以上听力障碍者补贴70%,低保、重残无业成年听力障碍对象补90%;适配对象中18周岁以下的,补贴90%。适配者只需支付600元、900元、1800元不等。

  “在我们温岭,对于听障儿童,这样的无线设备还没有普及。我和一些家长沟通过,他们很多是怕老师嫌麻烦,因为每节课不同,上课老师也不同。其实,对老师来说这只是一个举手之劳,可以放在一个固定的盒子里,上课时每个老师戴起来即可。”吴美芬说。

  16世纪,西班牙开始对听障儿童进行口语教育。18世纪,法国莱佩神父创造了手语。目前,欧洲和美国已普遍将6个月内佩戴助听器、12个月植入人工耳蜗作为听障儿童早期干预的标准。

  中国是世界上听力障碍儿童数量最多的国家。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中国有听力语言残疾人2780万人,其中0~6岁的听障儿童约有13.7万,每年新生聋儿约2.3万。

  2000年,中国将每年3月3日定为全国“爱耳日”。2009年,卫生部颁发《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明确将听力筛查列为新生儿疾病筛查必查项目。

  同年,中央财政启动贫困聋儿抢救性康复项目,连续三年每年为3000名听障儿童免费配戴助听器和康复训练,为500名听障儿童免费植入人工耳蜗并补贴康复训练费。


  根据中国残联2013年调查统计,中国只有50%的听力残疾儿童进入机构康复,康复后的孩子只有50%进入普幼或普小,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听力残疾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的比例高达90%。

  听障儿童的听力恢复还需要听力师、康复教师、言语矫治师等专业人士。《公益时报》2010年报道,我国聋儿康复从业教师不足8000人,每年毕业的聋儿康复从业教师不足1000人。一个语训老师最多只能教4到6个孩子,许多聋儿因此无法得到科学的康复教育。




    来源:温岭日报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听障儿童 耳聋 失聪 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