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小知识:共鸣与学说话

  •  
  • 浏览次数: 67
  •  
  • 发表时间:2016-11-04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言语声源产生在喉部,形成于声道,声道就是有咽腔、口腔、鼻腔及它们的附属器官组成的共鸣腔。当声能脉冲气流通过咽腔、口腔、鼻腔时会产生各种共鸣,气流在口腔里受到构音器官各种活动的调节,就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声道(口腔、鼻腔和咽腔)与喉腔相连,鼻腔与口腔相通。口腔是最主动的构音器官,舌在口腔中的前后、高低运动,改变共鸣系统的声道形状,发出不同的元音。舌的不同部位与齿列、齿龈、硬腭、软腭形成阻塞与狭窄,构成不同的辅音。声道的运动是言语产生的共鸣源。

  
  口腔共鸣发生在口腔部位,良好的口腔共鸣应该从口腔中央舌的表面发出。舌位对言语音质有着较大的影响:舌位过前容易导致前位聚焦(即娃娃调),舌位过后导致后位聚焦,然舌位过低将产生喉位聚焦。汉语系统中只有三个鼻音/m、n、ng/需要鼻腔共鸣。鼻腔共鸣发生在鼻腔。口腔和鼻腔通过硬腭(口腔顶部前端)和软腭(口腔顶部后端)隔开。非鼻音要求软腭悬雍垂向上运动,以关闭鼻咽通道。鼻音则要求软腭悬雍垂下垂,鼻咽部迅速开放,声波穿过软腭悬雍垂,到达鼻腔部位。有些人鼻腔共鸣过多,而有些人则太少。自然的言语声要求口腔音与鼻腔音之间达成一种协调。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