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人就业仍艰难 关键是社会歧视

  •  
  • 浏览次数: 80
  •  
  • 发表时间:2014-09-01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几十年来,中国残疾人的工作大多不外乎按摩、糊火柴盒和理发等行当。如今,政府提供的技能培训项目依然有限。对他们而言,即便中国已迅猛发展多年并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无业仍是令人畏缩的难题。

  
官方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约有8500万残疾人,其中在城镇和农村就业的分别仅为400万和1700万。


  专家认为个中原因很多。这与导致非政府组织作用有限的中国独特政治体系有关。过去30年来过分关注经济增长也令就业歧视问题未受重视。中国已颁布一些保护残疾人的法律,但没得到有效执行。大多数人仍对(残疾人)就业权利很陌生。人们会想,连大学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为何还要为残疾人提供工作?

  
直到几年前,有关活动人士才感到“时来运转”:北京奥运会及接踵而至的残奥会。由于事关中国的国际声望,政府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大举投资残疾人基础设施,并签署《残疾人权利公约》。投资取得了回报:中国以巨大优势在残奥会奖牌榜上独占鳌头。但此后,残疾人的权利大多渐行渐远。

残疾人就业难也与上学难有关。关键问题还是社会歧视。中国要求企业的残疾人用工比例达1.5%至2%。但一些用人单位宁愿交“罚款”也不愿雇残疾人。有的企业为达标花钱买残疾证书,另一些以极低工资“聘用”残疾人,却不让其干具体工作。

中国残疾人就业正出现微弱希望。例如,近年来许多残疾人开始在购物网站上经商。但一名残疾人的母亲说,“社会仍对我们不友好。我们想要的只是一些尊重。”

  
  来源:环球时报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残疾人 中国 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