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榆林聋儿语言康复学校校长杨钝

  •  
  • 浏览次数: 206
  •  
  • 发表时间:2015-03-16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榆林聋儿语言康复学校校长杨钝

  榆林聋儿语言康复学校校长杨钝

  近日,“感动榆林”2014年度人物揭晓,这些获奖人物表示,都觉得自己所经历的事情没什么特别,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而已。但作为生活在他们身边的我们来讲,正是这样朴实的言语,才显得“感动”人物是那样的不普通,所做之事是那样的不简单。今天,我们将走进杨钝的生活,和大家一起来了解她平凡生活之中不平凡的经历。

  如果儿子不失聪,她会像其他乡村教师一样,教书育人,平平淡淡地过一辈子。但是20多年前,儿子的失聪,彻底改变了她的后半生,使她成为一个教听障孩子说话的老师,后来自己办起了聋哑学校,直到现在仍然工作在教学的第一线。

  被誉为“中国式莎莉文”、无怨无悔为爱坚守37年,她就是被评为“感动榆林”2014年度人物——榆林聋儿语言康复学校校长杨钝。
 

  儿子失聪 自学琢磨聋儿康复
 

  提起20多年前的那场意外,杨钝依然满怀歉疚。儿子刘欣出生于1976年11月,儿子出生仅两个半月就是春节了,村子里的秧歌一直扭到了杨钝一家所住的住户最集中、密度最大的院落群。“陕北人闹社火点的是一种铁壳的土制火药炮,很响,就和打雷一样。”杨钝说,秧歌扭起来的时候,儿子正在炕上睡觉,杨钝忙着炸油糕做年饭。但是院子里近在咫尺的每家3声炮响之后,震坏了婴儿娇嫩的听神经,刘欣失聪了。

  随着儿子一天天的长大,同龄孩子会的他都会,只是不能说话。同院的孩子都不愿和刘欣玩,父母工作忙,孩子只能长年累月地同姥姥一起待在家中。为了医好儿子的听障,杨钝抱着孩子到北京、上海等多家医院治疗,大医院走了一家又一家,儿子的耳朵却依然听不见。没有办法,杨钝只能自己在家教儿子。

  杨钝最初的一批学生,全是自己找上门的。杨钝留下听障孩子,她不收钱,还管孩子吃住。一个、两个,很快就有了8个学生。直到家里实在挤不下了,杨钝明白,她必须进一步面对社会,对更多的聋儿负起责任。

  在一些好心人的帮助下,杨钝借到几间民房,经有关部门批准,1979年,她挂出了“榆林市聋儿语言康复学校”的牌子,学校的招生简章里明确写着:本校对聋儿实行免费教育,就学聋儿除交伙食费、自带被褥等生活用品外,不收学费,不收办公费,不收房租和水电费。
 

  河北取经 摸索聋儿语言康复方法
 

  学校是建好了,但是没有成熟的教学经验,学校的各方面条件也不成熟。1985年,杨钝听说河北有一所民办的聋哑康复学校,她拉上丈夫一起乘汽车、转火车、睡车站,一路辗转到了河北赵县。夫妻俩一方面看能不能治好儿子的病,另一方面就是学习教学经验。在杨钝夫妇的百般央求之下,该聋哑康复学校同意杨钝夫妇留下来。学校知道了杨钝的教师身份后,马上提出聘她做这个学校的教师,让她每月拿最高工资。杨钝不肯要工资,只要求学校收下刘欣做学生。

  杨钝在赵县待了3年,在这3年的时间里,她白天教学生,晚上便教其他老师和儿子学拼音、学说话。置身同是聋儿的语言环境中,刘欣语言能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治疗左耳也听见了。

  在此期间,杨钝接触了大量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听障儿童及家长,看尽了聋儿父母的苦泪,了解了聋儿父母的共同心愿,并逐步摸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聋儿语言康复的教学方法,这些成为她日后办学的基础。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关键字: 榆林 聋儿 语言康复 校长 杨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