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聋教育大事记一览表

  •  
  • 浏览次数: 632
  •  
  • 发表时间:2016-09-12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1887 美国传教士梅耐德(Mills今译:米尔斯)夫妇在中国山东登州(今蓬莱)创办“启喑学堂”。安妮塔-梅耐德(俗称梅师母,1853-1929)执教。1895年因梅耐德先生去世和美国长老会中止提供经费而一度停办。1897年梅耐德夫人在美国罗切斯特聋校资助下复办。1898年 迁至烟台改名为烟台启喑学堂”,又名梅氏纪念学校(今烟台市聋校)。该校先招男学童,1909年招收女童,1932年设立师范科。

  1892 上海法国天主堂圣母院聋校成立。圣母院神父翻译一些法国聋校课本,引进法国聋校的教学法,对聋哑儿童进行文化知识和圣经教育。课程包括国语、算术、写字、美术、体育以及手工艺等。所用教材与普通小学一样,教学方法则是法式口语教学法,也用法式手指字母作辅助。学生在课内外都用手指语交流沟通。1952年停办。

  1907 安妮塔-梅耐德(Annetta Thompson Mills) 编著出版课本《启哑初阶》一套6本,包括汉字、图画(释义图)、拉丁字母拼音、贝尔音符、指语图、例词和例句。1925年再版。

  1914 浙江杭州之江大学教授周耀先创办“哑童学校”。其子周天孚(聋)在该校任教,是中国第一位聋教师。他毕业于梅耐德夫人的烟台启喑学堂。该校办学2年中断。

  1915 实业家张謇(1853-1926)创办南通狼山盲哑师范传习所。第一期招9人,他们1916年12月毕业。

  1916 11月实业家张謇创办南通狼山盲哑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盲聋合校,也是第一所中国人自己办的持久特教学校。哑科课程包括:发音、语言、修身、历史、地理。盲科课程包括:凸字、音学、修身、国文、历史、地理、手工。该校1952改为公立。

  1918 聋教育工作者制定“赖恩氏手切”指拼国语注音字母,有34个指式,其中32个选自赖恩氏手势(J. Lyon)

  1919 杜文昌(1882–1967)创办北平聋哑学校,1946年更名为华北聋哑学校,寄宿制。校训是“做有用人”。杜校长曾在烟台启喑学校师范科学习,信基督教,学校师生饭前念谢饭词。学校教文化知识和劳动技术,开设过手工作坊式的工厂,有纺织科、木工科、化学科、印刷装订科、打字科、缝纫科、编织刺绣科、园艺科、石印木刻和美工科等。该校1951年12月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北京第二聋校。

  1922 上海中国耶稣教自立会全国总会会长俞宗周创办惠爱聋校学校。该校宗旨为“教育聋哑子女能通语言文字,具有实业之技能,俾得自立谋生”。1926并入英国传教士傅兰雅开办的上海福哑学校。

  1922 成都中西慈善团盲哑学校成立,该校1939停办,1941恢复办学校名为成都基督教盲哑学校。

  1926 英国传教士傅兰雅(1839-1928,John Fryer 约翰-费顿耶尔)创办上海福哑学校(后更名为上海二聋,又改为上海聋人中学)。课程设有:国语、发音、英文、珠算、常识、图画、手工、体育等。低年级发音课用的是贝尔字母,中、高年级英文课用美式单手英语手指字母,其他课程用的是一般手势语和板书。聋人教师周天孚、李定清、戴病龙、蔡润祥执教。顾联珏(顾朴)、戴天赞(戴目)、吴铭钧、沈祖治、冒怀苏等在该校读过书后来在别的学校当老师。

  1927 南京市立盲哑学校,是中国第一所公立特教学校

  南京聋校办过中学班,聋人有机会进大专院校国立艺专和武昌艺专学习美术专业。

  1928 天津聋校成立

  1929 苏州吴县士绅张仲仁捐庚午济贫会之款1000元,开办(苏州)吴县救济院盲哑学校。开设音乐、党义、国语、文字、常识、数学、图画、体育、工艺等课程。学制4年。1937年学校毁于战火

  1944年聋人吴北樵和章仲山重新开办吴县聋哑学校教学班。因经费困难,1945年2月,吴县中药业工会接办,同年3月筹款再度发起开设聋哑学校,校址在中正路大关帝庙内,学校教育宗旨是:“对学生薄施以相当知识,教授有用之技,使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熏陶,日后可以独立自主”。1947年9月为纪念创办人张仲仁先生,校名改为”吴县中药业职业工会私立仲仁聋哑学校”。

  1949年苏州解放,学校被定名为苏州市聋哑学校,1990年香港杨畹珍女士捐资在校设盲童教育部,学校由此更名为苏州市盲聋哑学校。

  1929 烟台启喑学校校长安妮塔-梅耐德病逝,其外甥女安妮塔-卡特(当时称葛爱德,Anita E. Carter,曾任美国加劳德特大学教授) 接任校长。学校设有学前预备班和小学班。学前班的课程有口令课、常识课、识物课、游戏课等,以发音识字为主,预备班用的是学校自编自印的《启哑初阶》共6本。。小学班与普通小学课程一样(音乐课除外),另加授会话课和手工劳作课。手工劳作课中学习缝纫、编织、木工、园艺、烹调等,年龄大的学生学习养蚕、缫丝。

  中文线装书《梅师母略传》由烟台中华民国启喑学校编印,葛爱德序。该书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聋校收藏。英文题目是 Sketch of the Life of Annetta Thompson Mills Founder of The Chefoo School for the Deaf by Anita E. Carter

  1929 雷静贞(1903-1989)创办福建古田聋哑学校。她曾于1928年在烟台启喑学校师范科学习。

  1930 上海聋教育工作者重新制定《国语注音符号发音指式》,有37个指式。

  1931 聋人龚宝荣(1910-1973)创办杭州吴山聋哑学校。这是第一所中国聋人创办的聋校。初办时分美术与普通两科。1931年8月合为普通科,按普通小学学制,分前期4年和后期2年。课程设:应用文(包括国语、尺牍、会话、问答、书法)常识(包括党义、自然、手切、速记)、数学(包括算术和珠算)、艺术(包括中国画和西洋画)、工艺、簿记、体育。办学经费主要有校董捐助并向群众募捐。龚宝荣首创注音符号手切,40个指式,编写《手切课本》于1935年经教育部核准公开发行。1936年2月增设高小毕业后补习教育,2年制。一是程度与初中师范科目相当的补习教育,目的是为供给各省各县救济院盲聋班助教及各机关社会服务之用,二是程度与初中艺术科相当的补习教育,目的是为培养专门艺术人才,促进社会美德。并附设工读班,救济贫寒聋哑青年,教授各种生产技能,以养成自立。课程设有国语、算术、体育、园艺、藤工、木工、印刷和缝刺。

  1934 北平市立聋哑学校成立(后更名为北京一聋),吴燕生(1900-1958)担任校长。职业课只有“簿记”(会计),1947取消簿记开设缝纫和纺织两个职业班。

  1934 作家郁达夫参观吴山聋校,题词“聋者能听,哑者能言,天下无废人矣”

  1935 吴燕生撰写《聋教育常识》自费在北京出版,免费发行。这是中国第一本论述聋教育的专著。全书25页,包括:自序、中国聋教育及聋哑本身之问题、聋教育之方法、关于聋哑儿童应有之教养等。吴燕生曾留学日本2年。

  1936 长春聋校成立

  1937 昆明聋校成立

  1937 聋人何玉麟(1906-?)创办中华聋哑学校。学校用手势语教学,不用手指语“手切”。学校有一年的预备班,教他们看图识字和手势语,最简单的、基本的日常生活用词,和简单的短句。1-6年级用复式教学。该校1956年收归公办更名为上海四聋。

  1937 5或 6月 杭州余淑芬(1920-)、孙祖惠(1906-1975)、余长森和章春坡四人创办聋人自编自校自印的第一期《聋哑青年》期刊。

  1937?1938? 中华聋哑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由中华聋哑学校校长王逊(?-1939)主持,余淑芬、孙祖惠、余长森和章春坡4位《聋哑青年》期刊编辑出席,会刊《喑铎》报道聋人动态,发表聋人作品,是不定期刊,由王逊主编后由孙祖惠接替,一年后因缺乏经费而停刊。

  1938 辽源聋校成立,上海哑青学校成立(今上海三聋)

  1939 烟台启喑学校校长卡特女士返回美国,栾雪琴接任校长。

  1940 3月无锡三位聋人钱天序、陈祖耕和许廷荣创办惠喑聋校(后更名为无锡市聋校)

  1940 聋人刘翔云创办太原聋哑职业学校

  1941 聋人周天孚创办杭州聋校,邀其妹周?真出任校长,自己人副校长兼教导主任。沈阳聋校、重庆聋校成立

  1944 聋人李定清创办上海光震聋校(今上海一聋)

  1944 3月四位聋人戴天赞(戴目)、费耀奇、杜家瑞和蔡润祥在常州创办武进县民众教育馆聋哑教育班。10月挂牌第一次招生18人。1945年更名为武进县立聋哑学校,1949年更名为常州市聋校,为6年级毕业生开设工艺科。学制3年。只办了一届。工艺科美术专业,请上海聋画家沈祖诒和吴铭钧执教。工艺科学生也学文化课,采用普通中学的语文、政治、历史课本。

  1945 常州聋人吴一鸣创办“致用聋哑学校”,担任校长。

  1945 青岛聋校成立

  1946 聋人蔡润祥和陈希聪创办温州聋校、

  1946 聋人麦藻华创办广州聋校(后停办)

  1946 聋人郝梦麟创办开封聋校

  1946 聋人孙民生创办沈阳中正聋哑学校(1948停办)

  1947 聋人章春坡(1914-1984)创办宁波聋校,1956该校由国家接办

  1947 贵州安顺聋校

  1947 聋人陆君欧和王洪景创办江都聋哑学校(今扬州聋校)

  1947 聋人杨时贤和杨智贤创办汉口四智聋哑学校,1956合并成武汉一聋

  1948 聋人周正宁创办芜湖聋校

  1948 济南聋校成立

  1948 聋人王振道到绍兴县盲哑学校任教,创办绍兴市聋哑学校1951年正式成立。

  1948 聋人王祖谦创办吉林聋校

  1949 聋人左义文和朱礼贤创办嘉兴聋校

  1949 聋人孙祖惠创办杭州华东工艺聋哑学校(后与吴山聋校合并成杭州聋校)

  1949 聋人王幽人创办永康聋校

  截止于1949 年解放前,中国有42所盲聋哑学校,在校学生近2400人

  1951 10月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其中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并应设立聋哑、盲目等特种学校,对生理上有缺陷的儿童、青年和成人施以教育”。

  1953 2月中国聋人福利会在北京成立。其宗旨是协助政府联系广大聋哑人群众,为聋哑人福利服务。中国人民救济总会秘书长伍云甫为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林士笑、余益庵(重听) 、吴燕生、马志远、陈驰(聋人)(后来增补洪雪立)(聋人) ,吴燕生兼总干事。

  1953 在上海聋哑儿童学校分设的初中文化补习班改办“技术班”,3年制,开设木工和实用美术两科,实用美术包括印染图案、电影动画和玩具制造三个专业。

  1953 教育部盲聋哑教育处成立

  1954 8月 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聋哑学校语文教学座谈会,会议确定推行口语教学是我国聋哑教育改革的方向。

  1955 教育部盲聋哑教育处组织教育专家为口语教学实验班编写一、二年级课本

  1955 祖振刚(聋)在美国加劳德特大学获得学士学位(社会学),毕业后在新加坡聋校当副校长,1956年回国在上海青技和上海一聋任教。

  1956 上海聋哑青年技术学校正式成立,由1953年成立的技术班扩展为中国第一所聋哑青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先后增设部分专业例如:广告装潢、摄影、家具、工模、车工、钳工、缝纫、师训等科。1982年起学制由3年改为4年。

  1956 起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聋校各年级语文和数学两种课本。

  1956年 8月在北京举行口语教学实验工作汇报会,提出向苏联学习口语教育是我国聋哑教育实行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北京(一聋和二聋)、上海、哈尔滨3市4所聋校在新招的班级中进行重点实验。

  1956 11月教育部发出《关于盲童学校、聋哑学校经费问题的通知》,对特殊学校的各种费用做出高于同级普通学校的规定。在《关于普通教育、师范教育事业工资改革的指示》中规定,对盲聋哑中小学的教员、校长、教导主任在标准工资外,另外加发15%以示鼓励。

  1956 教育部颁布《聋哑学校手势教学班级教学计划表(草案)》。科目包括:语文、算术、自然(7-10年级)、地理(7-10年级)、历史(7-10年级)、律动(1-4)体育(5-10)、图画(1-6年级每周1节)、手工劳动(1-4年级)和职业劳动(5-10年级)。

  1957 4月教育部颁布《聋哑学校口语教学班级教学计划表(草案)》。科目包括:语文(含阅读、看话、作文、语法5-10年级和写字1-6年级)、算术、历史(7-10年级)、地理(7-9)、自然(6-9)、体育、图画(1-6年级每周1节)、手工劳动(1-4年级)和职业劳动(5-10年级)。

  1957 教育部颁发《办好盲童学校、聋哑学校的几点指示》,规定盲校小学学制为 6年,聋校学制为10年。盲童、聋童入学年龄为7~11岁。并对办校方针、编制、教学改革等提出了要求。

  1958 年2 月特教工作者和语言文字工作者制定《汉语拼音字母方案(草案)》

  1958年 7 月29日,中国聋人手语改革委员会成立。中国聋哑人福利会副主任洪雪立为主任委员,周有光、顾朴为副主任委员。手语改革委员会在制订汉语手指字母方案和聋哑人通用手语方面发挥了作用。 1963年手指字母方案正式公布施行后,手语改革委员会停止了活动。

  1958 年9月28日 中国首次庆祝国际聋人节。

  1958年 11月由中国聋哑人福利会举办的中国聋哑教育师资讲习所开学。到 1959年 9月,先后举办三期培训班,一面提高在职聋校教师,一面培训新的聋教师资。

  1959 教育部盲聋哑教育处专员洪雪立(聋,1901-1971)发表《新中国聋哑教育十年成就》

  1959 年2月《汉语拼音手指字母方案(草案)》在全国各地试行,1963年10月修正定案,12月公布施行。

  1959年 7月27日,内务部、教育部发出《关于施行规范化”聋人手语”的联合通知》,并先后出版四辑《聋哑人手语草图》。

  1950年代中期至1960年代后期 大陆大规模兴起一场用针灸治疗聋哑病的活动。起初由部队派医疗队到聋哑学校免费为聋童治疗,随后由学校的卫生保健人员或教师接替继续治疗。

  1950年代末 中国聋哑人福利会组织聋人手语改革工作,在北京、武汉、青岛、南京、沈阳、哈尔滨、兰州、成都、广州、昆明等11个城市建立手语工作站。《中国聋哑人通用手语草图》出版

  1960 5月20日,中国盲人福利会、中国聋哑人福利会合并。中国盲人聋哑人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359人。余益庵同志作了题为《关于盲人聋哑人工作报告》。会议通过了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领导机构。余益庵任协会主任委员,黄乃(盲人)、孟静之(盲人)、洪雪立(聋人)、陈驰(聋人)任副主任,高步青为秘书长,李正为副秘书长。

  1960 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制定《关于修订聋哑人通用手势语工作方案》,提出结合使用手指字母修订手语符号的原则:不便使用形象化动作来表达的词,用指语字母;常用词和短语用,用指语缩写法;手指字母与形象化比画结合的方法。

  1960 年代 《聋哑人通用手语图》出版4辑

  1963 12月 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报内务部、教育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公布施行《汉语拼音手指字母方案》

  1964 7月第二届全国盲人聋哑人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254人。会议听取协会代主任黄乃《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报告》,副主任洪雪立《关于组织福利工作的报告》,讨论并通过副主任孟静之《关于修改协会章程的说明》。选举产生了第二届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委员会 。熊开荆为主任委员,孟静之(盲人)、黄乃(盲人)、洪雪立(聋人)、陈驰(聋人)为副主任。

  1965 中国(港、澳、台除外)有盲聋学校266所,在校学生23000人, 教职工4000人,其中专任教师3000人。

  1966-1977 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因文革动乱停止活动

  1971 4月周恩来总理陪同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视察北京三聋,鼓励聋学生学会一技之长。

  1974 7月语言学家周有光和北京第四聋校教师沈家英设计声韵双拼的《汉语手指音节》指式图,是在《汉语手指字母方案》基础上增加20个指式,使用时右手打声母、左手打韵母,双手配合同时打出,一次即打成一个完整汉语音节。

  1975 在北京四聋试用《汉语手指音节》,后向全国推广。

  1976 中国(港、澳、台除外)有盲聋学校269所,在校学生29000人。

  1977 起重新编写聋校课本并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数学、语文、日常用语等课本以及律动和体育两种试用课本。其他学科参照使用普通学校课本。聋校课本主要编写原则是:根据聋生学习知识、认识事物、形成语言的特殊性,加强直观性,采用大量插图;增加准备课,减小知识递进坡度;重视培养语言能力,课文加注汉语拼音;增强巩固性,加大作业量和练习的多样化等。

  1978 李石涵(1919-1993,聋)筹备重建中国聋人协会。他曾是外交官和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1979 《中国聋人》创刊。11月15日,民政部批复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关于编辑出版〈中国聋人〉杂志的报告》,同意成立《中国聋人》杂志社,该刊暂不定期,发行对象为全国聋哑人和从事聋哑人工作的单位。 1980年2月出版《中国聋人》创刊号 (季刊),闻大敏(聋)担任编委。1982年改为双月刊, 1986年1月改为月刊,更名为《盲聋之音》。

  1979 2月1日,民政部发出《关于恢复和建立盲人聋哑人协会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协会逐步恢复工作。

  1979 5月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编辑出版了《中国盲人聋哑人》画册,宣传建国 30年来盲人聋哑人工作的成就,共印一万册,主要作为赠送国外盲人聋哑人组织、华侨、国际友人和知名人士,以及来我国访问的外国代表团或个人的礼品,或作为交换的宣传资料。(1985年再版)

  1979 8月3–13日 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手语工作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手语翻译、聋校教师约20人参加。

  1979 修订《聋哑人通用手语图》原4辑改为2辑,出版新编的第3 辑

  1979 教育部下发适用于城市的《全日制八年制聋哑学校教学计划(征求意见稿)》,课程包括:思想品德(3-8年级每周1节)、语文(含语文初步、语言技能、叙述、作文、阅读、写字)、数学、常识(4-8年级每周2节)、律动(1-3年级)、体育(4-8年级)、图画(1-6年级每周2节)、手工劳动(1-4年级)和职业技术(5-8年级)。课外活动包括:体育活动(每周2节)、课外小组活动(每周1节)以及校班团队活动(每周2节)。聋校有全国统一教材。

  1980 教育部重新设立特殊教育处,属于初等教育司(后更名为基础教育司)领导。

  1980 教育部组织聋校搞三项实验:“发音教学、因材施教、个别指导、分类推进”,“通过思维形式的飞跃、发展聋儿语言、提高写作水平能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强练习、提高课时利用率”。

  1980 4月 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重新成立,召开第三届盲人聋哑人代表大会

  1980 9月北京第四聋校在8年小学基础上增设3年制中学班,1984年该校中学班正式改为职业中学班, 1992 正式改为职业高中, 1997增设普高班。

  1981 黑龙江肇东师范学校办四年制特教师资班。

  1982 10月18–26日 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手语工作会议,来自全国各地30多位手语专家和研究人员、聋校教师、手语翻译等参加。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副主席李石涵主持会议,并发表《当前手语改革的主要任务》的讲话。出版第4辑《聋哑人通用手语图》。

  1982 11月11日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会在江西南昌成立。它是我国特殊教育的群众性专业学术团体。其宗旨是:团结全国特教工作者,研究盲、聋、智力残疾人教育,促进特教科学的发展,提高特教质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第一届理事会推举李掬为理事长,李枚子、朴永馨、银青络为副理事长,李宏泰为秘书长

  1982 银春铭著《聋人的教学与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3 4月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就手语翻译人员津贴问题复函云南省盲聋哑协会,原则同意从事手语翻译的协会专职干部享受15%的特教津贴。

  1983 9月,中华聋儿语言听力康复中心在北京成立。它是对聋儿进行康复、听力语言训练的研究与指导机构。

  1984 5月22日,中共民政部党组就关于在电视台试办为聋哑人服务的手语和字幕节目一事向中宣部写报告。6月4日,中宣部批复同意此报告。

  1984 《中国聋人》更名为《盲聋之音》,9月出聋人专刊。闻大敏(聋)担任编辑部副主任。

  1984 教育部制定《全日制8年制聋哑学校教学计划》

  1985 2月25日 教育部、国家计委、劳动人事部、民政部发出《关于做好高等学校招收残疾青年和毕业分配工作的通知》[(85)教学字004号],要求各地教委、高招办在招生工作中对生活能够自理、不影响所报专业的学习及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的肢体残疾(不继续恶化)考生,在德、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应仅因残疾而不予录取。

  1985 4月6日,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向中共中央办公厅报送”对《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的几点修改意见”,提出将特殊教育纳入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轨道。

  1985 上海盲人聋哑人协会组成编辑小组,修订4辑《聋哑人通用手语图》

  1985 朴永馨 《聋童教育概论》,1992年 修订,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5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正式向全国招生,是中国第一所中等特殊教育师范学校。

  1985 国家教委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同设立“残疾人自学成才奖金”。

  1985 11月26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设立“优秀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奖励基金”。民政部、国家教委联合发出《关于表彰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的通知》。

  1986 3月7日,民政部就工资制度改革后,继续执行聋哑人手语教师和翻译干部15%特殊津贴一事给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办公室写报告。6月4日,民政部将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办公室同意该报告的复函转发全国各地协会。

  1986 4月10日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先后发出《关于举办聋儿家长函授班的通知》

  1986 9月北京第四聋校中学毕业生杨军辉被保送到北京西城区师范学校,学习4年普师。这是师范学校首次招收艘聋人学生并为聋校定向培养聋人教师。

  1986 9月1日至6日,民政部、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联合举办了全国首届聋哑人表演艺术录相比赛。全国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90名聋哑人参加演出,先后送录相节目121个。?

  1986 9月17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领导的综合性出版机构—-华夏出版社,经国家出版局批准成立,并举行成立大会。

  1986 12月10日,经民政部、国家体委批准,中国聋人体育协会在北京成立。它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领导下的聋人群众性体育组织。聋人体协主席为富志伟(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副主席),副主席为郭燕生(国家体委处长)。协会成立后,加入了国际聋人体育联合会(CISS)。

  1986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开办特教班

  1986 傅逸亭和梅次开合著《聋人手语概论》由学林出版社出版

  1986 4月22日 《中国义务教育法》通过

  1986 季佩玉著《聋哑学校语文教材教法》,中国盲文出版社

  1987 朴永馨著《缺陷儿童心理学》科学出版社

  1987 中国听力残疾分级标准,划分聋和重听两类,聋有两级:一级聋听力损失程度大于91分贝,二级聋听力损失程度介于71和90分贝之间;重听也分两级:一级重听听力损失程度介于56-70分贝之间,二级重听听力损失程度介于41-55分贝之间。听力损失程度是指500赫兹、1000赫兹和2000赫兹三个频率的听力损失平均值。若双耳听力损失不同,以听力损失较轻一耳为准。

  1987 4月1日零时开始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在各级政府直接领导下,民政、卫生、统计部门、残疾人组织通力合作,组织420个调查队、10815名队员和3万余名干部、陪调员共4万多人,逐村逐户认真调查登记,至5月中旬全部完成入户调查、复查和调查质量的抽查任务。经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手工和机器汇总数据,对调查质量进行综合审核。这次调查采取概率比例抽样方法,在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抽取424个县(市、市辖区),再逐级抽取乡(镇、街道)和村民(居民)委员会,共3169个调查单位,平均每个调查单位500个左右。全国共调查了369816户、1579314人,调查总人数占全国当年总人口数1.50‰。住户调查员入户见面153745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97.35%;按照《残疾人筛查表》筛出可疑残疾人17688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1.20%。眼科、耳鼻喉科、儿科、骨外科和精神科医生分别对筛出的可疑残疾人逐个进行检查、诊断,并按分类的《残疾标准》确定残疾人和划分残疾等级。

  这次调查结果:有残疾人的家庭66888户,占调查总户数的18.10%;确定视力、听力、言语、智力、肢体、精神病五类残疾和多重残疾共7734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90%。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及各占调查总人数的比例分别是:听力言语残疾26516人,占16.79‰;智力残疾15233人,占9.65‰;肢体残疾11304人,占7.16‰;视力残疾11303人,占7.16‰;精神病残疾2907人,占1.84‰,多重残疾10080人,占6.38‰

  根据调查结果类推中国有6000万残疾人,其中听力言语残疾2057万人,智力残疾1182万人,肢体残疾877万人,视力残疾877万人,精神残疾225万人,多重及其他残疾782万人。

  1987 5月22–26 日 在山东泰安召开第三次全国手语工作会议。国家教委基教司周德茂、国家语文工委史定国等40多位代表出席。大会讨论《中国手语》书稿,将《聋哑人通用手语图》更名为《中国手语》,编辑组组长是富志伟。

  1987 10月 中国教育学会特教研究会在烟台聋校举行中国聋哑教育100周年纪念活动。该校创始人梅耐德夫妇Mills 家族后代出席

  1987 《中国手语》初稿发至各地盲人聋哑人协会征求意见。

  1987 9月 吉林省长春大学成立特教部,招收聋、盲、肢残学生,开设美术、按摩和会计专业。后改为特殊教育学院面向全国招收盲、聋和肢体残疾学生。现有艺术设计(本科)、针灸推拿学(本科)、会计学(本科)、美术学(专科)、音乐表演专业(专科)。

  1988-1992 中美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合作项目,中残联与美国全球2000发展基金会合作。

  1988 1月 辽宁教委创办《特殊教育》(季刊),这是中国首家特教期刊。

  1988 王效贤和王明泽著《聋校教育学》吉林教育出版社

  1988 3月5日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邓朴方担任主席,总部设在北京

  1988 6月27–30 日 北京国际特殊教育会议召开,这是中国首次举办国际性特教会议。

  1988 在北京第三聋校创办残疾人职业高中,招收聋、肢残青年,设有美工、服装、电脑打字等专业,学制3年。

  1988 9月,中华聋儿语言听力康复中心更名为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设有医疗门诊部、语言训练部、咨询函授部、科技研究室,它集医疗、教育、科研一体,是综合性康复研究机构。

  1988 10月13日,经国家教委批准,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属于国家级特殊教育科研机构。

  1988 11月18-23日 国家教委、民政部、中国残联在北京召开建国以来首次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着重研究在残疾少年儿童中实施义务教育的指导方针、发展规划、需要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会议文件《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见》1989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转发各地各部门贯彻执行 (文件http://www.cdpf.org.cn/zhengce/xg-j…端姘嗑投链胧??/a>

  1988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特殊教育研究室成立,陈云英博士担任研究室主任

  1989 1月宣布中国残疾人杂志社成立,《盲聋之音》杂志更名为《中国残疾人》(月刊),设有残联工作、康复园地、特教园和残疾名人传等栏目。9月刊为聋人专刊。闻大敏(聋)担任副编审。

  1989 国家教委委托北京、江苏、山东、河北、甘肃等8省、市开展盲、聋、弱智儿童随班就读实验,并先后在无锡、昌平、石家庄、昌乐、佳木斯召开现场会或研讨会。

  1989 10月 《特殊教育经验、文件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汤盛钦和银春铭翻译《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原著者:Samuel A. Kirk & J. Gallagher( 1962), Educating Exceptional Children,4th ed.), 天津教育出版社

  1989 11月13日至17日,全国残疾人三项康复工作办公室教材组组织来自全国教育、卫生系统多年从事聋儿检测、聋儿语训、聋儿教育的专家、教授,召开了聋儿语训教材研讨会,研讨了编写我国聋儿语训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起草了聋儿语训机构教学计划(征求意见稿)。会议还组织代表参加了天津第一聋校的聋儿学前语训现场会。

  1989 11月16日 国家教委颁发《中等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教学计划(试行)》,内容包括:培养目标、适用范围、时间安排、课程设置、教育实践、课外活动等。

  1989 11月22日,中国残联与国家教委联合召开了第二次聋儿康复教育工作协调会,研究协调了聋儿康复教育目前急需解决的经费、试用教材、师资力量及后续教育等问题。

  1989 12月6日 国家教委颁发《高等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草案)》,内容包括:培养目标、学制和招生、时间安排、学分、课程设置5部分。

  1990 国家教委颁布《全日制聋校课程计划(试行)》,规定聋校学制为9年,每个班10–14人。。

  国家规定课程包括两类:学科类课程包括:思想品德(1-6年级每周1节)、思想政治(7-9年级,每周2节)、语文(含语言训练、阅读、叙述、作文、写字)、数学、自然常识(3-6年级每周1节)、社会常识(4-9年级)、理科(7-9年级每周2节)、律动(1-3年级)、体育(4-9年级)美工(1-6年级)、劳动(1-4年级)和劳动技术(5-9年级);活动类课程包括:晨会(每天10分钟)、班团队活动、体育锻炼、兴趣活动或个别矫正(二者择一)。地方安排课程:1-6年级每周1节,7-9年级每周3节。

  (注)标题变化:“教学计划”改为“课程计划”,”聋哑学校”改为“聋校” 。

  1990 5月中国聋人协会编辑的《中国手语》华夏出版社出版发行,共分15大类,收词3330条。此书出版标志中国手语被正式承认为一种语言(邓朴方1997年10月接见世界聋盟会主席时提到)。

  1990 在聋校、幼儿园、福利院、普通小学、社区和家庭设立挺立语言训练点630个,使用聋儿康复机构教学计划和大纲,统编试用教材《学说话》(1-4册)。《学说话》每册40课,包括训练说话内容和练习,图文并茂彩色印刷,由朴永馨主编,适用3-7岁聋童早期教育,华夏出版社出版。

  1990 周弘和周婷婷《从哑女到神童》哈尔滨出版社

  1990 7月25日,首届全国聋童夏令营开营式在圆明园举行,

  1990 叶立言著《聋校语言教学》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0 李宏泰和许海嬴《聋哑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初探》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0 原天津聋校教师王助理女士在美国加劳德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教育行政管理),定居美国。

  1990 12月28日 《中国残疾人保障法》通过,1991年5月15日施行。

  1991 北京第三聋校职高美术教师梅芙生(聋)被评为北京市特级教师。

  1991 民政部、中国残联主编的《中国残疾名人辞典》出版发行。

  1991 5月19日,第一个法定的全国助残日举行。

  1991 6月24日至7月3日全国三康办在合肥举办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师资班。

  1991 7月23日,邓朴方主席会见世界聋人联合会主席安德森夫妇。

  1991 9月大连盲哑学校毕业生李颖和营口聋校毕业生孙翰林被保送到辽宁营口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学习4年特殊教育。该校1990年成立,是首次在特殊教育师范专业或院校招收和培养聋人做教师。

  1991 10月4日,民政部、国家教委、国家语文工委、中国残联联合发出《关于在全国推广应用〈中国手语〉的通知》([91″>残联宣字第138号),要求各地残联在集会和电视节目等公开场合,必须使用《中国手语》;各地聋校在教育、教学中应使用《中国手语》;高等师范院校特教专业、中等特教师范学校应将《中国手语》列入教学内容之一。

  1991 10月10日,北京电视台举行残疾人《手语一周新闻综述》座谈会。该手语新闻节目1989年5月7日在北京电视台开播,每周一次,请聋校教师担任手语翻译。

  1991 由民政部、国家教委、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国残联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国推广应用《中国手语》

  1991 天津大学机电分校办聋人大专班

  1991 12月15日由中国残联和国家教委委托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主办的全国特殊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培训班在重庆结业。这是中国残联与美国卡特2000年基金会的合作项目之一。?

  1992 6月全国聋校分类教学研讨会在天津召开。国家教委发布的《在聋校开展分类教学》的通知中说明“分类教学是“根据聋生的听力、语言状况和其他方面的差异,采取相应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补偿缺陷,充分地利用和发挥其潜能,使其受到适合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教育”。北京一聋提出分类教学的四大原则:评估为先、注意实际、兼顾性和动态性;以及三级分类的方法。第一级分类指对同期入学新生和同年级聋生根据他们的听力、智力、语言、听能等差异分快慢班,或听力班、全聋班、重听全聋混合班、聋和弱智综合班。第二级分类是对同一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或分层。第三级分类是在班级分组教学的前提下进行个别教学。

  1992 朴永馨 主编《特殊教育概论》(中等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教学用书),华夏出版社

  1992 8月 江苏教委主办《现代特殊教育》(双月刊)创刊。

  1992 上海徐汇区业余大学办聋人美术大专班。

  1992 11月23日至27日首届全国聋儿康复社区家庭模式研讨会在吉林长春举行。会议重点对建立和推行聋儿康复社区家庭模式问题进行总结交流研讨

  1992 12月3日亚太区残疾人十年会议举行特别会议,庆祝第一个国际残疾人日。

  1993 2月1–4 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在哈尔滨召开会议,发布《哈尔滨宣言》

UNESCO Regional Seminar on Policy, Planning and Organization of Education for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with Special Needs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1993 5月25日,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举行开业典礼。

  1993 国家教委颁布新的《全日制聋校课程计划(试行)》,重新编写聋校教材并于1996年秋季起使用。

  1993 8月国家教委颁发《中等特殊教育师范学校专业课教学大纲(试行)》,科目有特殊教育概论、聋童心理学、聋童教育学、手语基础、耳聋预防及康复、聋校小学语文、数学、常识教学法等。

  1993 李慧聆主编《听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手册》华夏出版社出版

  1993 8月在哈尔滨召开中国手语新增词手势动作审定会议,通过将2266个新增词及手势动作,做为《中国手语》(续集)出版。续集沿袭《中国手语》正集的体例,除有分类目录、音序索引外,另加英语索引。《中国手语》(续集)是《中国手语》正集的补充,它侧重经济和文化教育方面。编纂过程中参考了国际手语,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手语,其中所有国家名称,均采用国际手语的打法

  1993 中残联与教育部在南京试办聋人普通高中

  1994 制定《残疾人教育条例》

  1994 4月 中央教科所特教室主办《特殊儿童与师资研究》(季刊)创刊,1996年4 更名为《中国特殊教育》

  1994 5月 国家教委在江苏盐城召开“全国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会议”,颁布《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

  1994 6月唐英(聋)在南昌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图书情报)并继续读硕士研究生(计算机科学),杨军辉(聋)在首都师范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中文教育)

  1994 7月 国家教委颁布《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主要内容包括盲、聋、弱智三类学校的选址与规划、校园用地面积指标、校舍建筑面积指标和校舍建筑标准。

  1994 8月 《中国手语》(续集),华夏出版社,

  1995 张宁生主编《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华夏出版社出版

  1995 朴永馨主编 《特殊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6 朴永馨主编《特殊教育辞典》,华夏出版社

  1996 戴目(聋)编《多国手语拾掇》

  1996 爱德基金会和南京聋校办起聋儿双语班。聘请聋人教师张慈道和杨晓华,与健听教师共同执教。

  1997 陈华铭、何留和李梦江在天津理工大学本科毕业(机械)。三位都是聋人,曾于1992-1995在天津理工大学特教部学习,后升到本科班与健听大学生同班上课。

  1997 天津理工大学特教部更名为天津聋人工学院,面向全国招生,招生对象为具有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的聋生或聋哑青年。现设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计算机应用、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制三年。

  1997 唐英(聋)在南昌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98年到上海交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97 《自强之歌》华夏出版社,收入全国自强模范事迹,其中聋人有唐英、洪泽、杨洋等。

  1997 10月世界聋盟主席Liisa Kauppinen率团访问中国,参观北京、天津和上海的聋校及天津聋工学院。世界聋盟会会刊1998年6月报道此访华活动,题为“ Eastern Red”。

  1998 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试办聋人装潢广告设计专业大专班,27名聋生入学。2000年与北京一师特师部合办为特教学院。

  1998 颁布《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

  1998 张茂聪等《中国聋人手语与语言基础》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 朱操发表《推进聋校素质教育重在观点转变》(刊登于《南京特师学院》98第3期),提出把聋校培养目标由“残而不废”转变成“残而有为”,要把教育思想由“补偿论”转变为“潜能论”。他认为“残而不废”和“缺陷补偿”实质上是一种期望值低、消极和不平等的观点。

  1998 大连聋校接待美国加劳德特大学教育系2位聋人硕士生实习(L. Hussey & D. Sicoli),大连电视台采访拍摄电视纪录片《来自无声世界的报告》。她们的实习报告论文发表在美国聋教育期刊,题为 Removing Barriers and Building Bridges (移开障碍和搭起桥梁)。

  1998 辽宁师大教育系残疾学生周婷婷(重听)和王铮(盲)主演电影《不能没有你》。

  1999 天津聋人工学院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国立聋人理工大学建立姐妹大学友好关系。

  1999 赵锡安著《中国手语研究》华夏出版社出版

  1999 戴目和宋鹏程(聋)编著《梦圆忆当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9 仰国维(聋)在美国依阿华州大学获得学士学位(美术),2000年进罗切斯特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1999 李颖(聋)在辽宁师范大学获得学士学位(特殊教育),同年到美国加劳德特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1999 孙翰林(聋)在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系本科毕业,在广东顺德启智学校担任教师教聋学生。

  2000 4月电影《漂亮妈妈》是由著名电影演员巩俐和聋哑儿童高忻主演的一部反映一位普通女工含辛茹苦地抚养和教育聋哑儿子的影片

  2000 昆明聋儿康复中心和英国救助儿童会合作办聋儿双语班,聘请聋人做教师。

  2000 8月14日至18日,第五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比赛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南京聋校教师张晓华、聋人大学生胡可获得金牌。

  2000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成立,其中的高等职业教育系和公共管理系面向全国招收残疾学生。高等职业教育系内设艺术设计专业(本科)、装潢广告设计专业(专科)、按摩专业(专科)、办公自动化专业(专科)和园林专业(专科)。考生报名后参加由学院命题的招生考试。

  2000 杨军辉(聋)在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国立聋人理工大学获得教育硕士学位,同年到美国加劳德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2000 周婷婷(重听)在辽宁师范大学获得学士学位(特殊教育),2001到美国加劳德特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2000 5月 中国特殊需要在线 网站开通 www.specialneeds.org.cn

  2000 6 月14-17日在西安召开中美教育结伴研讨会

  2000 9月 江西省聋人何盛华创办(私立)九江博爱聋校,聘请聋人做教师。

  2000 在普通高等院校中开办了招收残疾人的系或班的院校,如:上海美术学院、江苏金陵职业大学、湖北荆门大学、郑州的中州大学、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等

  2000 宋鹏程(聋)著《聋人世界寻旧踪》,内部发行

  2000 张宁生主编《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0 季佩玉等《聋教育教师培训教材》中国盲文出版社

  2000 朱操《特殊教育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Alison Callway《中国聋童》美国加劳德特大学出版社

  截至2000年底 全国有特殊教育学校1648所,在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4567个,在普通班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有45.9万人,在校学生总人数为58.9万人

  2001 4月14日教育部、民政部和中国残联在京联合召开第三次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总结”九五”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绩和经验,部署”十五”期间及今后一个时期特殊教育工作。

  2001 高等教育国际网(PEN-International)成立,天津聋人工学院参与。http://www.pen.ntid.rit.edu/chineseindex.php

  2001 公映大连电视台赴美拍摄的中国聋人留学生周方、房晓红、李颖和杨军辉在美国加劳德特大学学习工作的纪录片《与无声处》。

  2001 李颖(聋)在美国加劳德特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教育),2002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拉马尔大学读博士学位

  2001 9月21日北京联合大学听力语言康复技术学院揭牌仪式暨200l级新生开学典礼在京举行。首批招收的100名新生,将通过两年的学习,取得大专文凭,成为全国第一批经过正规专业培训的聋儿语训专业人才。

  2001 11月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国立聋人理工大学 师生参观天津聋工

  2002 3月 聋人作家郑利群 的书《我拥抱了文学女神》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郑利群1987年5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02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天津聋校合作办起聋儿双语班,聘请聋人教师王秀玲和王健,与健听教师共同执教。

  2002 合肥特殊教育中心和英国救助儿童会合作办起聋儿双语班,聘请聋人做教师。

  2002 5 月天津聋人工学院师生参观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国立聋人理工大学

  2002 部分中国聋校校长聋人教师、聋协主席、聋人画家和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聋人演员出席第二届世界聋人行

  2002 张宁生主编《听力残疾儿童的心理与教育》由辽宁师范大学出版2002 4月27日 浙江绍兴市手语研究会成立,是由绍兴残联主管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群众性非营利性的学术团体,创办会刊《手语研究与推广》,并于12月23-24日在绍兴召开中国地方手语研讨会。

  2002 10月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特殊高等教育研究会在上海成立

参考资料:

1. 北京市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会(1999)《北京市特殊教育50年》,华夏出版社

2. 戴目和宋鹏程(1999)《梦圆忆当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3. 李慧聆(1993 )主编《听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手册》华夏出版社出版

4. 李仲汉(2001)“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特殊教育(二)”,《现代特殊教育》2001年3月期,第42-45页。

5. 朴永馨 (1992)主编《特殊教育概论》(中等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教学用书),华夏出版社

6. 朴永馨(1996)主编《特殊教育辞典》,华夏出版社

7. 宋鹏程(2000)《聋人世界寻旧踪》,内部发行

8. 辽宁教委主办《特殊教育》1988-1992

9. 张宁生(1995)主编《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华夏出版社出版

10. 张宁生(2000)主编《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

11. 张宁生(2002)主编《听力残疾儿童的心理与教育》由辽宁师范大学出版

12. 赵锡安(1999)《中国手语研究》华夏出版社出版

13. 郑玉芝和刘福泉(1995)“听力残疾儿童课程方案的演变及其特点” ,《特殊儿童与师资研究》1995年第4期,第44-48页。

14. 朱操(2000)《特殊教育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听障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