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立新:从教育听障儿子 到帮助更多家庭

  •  
  • 浏览次数: 78
  •  
  • 发表时间:2014-05-09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昨天,在明昕语音培训中心十周年庆典现场,校长邓立新几次落泪。(记者 李梦颖 摄)

孩子们在十周年庆典活动上表演节目。

  邓立新是东莞市明昕语音培训中心的创办人,她一直将帮助听障儿童作为自己的责任

东莞时间网讯昨天,东莞市明昕语音培训中心迎来十周年庆典。看着台上跳舞、朗诵的听障孩子,还有在中心工作五六年的年轻老师,校长邓立新几次湿了眼眶。这个女子全职照顾培训自己的听障儿子十年时间,萌生了要帮助更多听障家庭的想法。

成功教育听障儿子,想帮助更多家庭

1993年,27岁的邓立新特别开心地成为人母,当时她在茂名的一家邮政储蓄所做财务工作,收入稳定,家庭和睦。

几个月后,儿子晓杰被确诊是一个听不见的孩子。面对周遭的非议,邓立新开始自学如何教育听障儿童。

一年后,她全职教育照顾儿子,看图识字、学习拼图。到了4岁半时,晓杰已经认识2000多个字。安装助听器后,晓杰很快就上了正常的幼儿园。

之后,有很多父母找到邓立新,求教如何教育训练听障孩子。她诧异到,原来有很多家长不能用正常心态面对听障孩子,或者想培训孩子却不知从何做起。

几年经历,让邓立新萌生了开设听障儿童培训机构的想法。1998年,她雇了一名幼师、一名阿姨,在一处居民房里开办了小型的家庭模式聋儿语言康复中心。

半路夫妻共建聋儿语言康复中心

2004年,和原来的丈夫分开后,晓杰被判给收入更稳定的前夫。后来,她来到东莞,在一间一百平方米左右的居民房里继续办聋儿语言康复中心。当时东莞只有一家公办和两家民办的类似机构。

由于工作量大,工资水平低,康复中心时常要面对人手不足的问题。邓立新说,要培养一名有经验的老师至少需要两年时间。一个女人维持一间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运营,压力可想而知。

直到2006年遇见了张进印,给了邓立新有力的依靠。起初,在外企做部门主管的张进印经常到康复中心来帮忙,到后来认定邓立新为终身伴侣,他因为她的出现,“对生活有了新的憧憬”。

面对康复中心负债累累的窘境,心疼妻子的张进印也有过放弃的想法。如今,张进印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夫妻俩全心全意地运营着这所康复中心。

去年中心搬址,为了节省经费,装修、购买材料都由张进印亲自动手。“他真的很不容易,很难得。”邓立新抚摸着丈夫的手说。

心路历程

九年“黑作坊”,爱心成为卸不下的责任

2008年,他们的康复中心改名为东莞市明昕语音培训中心(以下简称“明昕中心”),不再特显“聋儿”的标签。去年,明昕中心结束了长达九年的“黑作坊”命运,在民间组织登记的改革下,明昕中心终于取得了正式牌照。

明昕中心现每月每名儿童的日托照料费为2800元。十年至今,他们的收费一直不高,甚至低于一些幼儿园。

设备的购置、孩子们助听器设备的维护,这些都需要一笔不小的经费。邓立新表示,明昕中心负债的压力一直持续到去年,“如果涨价,很多听障的孩子就会被家人放弃了。”

据邓立新介绍,多数听障儿童的家庭情况都不太乐观。这是因为很多听障是孕妇怀孕期间受病毒感染、或错误使用药物导致,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经济条件一般,没能及时进行孕检的家庭里。

对于社会一些爱心人士的资助,邓立新夫妻一直坚持接受物品捐赠,不接受直接的经济捐助。

心疼妻子受累,张进印曾劝说邓立新改行,“她就是任劳任怨的性格,不关心别人都会难受。”被反劝说的张进印坦言,当自己陪妻子更多地参与到这项工作,当接受很多听障家庭的感谢时,无形中身上的压力变成一种卸不下的责任。

来源:东莞时间网
 责任编辑:TY02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立新 儿子 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