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拉近您和孩子的距离

  •  
  • 浏览次数: 79
  •  
  • 发表时间:2017-03-21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20世纪90年代初,聋儿康复工作作为一项抢救性措施列入了国家计划系统实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聋儿康复已不只是单纯地对聋儿进行听觉、语言康复,而是 让聋儿在生理、心理、智力等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聋儿除听力障碍外,与健全儿童有着同样的发展规律,他们与健全儿童的共性占主导地位。在普通幼儿教育中情 感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听力缺陷的聋儿进行康复教育时更应重视情感教学。

一、情感教学的意义

在心理学中,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反映,脱离客观事物无缘无故的情感是没有的,情感渗透在人的一切活动中,尤其在儿童心理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聋儿长期生活在无声世界里,没有语言交往,外边的信息很难传入大脑,因而情绪容易变化,自我调节能力较差。聋儿康复教育中把情感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手段,贯穿在聋儿康复的全过程,对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聋儿的学习积极性,反之,则会挫伤其学习积极性。这是因为师生情感关系,首先会影响教师对聋儿的态度和期望,并会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使聋儿获得不同的感受。其次,师生情感关系也会影响聋儿对老师的期望,要求等接受性,聋儿心情舒畅、情绪愉快就会产生积极行为,否则就会现消极行为,给康复训练带来不良影响。充分利用好情感教学手段,进行有步骤的、系统的、科学的听觉语言训练和言语矫治,可以使聋儿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利用相对清晰的语言来表达日常生活的要求,能够用语言与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

二、 情感教学方法

聋儿康复教育是一种多学科交叉的特殊教育方式,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对聋儿来说离开父母到康复机构接受听觉、语言训练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语训教师必须把情感教学放在首位,用情感教学来化解聋儿心理上的困惑,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尽快调节好情绪,培养其学习兴趣,使之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自觉地接受听觉语言训练。

1、通过寓教于乐,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提高聋儿智能操作水平,情感对人的认识活动或智能操作活动具有明显的组织或瓦解的效能。一般说,中等强度的正情绪最有利于提高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具体认知过程的活动能力,有利天综合性智能和创造性潜能的发挥,从而表现出情感在促进、优化认知活动中的组织作用;而负情绪或过强的正情绪,则会抑制、干扰人的认知活动,严重时甚至会完全破坏认知活动,起到消极的瓦解作用。强调寓教于乐的原则,倡导快乐——兴趣的学习情绪气氛,可为聋儿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智能潜力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聋儿在这样的情绪气氛中学习,能学得主动、积极、生动、活泼、高效,且富有创造性。

2、通过以情施教,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提高学习效率。情感调节功能的另一表现是,在人进行智能活动时伴以丰富的情绪体验,会促进智能活动的效率。教学实践反复证明:只有引起聋儿强烈情感体验的教学内容,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长久的记忆。

例: 王军,3岁,2004年来校进行康复训练。刚来时每天哭闹寻找父母,情绪不稳定,难经适应学习环境,老师给予他特别的关心、爱护、体贴,让他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用情感教学来调节情绪,稳定心态。在他情绪愉快的情况下,才开始听觉语言训练,强化口语的表达能力、开发智力。因其自理能力较差,一次他把大便拉到裤子里,他很害怕,躲在门后不出来。这时老师笑着对他说:“你怎么啦?是不是拉在裤子里啦?不怕!你过来,老师给你擦。”随即老师边给王军脱裤子边擦去裤子上 的大便。为了增加他的感性认识,同时对他开玩笑说:“你闻一闻,臭不臭?”他看见老师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还笑,紧张的表情慢慢地放松下来了,就这样从一点一滴开始,抓住每次机会,慢慢和他培养感情,用情感教学来帮助他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在情感教学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康复训练。经过两年的听觉语言训练后,王军现在在小学一年级随班就读。

3、通过以情施教,发挥情感的信号功能,提高聋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表情是情感的信号。情感的信号功能只能凭借表情传递情感信息、思想和愿望。表情具有某种语言属情,有加强言语表达力的作用。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孩子 情感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