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聋教育的先行者——安妮塔•汤普森•米尔斯夫人在烟台的故事

  •  
  • 浏览次数: 1699
  •  
  • 发表时间:2023-09-21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然而,正当米尔斯夫人收拾好一切准备开学时,不幸再次降临。她与米尔斯先生唯一的女儿露丝,因患猩红热而突然夭折。这个打击太沉重了,米尔斯夫人陷于极度悲痛之中,
但他并没有退缩之意。在埋葬了亲爱的女儿仅仅几天后,她又一日既往地著手准备开学事宜。3月,学馆终于重新开学了,很快便招收到7名学生。
    1899年9月,随著新学年的到来,学馆面临著重大的抉择。因为学馆租用旅馆的期限为两年,眼看就要到期了。米尔斯夫人开始思考学馆未来的发展问题。在外国朋友的帮助下,学馆很快与当地银行签订了一份协议,先从银行手中租赁一块地皮,待学馆有了资金,可优先将该地皮买下来。
  事情的进展出乎意料地顺利。学馆在景色宜人的海边买了一块地皮作为校址,1899年11月底,学馆迁到了新校。為了防止别人说学馆在洋化中国听障孩子,米尔斯夫人决定除教学楼外,学馆的房间一律按照中国的风格建造。这是学馆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永久性校舍。
  
  募捐!募捐!募捐!
  米尔斯夫人為烟台启喑奉献了近40个春秋,最让她心力交瘁的不是工作,而是学校的经济状况。办学所需的资金,几乎全部依靠米尔斯夫人一点一滴地向中外友人募捐。在她的来往信件中,她无数次地提到了学校困窘的经济状况:
  “……每一个月不再有一笔固定的钱……我不得不强迫自己适应这种变化……一想到我们将陷入到债务之中,我就寝食难安……即使在资金越来越少的时候,我也从来没想过要放弃这项工作。”
  “……由於学校的资金太少,我们决定这个秋天不再招收学生了。但上个星期,一位老师告诉我,如果我们愿意发通知的话,有两个孩子想来上学。我一时不知该怎么办,最后还是给他们发了通知。结果只有一个孩子来了。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天早上的情景。那个贫穷可怜的妈妈恳求我收下她的孩子,我说我会的。但我内心却在想,只有上帝知道,他的饭从哪儿来?”
  “从1902年开始,我们的经济状况就十分困窘。面对这种状况,一个人需要有极大的信心才不至於被吓倒。耶诞节所收到的赞助仅够学校维持到1月份。眼见我们就身无分文……”
  为了呼吁人们的关注,争取更多的捐助,米尔斯夫人不停地写著求助信,其言辞恳切,感人至深——如,她在一封信中写道:“……中国有几万个聋童,他们太穷了,付不起学费,他们几乎无处寻求帮助。因此我们必须为他们呼吁……我们呼吁您捐款,是为了让这些可怜的孩子从无人关注和低下的生活中解脱出来,让他们也发出自己原本就应该有的光芒。我们希望您能从募捐中享受到乐趣……愿你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一起為中国的听障儿童工作!”
  长期的劳累和忧虑,使米尔斯夫人的身体每况愈下,她患上了神经衰弱。但即使是在回国休假的日子里,她也一刻没有停止过募捐的努力。她随身携带一百多张描述中国人生活的幻灯片,希望借助它们向外国人宣讲中国。她不停地演说,每次总以一句“為了烟台启喑学馆”而结束。在美国休假的最后33天(1906年初)里,她共举行了29次演讲,写了40多封信,接受了几次会见,其间还去参加了几次公益活动,其紧张程度可见一斑。她还被引见给罗斯福总统,罗斯福总统对她在中国所做的一切给予高度评价。
  
  光荣退休
  
  1923年,年近70的米尔斯夫人光荣退休了。美丽的校园、教学楼、两所住处以及在中国其他城市逐渐开展起来的聋教育,这一切,都是米尔斯夫人倾尽毕生精力所开创的事业。烟台当局对米尔斯夫人在中国38年来的工作给予了极高的赞誉,称她是“中国听障教育的先驱,她用自己全部的灵魂开创了这项工作。”
  但米尔斯夫人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她还没能将烟台这所学校完全移交给中国人自己去管理。虽然退休了,但她仍牵掛着中国的听障孩子,牵掛她为之献身38年的听障教育。1924年,米尔斯夫人回学校看望学生们时,写了一封公开信,在结尾,她恳切地说:“我把中国的聋人工作作为一份遗产留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够继承下去!”
  1929年4月19日,米尔斯夫人在美国去世,享年76岁。
 
文章来源:烟台日报
责任编辑:TY00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关键字: 中国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