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康复过程中的高级沟通能力训练

  •  
  • 浏览次数: 354
  •  
  • 发表时间:2016-03-31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在听障儿童的康复过程中,家长甚至一些老师有时会过于看重孩子的发音问题。我们见过不只一个孩子,会说很多儿歌,会背许多诗,却无法回答一个很日常很简单的提问,这种情况值得警惕,他虽然会“说话”,但并不能算会“沟通”。

聆听,是人类最主要的信息接收方式;说,是最主要的信息传递方式。我们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佩戴合适的听辅设备,做康复训练,最终目的就是让他能够和健听人一样自如地和人交流、沟通,不是吗?

如果你也为孩子有以下情况而烦恼,这篇文章可能会帮到你-----

—跟别人说话时眼睛不看别人;

—喜欢抢玩具,或者抢话;

—只会模仿或机械地使用礼貌用语;

—只会回答问题,不会提问;

—有需求时总是用动作表示;

—从来不主动说起一件事情;

—没听清楚或听不懂别人说话时不知道怎么办。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信息、思想和情感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一个完整的沟通过程是双向的,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有传递,有反馈,你来我往,才形成了一轮完整的沟通。

根据信息传递的媒介不同,沟通可以分为语言沟通和和非语言沟通两种形式,完整的沟通过程是他们的结合体。

一、初阶---孩子应该掌握的七种基本沟通行为

1、眼神注视:

与人说话时,眼睛要注视着对方,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语言沟通行为,也是一种礼貌,表是你在专注地聆听对方说话。

听障儿童如果没有养成聆听习惯,聆听别人说话的专注力难以持久,与别人说话时就容易出现忽略他人说话或左顾右盼的情况,让人认为他容易分心。除了注意培养聆听习惯和专注力外,家长可以多做示范,比如跟人打招呼时看着对方的眼睛(注意不是看着孩子,家长常常在给孩子做示范时也会只看孩子忘看谈话对象)。此外还可以用语言、手势动作、眼神提醒孩子,或者用物品、玩具等把孩子的目光吸引回来。

另外,家长在和孩子说话时最好位置和孩子尽量接近平行,否则以你们的身高差,他要一直仰着小脑袋注视你还真挺累的。

2、轮替:在游戏中能够轮流,在谈话中能够按次序轮流发言,不抢话。

3、等待:在游戏中能够等待,在谈话中能够等别人讲完后再发言。

在补充资料《0-6岁儿童社交技巧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2-3岁的小朋友已经从游戏中开始懂得轮替及遵守规则。“你一言我一语,等别人说完再说话”是语言沟通的基本规则。

家长可以通过和家人一起做示范、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孩子等技巧帮助孩子熟悉“轮替”和“等待”。注意,培养这两个习惯更需要你对孩子有耐心,如果在练习初期他在和别人交流的过程中仍然有抢话、不做反应等情况,也许只是因为还不是很明白这个规则,不要因为这个批评他“不懂礼貌”,这会打击孩子交流的积极性。

4、使用礼貌问候语:能够使用如“再见”、“早上好”、“谢谢”等礼貌用语。

礼貌问候语可以从平时生活中最常用的短句开始,最管用的教法仍然是示范和应用。通过大量的示范让孩子明白某个特定句子的发音和用途,鼓励他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对于一些比较羞怯的孩子来说,可能发音并不是问题,真正用起来却需要很大的勇气,这种情况很正常,首先家长要作出良好的表率,另外一定要重视鼓励的作用,切忌当场纠正孩子的发音、音量等问题。可以先在家里以游戏的方式和家人、毛绒玩具等做相关的演练,慢慢应用到和不太熟悉的人见面时。

5、问问题

使用问句来获取更多、更丰富的讯息是一项很重要的技能,学会问问题,就相当于拿到了一把主动学习的钥匙。当孩子可以说出两个字的词语时,我们就可以开始教他学习“谁?”“什么?”“在哪儿?”等简单的疑问词,并渐渐扩充成越来越长的问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利用玩具、食物、日常用品等帮助孩子创设使用问句的情景。(比如孩子很想出门玩,悄悄把他的鞋子藏起来,等他问“鞋子呢?”或“我的鞋在哪儿?”)

还有很重要的是,保护好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哪怕他问的问题再幼稚或再奇怪,也请认真回答,如果你也不会,刚好可以向他示范“遇到难题应该怎样一起想办法解决”。

6、主动与他人互动

主动地使用肢体动作或语言与人互动交流,来表达愿望、请求等。通常,宝宝在婴儿期就开始学会用眼神或动作表达自己的愿望。家长需尽可能长时间地陪伴孩子,对孩子保持关注,鼓励、促进他的主动沟通。如果当孩子展露出沟通意图家长却总是没能及时恰当回应,就会使他产生挫折感,减弱主动沟通的意愿或者用哭闹等方式引起注意。

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我们可以逐渐引导他由动作转为多用语言来与人互动。

7、开启话题

开启话题指的是使用适宜的语言引起他人的注意或直接说出想要表达的内容与人进行交流。称呼和问句是开启话题的好办法,除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以外,也可以通过亲子游戏、邀请小朋友一起玩游戏等方式帮助孩子创造需要沟通的情境。

 

二、进阶---八种有效的沟通策略

1、请求重复

当孩子听不清楚或者听不懂说话者的讯息时,能提出“XX,可以再说一次吗?”或类似的要求。这项技能对听障儿童来说尤其重要,孩子渐渐长大后会接触越来越多更复杂的声学环境,当因为噪音或者语速太快没有听清时,能够及时请求重复会很有帮助。

如果孩子还不熟悉这个策略,遇到没听清只会用疑惑的眼神看着你,你可以直接告诉他怎样向你提问,或者找机会和家人向他示范,并说话时有意减小音量或加快语速引导他请求重复。

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已经有了这个意识,可以教他更丰富的请求重复的方式,比如“对不起,我没听清楚,你可以说慢一点吗?”“这里有点吵,你可以大声点再说一遍吗?”

如果他已经很喜欢用这个策略了,请注意帮助他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方式,不可滥用。比如如果是上课时老师对很多同学讲的,此时显然不适合请求重复,可以下课再问。或者别人已经重复了两三遍还是没有听清,比起一遍一遍地问“可以再说一次吗?”“可以大声点吗?”、“请你说慢一点好吗?”或者用“证实部分讯息”的策略也许更有效果。

2、证实部分讯息

证实部分讯息指的是当孩子因为没听清楚或者遗忘,对部分讯息不确定时,能够向说话者求证。在孩子渐渐长大后,这项策略往往比“请求重复”更常用也更好用,因为我们通常只是会遗漏一句或一段话中的某一处或几处信息,如果总让对方重复一整句话并不是很有效和易接受。

比如你说:“周日上午我们和奶奶一起去超市买面包、牛奶、水果和蔬菜。”

如果他没有听清时间,可以问:“我们什么时候去超市?”或者“周日上午去超市是吗?”

如果没有听清人,可以问:“和谁一起去?”

如果没有记住买什么东西,可以问:“我刚才听到你说去超市,要买面包、牛奶,还有什么?”

3、请求说明

当孩子对听到的讯息不明白时,能够请说话者进行解释或说明。比如遇到一个生词或不了解的事物,可以问“XXX是什么(意思)?”“我不太明白你说的XXX是什么意思,可以解释一下吗?”在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使用一些新词汇,或者准备一些他不会玩或不会用的新玩具,新物品,有意识地让他自己探索下,引导他使用“请求说明”的策略。

4、提供说明

针对对方不理解或不明白的讯息给予说明或解释。家长可以选择孩子很熟悉的玩具装作自己不会,然后请孩子“提供说明”,或者邀请小伙伴一起分享他的新玩具,在过程中由孩子自己向小伙伴解释怎么玩。

5、维持话题

聚焦在主要及相关的话题上一回、两回、三回甚至更多回。

6、延伸话题

能够把正在谈论的话题继续下去,不中断。

举例-----

老师:什么声音啊?像小鸟一样。

朵儿:是蛋糕上的那个东西在响,今天是可可的生日,我们吃蛋糕了。

老师:哦?是吗?响声是从哪里发出来的?

朵儿:在垃圾桶里呢,就是那个花。

老师:(打开垃圾桶)真的在垃圾桶里,你送可可什么生日礼物啊?

朵儿:我不知道他今天生日,没准备礼物。

老师:没关系,说一句生日快乐也是礼物。

朵儿:我跟他说了祝他今年天天都开心快乐!

这是一段由响声延伸到关于生日的对话,维持了四回。话题开始是由老师主导,朵儿以回答为主,但也贡献了“今天是可可的生日”等重要信息,使话题维持和延伸下去。

7、转换话题

能够顺利且委婉地从一个话题转换到另一个话题。

例如:

A:“昨天超市打折,我买了好多东西,有水果、蔬菜、面包、牛奶……”

B:“我也买了好多牛奶,基本上每天早餐都要喝。你平时早餐都吃什么?”……

8、分享对话的主导权

不是自顾自地说个不停,能够照顾到他人,给他人发表意见和想法的机会。小龄儿童谈话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不太能照顾他人,是正常现象,打好问问题和倾听的基础,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有意识地引导。

 

三、进阶:可做简单了解的其他高级沟通策略

——能用正式的言语作为问候与道别;

——能用合适的方式引起对方的注意;

——能用适当的言语征询他人的同意;

——能询问更多的信息;

——能给予评论的意见;

——能适当地表达不同意;

——能合适地直接请求对方行动;

——能以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能合宜地表达抗议。


来源:耳朵树 http://www.earmedicalmap.com/tech/show/547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听障儿童 沟通 家长 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