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残疾艺术家入驻济南市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

  •  
  • 浏览次数: 89
  •  
  • 发表时间:2015-07-31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一座城市的发展,根本目的是让生活在这里的群众过上好日子,增强他们的获得感。相比普通群众,残疾人等弱势群众在追寻梦想的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如何让这些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保障他们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不掉队?“追梦同行,爱在泉城。”——在新时代济南残联精神的感召下,市残联今年确定了将探索发展残疾人文化产业,作为2015年全市残联系统实施的15项亮点工作之一,旨在探索残疾人广泛参与文化产业的渠道,打造、扶持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或产业链,帮助更多残疾人实现创业梦、就业梦。如今,大半年过去了,我市残疾人文化产业发展趟出了一条新路子,残疾人在文化领域创业就业看到了新希望——通过政府扶持搭建创业平台,社会参与成立创业孵化基地,整合资源利用文化园区达到集聚效果,以及残疾人自主创业、爱心企业带动残疾人就业等模式,济南残疾人文化产业正逐步成为我市扩大残疾人就业、提升残疾人就业质量的新途径——

让残疾人安居乐业,是织严织密民生安全网的关键一环,也是社会公平正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

新形势下,如何让残疾人像普通百姓一样实现梦想?如何让他们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不掉队?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而对残疾人而言,就业工作的意义更为重大,它不仅关乎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更是帮助其全面参与社会活动,实现自身价值,成就自我理想与尊严的关键。

今年以来,济南市残联根据残疾人的特殊情况,趟出了残疾人文化产业的新路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这些新生的济南残疾人文化产业“先行军”,将共同为我市残疾人打造特殊的“梦工厂”——

这里,有着非同于一般产业园区的特异性,它集慈善、爱心、梦想、文化、产业于一体;

这里,被残疾人视为“梦工厂”,他们渴望重新定位人生,真正融入社会,找到社会成员的存在感,开启全新的生活;

这里,集合了致力于改变传统公益救助模式的“梦之队”,他们创新模式通过产业化运作,形成培训、就业等一套可循环、具有“造血”功能的产业链条……

这个领域,就是全市各县(市)区近年来新兴的残疾人文化产业。近日,济南市残疾人文化创业就业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在平阴县举行,我市绿泽画院有限公司、山东麦德森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齐鲁七贤文化城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山东世博华创动漫传媒有限公司、西街工坊创意文化产业园、章丘市友谊葫芦工艺品研制中心等6家企业获评“济南市残疾人文化创业就业示范基地”。我市的残疾人文化产业都涉及哪些行业,其发展模式是什么?加盟文化产业如何助残疾人圆梦?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政府扶持助力身怀绝技的残疾人“组团”创业

身体健康,事业顺利,生活富足……这些美好词汇是每个人生活的向往,然而对于34岁的赵民来说,这些都曾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初中时因患强直性脊柱炎,赵民成为一名肢体残疾人,常年依靠止疼药来缓解病痛。一次偶然机会,赵民结识了“叶脉画”,从此,一片小小的树叶改变了他的人生。

结合现代科技,赵民于2012年研制出比例适中的浸泡溶液和上浆定型的浆料。经过十多道工序,将树叶制作成叶脉画。此种方法制作出来的叶片更加柔韧,还可以放在打印机里打印。目前,这种制作工艺在我省为独创。今年元旦后,在市残联的帮扶下,赵民在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今后再也不用上街摆摊卖画了,我不仅可以安心搞创作,残联还帮着我卖画,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赵民对未来充满信心。

和赵民一样,听力障碍“沙画”女孩孙启娟,听力障碍剪纸艺术家韩恩立,钻心研究青花瓷修复的黄浩然等身怀绝技的残疾人,在这里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据了解,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是济南市残疾人联合会依托就业管理服务中心筹建成立。基地分为创业服务区、创业苗圃区、创业孵化区、创业成果展示区、能力测评区、创业实训室、多媒体培训室等。入驻孵化基地的创业项目,可享受1-3年期免费办公场地、创业培训、创业指导、政策咨询、融资服务、法律服务、信息化“一对一”创业导师等多层次、专业化、一站式创业服务,这些都将使残疾人创业选择项目时少走弯路,提高创业成功几率。

 

园区集聚让更多残疾人加盟文化产业充分利用文化产业园区已有的场地、人脉、销售平台等各方面的资源,将残疾人文化创业融入其中,是我市残疾人文化产业工作中的一个特色。所谓的整合利用,一是在现有的园区内专门租用一部分场地设立残疾人文化产业园区,将残疾人文化企业引进,或为优秀人才开设工作室;二是在园区文化企业充分安置残疾人文化就业。

据了解,目前我市建立市级文化产业基地10余处,各县(市)区有条件的已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园区,特别是有部分基地和产业园区对推动残疾人文化产业发展充满激情和热情。借助文化产业园区集聚资源的优势,济南市残联积极推动残疾人文化产业进园区,建立残疾人文化产业孵化基地。

去年5月18日第24个全国助残日,山东齐鲁七贤文化城有限公司与山东省残联和山东省特教中专签订合同,将济南首个省级“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落户七贤文化城,实现了艺术类特教毕业生毕业后直接“上岗”就业。文化城创业就业基地区域面积近3000平方米,为残疾人创业者免除15年租金,让艺术类的残疾学子有更多展示艺术成果和艺术作品交流的优质平台。目前,七贤齐鲁文化城已为残疾人创业者免费提供了22个工作室,入驻项目有陶艺、釉上彩、扎染、书画、掐丝珐琅、纤维编织等。

从特教学校毕业的李翔(化名)是一名听力障碍残疾人。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进行装饰毯编制工作。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滑下,他却丝毫不受影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据文化城工作人员介绍,很多残疾人从特教学校毕业后来此就业,通过孵化打造,现在不少残疾人制作的产品已经慢慢打开市场。下一步文化城将进一步提高残疾人文化产品的创新性,拓宽销售渠道,打造残疾人文化产品品牌,使产品更具竞争力,让更多残疾人参与到市场竞争的大潮中。

西街工坊是一家私人投资的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同时与济南市人社局联合创办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目前已引进各类文化企业、工作室40余家,其中安置10余名残疾人就业,园区负责人明确表示对残疾人进入产业园区创业就业给予扶持和帮助。

自主创业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领残疾人实现就业

35岁的王勇是山东麦德森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这家年销售额2000万的公司是他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拄着双拐创办起来的。8个月大时,因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王勇下肢瘫痪。意识到自己和健全孩子的不同时,他就开始努力读书,希望能够改变命运。

做大传媒时代的领航者,是王勇带领公司发展的目标。而创业成功的同时,王勇也热心助残事业。近年来,麦德森累计为残疾人捐赠物品达70多万元,为了帮助残疾人就业,王勇还聘用了7名不同残疾程度的员工。“身为残疾人,我特别理解残疾朋友的不易。我愿意尽自己的力量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王勇说,除了物质上的帮助,他也希望能把精神的力量传递给更多残疾人。

在文化产业领域,这样的自主创业典型,并非麦德森文化传媒一家。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上,我市派出的参赛选手陈欣脱颖而出,获盲人保健按摩比赛项目第一名。而他创办的有着中国传统中医文化底蕴的“康宣堂”,已是我市盲人按摩推拿的特色品牌。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如今陈欣的“生意”已由4人的家庭式推拿门诊发展到具有三家较大规模和较高档次的连锁性服务企业。现有员工40余人,其中残疾人占到70%以上。“我的梦想是把中医的推拿按摩文化继承下来,专注医疗和保健,用专业的技术、扎实的基础为更多的顾客带去健康。”陈欣如是说。

企业带动帮助残疾人梦想起飞

政府主导为残疾人文化产业搭建平台,而在我市,社会力量也在不断发力。平阴绿泽画院、章丘市友谊葫芦工艺品研制中心、世博动漫、奥美亚印刷、长清计算机应用公司……这些爱心企业,用实际行动帮助残疾人追寻文化梦。

今年27岁的孙国栋出生于平阴县孔村镇北毛峪村,因为患有脑瘫致使肢体活动障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虽然通过高考考取了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但最终他被这所学校拒之门外。此后,他只能赋闲在家,无所事事,心情低落。2013年他来到绿泽画院,从最简单的画线条开始,一点一滴地学习着油画技巧。通过老师对他手把手的教,培养他对画画的兴趣,渐渐地孙国栋可以依靠画杖的支撑作画了。如今他已能熟练掌握作画的基本技能,每月拿上了工资。在平阴绿泽画院,像孙国栋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据了解,平阴绿泽画院集石雕、油画培训,实习和就业为一体,为残疾人打造了一条培训就业直通车。画院与残疾人签订劳动合同,实行绩效考核,并缴纳“五险”。多数残疾人学习刻苦努力,培训时间相对较短,有的残疾人半年就可以画订单。画院终生管住,3年内管吃,学习费用等全部免费。在许多残疾人心里,绿泽画院不仅是个可以学习、工作的地方,更是打通了他们连接艺术梦想的通道。

去年7月,山东世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山东轻工职业学院世博动漫学院发起了“我们一路同行——残疾人免费就业培训大型公益行动”,面向18岁以上、热爱动漫、有绘画基础和基本创作能力的残疾青年,通过培训动漫专业技能,为他们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在这次培训班中,有一位画家早已名声在外,她就是听障漫画师兰珍妮。一岁时因打针失去了听力,兰珍妮凭着顽强的毅力,学会了“看口型”说话,并考入了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在中国残联等部门举办的首届全国残疾人美术大赛中,兰珍妮的国画作品《天籁》获得一等奖。成为漫画师的兰珍妮不仅用画笔创造奇迹,她还将技艺教授给更多的残疾人,引导他们走上追求艺术的道路。

说起葫芦大王,大家都知道章丘文祖镇的马友谊。他独具慧眼,在葫芦上雕刻出形态各异、活灵活现的优美图案,让它成为远销海内外的工艺品。而除了忙活自己的事业,马友谊还热衷帮助残疾人,在其建立的章丘市友谊葫芦工艺品研制中心,他经常培训残疾人,目前已安置了数名残疾人就业,帮助残疾人发“葫芦财”。记者点评

多渠道就业让残疾人赢得尊严

作为省会城市,我市文化资源相对集中、丰富,文化消费市场空间大。同时具有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产业优势。比如济南的剪纸(以闫铁鲁为代表)、鲁绣、龙山黑陶文化、长清木鱼石、商河老粗布工艺等等,这些特色传统文化是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依托和基础,也是发展残疾人文化产业的资源依托和基础。

帮扶效果如何,关键看是否对路。路子对了,可能事半功倍,路子不对,就有可能事倍功半。文化产业是一项适合残疾人身体特点的产业,也是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发展残疾人特色文化产业,可以让更多的残疾人实现“由分享成果到创造成果”的转变,为残疾人实现“整体赶平均、共同奔小康”的目标而奋斗,也能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路子对了,还需要动力足。发展文化产业,就要遵循规律,打造优势。在打造残疾人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我市将残疾人文化产业与传统文化资源、地域特色资源以及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比如提到黑陶就想到龙山黑陶文化,看到剪纸就想到铁鲁剪纸,看到油画就想到绿泽画院。品牌的创建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可以是“一县(市、区)一品”,也可以是“一企一品”。

既然是发展产业,就要遵循市场规划。在新常态下,残疾人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但不能依赖政府。我市借鉴苏州等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提出了借助社会组织来发展文化产业的路子。此外,我市还积极扩宽营销渠道,采取“线上、线下、线外”三步走模式:“线上”即探索“互联网+”的营销渠道,开网店,但不是单打独斗自己创建网络平台,而是依托现有知名网站进行网络销售。如历下区山东麦德森文化传媒在天猫商城开办网上书店,再比如利用西街工坊网络平台推销残疾人文化产品等等;“线下”即开设艺术产品实体店,将艺术成果直观、全面的展示给消费者;“线外”即与旅游公司、爱心企业挂钩,以定制方式将产品作为地方特产或企业礼品推销出去。

市残联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想干事,还要会干事,只有如此才能把事干好。当前,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残疾人事业已站在新的起点上。相信今后我市残疾人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子会越来越宽。会有更多的残疾人实现公平就业,从而赢得尊严和尊重。



    来源:济南日报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济南市 残疾人 听力 听障 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