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是听神经的问题吗?用药有效吗?

  •  
  • 浏览次数: 60
  •  
  • 发表时间:2015-12-15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听力学领域的术语总是傻傻分不清楚,看医生回来还是迷迷糊糊。前几天一个大姐带着父亲来耳朵树济南的听力中心时聊起在医院检查的情况,“医生说是神经性的,是神经问问题吗?你说当时要是输点液什么的是不是不会这么重?”还有一个双耳极重度听损的90后姑娘,说小时候妈妈带她去了好多家医院也没给确定答案,只隐隐约约记得好像和听神经问题有关。

虽然现在听力学领域还有不少未知之谜,但绝大部分听力损失已经可以明确分类、定性定量,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看懂医生的诊断,了解这些听力损失的类型和原理,对听力损失的有效干预和康复都很重要。

听觉系统的外周器官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外耳收集声音,中耳把声波放大,并转化成机械波传到内耳去,内耳感受到机械振动,形成神经冲动,通过听神经传到大脑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临床上把听力障碍按病变的位置大致分为传导性听力损失、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混合性听力损失和蜗后性听力损失。(还有其他分法,不是很常遇到就不多说了。)

 

传导性听力损失----病变在中耳,可以治愈

传导性听力损失病变在中耳,发病原因多为炎症或外伤,比如中耳炎、鼓膜穿孔等等,因为没办法将声音放到足够大传到内耳,所以表现多为“听敏度下降”,也就是小声听不到。传导性听力损失用纯音测听“气导”和“骨导”(有的还要加个声导抗)可以确诊,传导性听力损失在耳科非常多见,听力损失程度大多较轻,通过药物或手术短期内就可以治愈。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病变在内耳,药物的作用有限,需要干预和补偿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有时会被简称或被记成“神经性聋”,病变主要在内耳,比如听毛细胞、血管纹、螺旋神经节、听神经等。当耳蜗的感音结构发生损伤,比如毛细胞缺失或基底膜损伤,中耳传过来的机械振动就没有办法转化成生物电能,也就是神经冲动,大脑就无法感知到声音。

因为耳蜗对声音的感知是像钢琴键一样,不同的耳蜗毛细胞负责感知不同的频率,这种类型的听力损失除了表现为“听敏度下降”也就是小声听不到以外,大声还会嫌吵,对声音频率的分辨能力也变差,也就是有些声音能听到,但是听不清,尤其是在噪声环境下或听言语声是更为困难,严重影响日常交流。

导致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原因有很多,目前知道的有遗传、耳毒性药物、创伤、环境和年龄等因素。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遗传性听力损失、老年性听力损失、突发性听力损失、噪声性听力损失、听神经病等都属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所以,如果听到或看到“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神经性聋”,并不意味着就是听神经的问题,从比例上来讲更多是耳蜗的事儿,听神经问题只是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一种。通过耳科的主客观听力评估、如纯音测听、言语测试、声导抗、耳声发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多频稳态等可以确诊听力损失的具体类型和病变的位置,有些需要CT、核磁、基因检测等手段辅助诊断。

明白这一点有什么意义呢?不同类型的听力损失有不同的特点,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效果都会有所不同。

耳蜗毛细胞的损伤是不可逆的,不会像人的皮肤一样,割破了仍会长出新的。所以,绝大部分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没办法通过药物治疗或改善,需要根据听损程度的不同用助听器或人工耳蜗补偿。如果病变只是在耳蜗且听力情况比较稳定,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通常可以预见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如果是听神经或听觉中枢的问题,那这些干预方式可能会打些折扣。北京同仁医院的郑军教授打了个很生动的比方,如果说耳蜗病变相当于灯泡坏了,植入人工耳蜗就可以算是给换了个灯泡,马上就亮了。但如果是听神经问题,则可能不止灯泡坏了,而且电线也有问题,只换灯泡可能也有效果,但要有合理的预期。(关于听神经问题说来话长,感兴趣的话我们也可以单拿出来另作分享)

 

用药有效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具体到文章开头的例子,根据医院的检查结果和家属的描述,老大爷70多岁了,近几年来听力一直持续减退,是典型的老年性听力损失,耳蜗毛细胞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衰老,属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但不是听神经问题。这种情况用药的效果很有限,尽快验配合适的助听器进行补偿和听觉刺激才是当务之急。

但如果近期老人有高血压、血栓等发病史且听力波动较大,很可能与耳部血管微循环有关,属于突发性听力损失,用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药物等则有可能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突发性听力损失简称突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多发年龄为50岁左右,近年来逐渐年轻化,已经成为危害健康人群的一种耳科常见病。文献记载和突聋相关的原因有100多种,其中最可能的因素有血管病变等,通过高压氧、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药物等可以有效改善甚至治愈部分病例,但一定注意要在“窗口期”(发现听力损失的3-7天)内进行治疗,越早越好。

还有些需要更加留意的是波动性听力损失,比如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梅尼埃病(又叫美尼尔病)等。这类也属于感音神经性性听力损失,但有一个特征-----听力情况不稳定,有时突然或持续下降,有时略有好转,总体趋势是随着时间下降的。这种情况要密切关注听力变化,有病例证明突然听力下降时采用突聋的药物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某些病人使听力状况获得一定程度的好转。(但要知道,听力逐渐减退的整体趋势仍无法改变,只是尽量减缓衰退的进程。波动性听力损失患者很容易把听力下降归罪于“佩戴助听器”或者把波动中的好转归功于某些“偏方”,都不科学。)

来源:耳朵树 作者:秦媛媛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感音 听力损失 听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