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首批聋人考取驾照 用行动证明勇气

  •  
  • 浏览次数: 946
  •  
  • 发表时间:2013-10-14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符合条件的聋人学车考驾照,是他们应得的一项基本权利
国际聋人节当天,人们用手语向聋人们致以节日的问候

 

  “尽管命运的捉弄让我们像折翼的天使,但是我们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从没有失去过证明自己的勇气!”

    9月22日是第56届国际聋人节,听力有残疾的廖健在湖南省残疾人联合会举办的纪念活动上,说出了广大聋人朋友们的心声。4天之前,廖健和另外8名学员通过驾考,成为湖南省首批获得驾照的聋人,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勇气。

    据调查统计,湖南省共有100.7万聋人,但湖南聋人驾培刚刚起步,落后北京、天津、新疆等省市。

    9月17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要求着力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打造聋人驾培发展“湖南模式”,帮助聋人实现驾车梦想,是大会要求最直接的体现。

    9月22日当天又有一批聋人开始报名驾考。随着聋人驾培服务的探索和完善,越来越多的聋人将实现驾车梦想。

    曲折命运:跌入无声世界

    药物致残、意外事件是聋人跌入无声世界的两大因素。但他们身残志坚,在艰难的现实面前追求生活、追求梦想。

    “原本能免费乘车,但我却宁愿选择投币。”

    9月22日国际聋人节过后,第五届湖南省聋人协会秘书长崔春艳终于可以睡个踏实觉了。从9月初开始,她组织聋人报名参加驾培、联系各政府部门、策划聋人节活动,刚拿到驾照还没上路,已经开始“疲劳驾驶”。

    “最近休息不好,影响了听力分辨率,以前还能依稀分辨出来的z、c、s读音,现在一个也听不出来,跟人沟通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戴着助听器的崔春艳,声音低缓,一脸倦色。

    1999年秋天,崔春艳和同学去江西写生,回来后便持续发热、身体乏力,一查竟染上了伤寒。来年就是高考,家人赶紧带着她接受治疗,没想到病好之后崔春艳又出现耳鸣。2000年4月,18岁的崔春艳被诊断为神经性耳聋,听残二级。“听人说话像隔着一堵墙一样”的她,一度不敢出门。每次出门都跟在妈妈身后,担心别人跟她打招呼听不见而显得尴尬。

    当年高考,崔春艳以7分之差惜别清华,被四川美术学院录取。2000年9月,崔春艳戴着刚购买的助听器踏上西去的列车,开始新的人生征程。多年来,无论在校园还是单位,好强的她以团支部书记、优秀员工的荣誉,演绎着身残志坚的故事。 2009年,崔春艳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被湖南省聋人协会聘为第五届秘书长。

    经过多年打拼,此时的她已基本能和健全人顺利沟通。如果不是耳朵上的助听器,她看上去和健全人没有任何区别。但尴尬和不便时有发生,“我们办活动的时候大家都会出示残疾证乘车,但我出示之后司机会问我哪儿残疾,并且要检查我的残疾证的真伪,特别尴尬。原本能免费乘车,但我却宁愿选择投币。”

    “改变别人远不如改变自己。”

    对宁乡人涂评理来说,最大的不便是不能开车。涂评理生下来就听不到声音,属先天性耳聋。在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读完初中后,他开始做生意。由于“脑力还可以,劳动也正常”,加上客户的关照,生意渐渐做大,但不能开车带来的问题也接踵而来。有时候看着堆在仓库里的货物和客户发来的催促短信,涂评理干着急没办法。有一次他带着侥幸心理开车上路,结果被交警逮个正着,那一刻涂评理想开车而不得的沮丧感特别强烈。

    “为什么不让我们开车?”在一些残疾人论坛里,类似这样的抱怨甚至言辞激烈的质疑随处可见。

    “改变别人远不如改变自己。”2012年2月,聋人在线网一篇帖子发出了理性的声音:“大家有能力买车,为什么不考虑再凑点钱去做一个耳蜗,这样至少可以听见部分声音,通过正常的驾考取得驾照。”发帖人名叫廖健,湖南郴州人,9岁那年一场车祸夺去了他的听力。廖健的父亲是一名司机,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十几岁就掌握了驾驶技能,想用常人的方式考驾照,“不管结果怎样,我也不会抱怨,改变别人远不如改变自己。”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关键字: 聋人 驾照 基本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