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管妈妈”创办塑料厂 专为解决聋人就业

  •  
  • 浏览次数: 55
  •  
  • 发表时间:2016-01-26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1月15日上午9时,凯里高铁南站。

“管妈妈”身穿黑色长款羽绒衣,脚穿黑色靴子,拉着行李箱,与小女儿并肩,走出出站口,脸上溢满笑容。

“妈妈回来了……”早在站口等候的大儿子和媳妇迎上去,献上一束鲜花,娘俩紧紧相拥,“管妈妈”脸上淌出热乎乎的泪水,泪水里有辛酸、幸福和感激。

这位“管妈妈”,并不姓管,她名字叫郭荣利,今年55岁,她在施秉县城创办了一个专为聋人就业的塑料厂,她厂里的40个聋人用双手比划出“水管”形状,称她为“妈妈”的一个特殊动作,邻里都替这群聋哑孩子叫她“管妈妈。”

这次郭荣利专程到省城贵阳领奖回来,这个奖项是2015年贵州省“十佳慈母”,分量很重,她是黔东南州唯一获得此殊荣的人。

而在郭荣利获得“十佳慈母”的背后,确有着一段曲折的人生故事。

(一)

1月7日,在贵阳举行的2015年贵州省“十佳慈母”颁奖会上,郭荣利披着红绶带,双手捧着奖杯和荣誉证书,笑容十分灿烂。

郭荣利坦诚地说:“一个聋哑塑料厂厂长,做梦也没想到会得这么高的荣誉。”

1978年,刚满18岁高中毕业的郭荣利,从重庆市壁山县远嫁到交通、经济落后的施秉县牛大场镇山口村,丈夫家境贫寒,可谓是“早饭米不和夜饭米打火”,但日子也过得幸福美满。

婚后,生育了二男一女。小儿子6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冒,引发高烧昏迷三天三夜,经医治,苏醒过来,小儿子耳朵失鸣,渐渐地不会说话,成了一个哑巴。

这一切都成了郭荣利的一块“心病”。

1996年冬月,夫妇俩商量决定,外出打工挣钱为小儿子治病,他们曾到新疆种过棉花,到重庆摆过地摊、做过推销,最后在湖南怀化开了一家专营水管、接头、龙头等塑料制品门市部,产品销往贵州、湖南、湖北、广西4个省区毗邻县市。

赚来的钱大部分用于小儿子求医治病,他们跑遍了各大医院,可儿子的病还是没有治好。

(二)

郭荣利思来想去,人总是会老的。担心自己老了后,小儿子怎么生活。“在外总是漂着也不是办法,只有回家自己创业、做点事才觉得安心,也能为家乡解决就业问题,特别是像小儿子一样有残疾的人。”郭荣利心里暗暗盘算。

2004年,她举家离开怀化,“打道回府”在施秉县城一边经营水管门市部,一边购买宅基地,建起了三楼一底的砖房。

郭荣利目睹,这塑料废品,既污染环境,又白白浪费资源。于是,开始萌生了创办塑料厂的念头。

她想:“开厂,可解决小儿子的后顾之忧,也可解决残疾人就业,能解决几个算几个,这个事,无论如何都要做起来。”

郭荣利先派大儿子赴怀化某塑料水管厂,进行技术培训。学成后,2005年投入20多万元,购进一套塑料水管机,在自家一楼场地,建起了施秉县聋哑塑料厂,工人达14人,其中8名残疾人。

2012年,该聋哑塑料厂注册资金100万元,且更名为荣鑫塑料厂。现共有员工40名,全为聋人。“一个哑巴儿子和媳妇还苦不够?”亲友们为郭荣利招这么多残疾人感到惊讶,半真半假地劝道。

郭荣利其实比谁都清楚。她说,这些聋哑孩子一个个长相漂亮,非常精灵,就是不会说而已,什么一看就会。但操心的是,每生产水管型号、规格、长度、重量都必须“面对面”地比划,交待清楚,相对正常人难度大多了。“聋人生活艰辛、就业困难的道理,我比任何人都懂,作为残疾人的母亲,自己更不能歧视他们。”郭荣利一直在坚持着这份信念。

(三)

工厂日益发达,生意也像芝麻开花。厂子任务一天比一天重,丈夫常年多病缠身,聋哑的小儿子尚未娶媳妇,郭荣利仍为“顶梁柱”,一并兼顾起家庭和事业。

超负荷的工作,郭荣利已心力交瘁,喘不过气来。由于身患高血压,头晕眼花,吃药打针,胜似“家常便饭”了。“再累也要坚持,直到聋哑儿子及聋哑员工自食其力。”她把自己的员工当作子女,教他们学知识、技术、做人。

然而,一谈到这些孩子们,郭荣利幸福满满,但也难免遇到他们淘气、烦心和苦恼的时候。

她清楚地记得,小儿子17岁时,曾送怀化聋哑学校学习。他跟哥哥在生产车间,一看就会,机子坏了自己修,配件自己买,现担任技术员。这是她最高兴的事情。

2005年,经人介绍,聋哑小儿子娶了一位相貌标致的智障女孩做媳妇,两人一起在厂里生产水管,干得很不错。郭荣利的心终于落地了。

刘江福是郭荣利最惦记的聋哑孩子,在厂里生产水管6年,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2014年初,刘江福到广东的一家塑料厂打工,给郭荣利发来短信:“‘管妈妈’,我每个月工资五千多元。”

刘江福每次回家来看望“管妈妈”,竖起大拇指比划着说:“感谢‘管妈妈’的培养。”

 

进入冬天,天气渐渐变得寒冷,来自杨柳塘镇上敖村的智障孩子吴老四,仍穿单薄的衣服,冷得只打哆嗦。郭荣利带他上街买了新衣服、鞋子。吴老四逢人就打手语说是“管妈妈”买的。

现在,郭荣利的厂子年产塑料饮水管、灌溉农田用水管和穿线管各200吨,产值300万元,总计解决残疾人就业达40多人。“厂子还要扩大规模,马上要搬进县潭子湾工业园区,租厂房800平方米,增加一台水管机和一套生产塑料生活用品设备。2016年春节过后将正式开厂。”郭荣利对厂子发展作了下一步规划。

郭荣利道出了她扩厂的初衷:“这样,就能解决更多聋哑孩子进厂就业。”“我有一对聋哑的儿子和媳妇,我爱他们,但这种爱要延伸到社会上更多的聋哑孩子身上,让他们自立、成长,做他们的榜样,做他们的慈母。”郭荣利话还没落音,眼里已经闪现晶莹的泪花,包含的是喜悦,是责任,是母爱。



    来源:人民网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聋哑人 重庆 塑料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