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性评估概述及其对我国聋儿康复工作的启示

  •  
  • 浏览次数: 89
  •  
  • 发表时间:2017-03-28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真实性评估(Authentic Assessment)强调儿童应在较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采用实作方式评估。在特殊教育领域,传统标准化测验获得的诊断结果常有信息量不足的缺憾,缺乏对儿童发展过程的评价。而真实性评估收集聋童的功能性信息,综合考察环境的影响,可以科学地评价自然环境下聋儿的表现,从而弥补标准化评估的不足。因此,真实性评估在特殊教育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 真实性评估概述
         1.1 真实性评估的概念
         1992年,美国国家技术评估部门把真实性评估定义为“评价学生所创造的答案或作品并证明其知识或技能的方法”。Jon Mueller认为真实性评估是学生在完成真实世界的任务时表现出的对重要知识和技能的有意义的应用。在聋儿康复训练过程中,真实性评估作为一种质性评估方式,通过自然调查的方法对真实情境中的现象进行说明,检测与聋儿发展有关的外部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制订早期干预计划和监控康复过程提供有效依据。
         1.2 真实性评估的功能
         真实性评估的第一个功能是辅助鉴定聋儿的特殊教育资格(eligibility  determination)。专业人员通过家庭访问和直接观察等方法得到儿童家庭方面的信息,并用这些信息校验传统评估工具所得分数,从而对儿童的特殊教育资格进行鉴定,以决定采取社区康复或机构康复。1994年,Bagnato和Neisworth指出真实性评估较传统评估方法在收集诊断信息方面更具现实性,并提出使用真实性评估鉴别聋儿教育资格的方法。2002年研究人员发现,真实性评估对于鉴定聋儿、基于常模系统预测聋儿的表现都是可靠的工具。真实性评估的第二个功能是为制订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individualized  family  service  plan,IFSP)和个别化教育计划(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lan,IEP)提供依据。真实性评估更强调评估的目的性,即专业人员根据评估所得信息为聋儿制订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使聋儿早期家庭康复更具有效性和针对性。2004年,Wilson,Mott和Batman通过实验证明了真实性评估对制订教育计划的有效性。他们证实了通过真实性评估收集到的关于儿童参与日常活动的功能性信息,可以作为制订教育计划的参考依据。而最初特殊教育资格鉴定得到的评估资料一般作为初始IFSP的制订依据,随后通过家庭访问和自然观察以及评定聋儿在完成真实性任务中的表现,逐渐修订IFSP,最终形成适合聋儿的康复计划。
        真实性评估的第三个功能是监控康复教育过程,并评价教育计划的有效性(program  and progress monitoring)。真实性评估对聋儿及其家庭进行监控,目的在于持续追踪儿童的发展进程,确定教育方案的有效性,并在必要时对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专业人员在不同情境中观察儿童的日常活动和学习活动及其对真实性任务的处理,使监控过程成为一种自然和重复的评估过程。真实性评估不仅考察聋儿目前的发展状况,更是通过观测聋儿的学习生活环节,评量其后期的发展需要。

        1.3 真实性评估的特点
        1.3.1 真实性
        真实性评估强调评估过程的现实性、自然性。要求聋儿在其熟悉的现实生活中,根据自身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所面对的真实性任务或挑战,如此既保证了生活化又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任务”(authentic  task)是一些与儿童日常生活平行的有意义的任务,设置现实生活中聋儿可能遇到的场景,关注的是聋儿如何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评价获取多少知识。
         1.3.2 多元性
         ①信息来源多元化。幼儿具有一定的个体特异性(person-specific)和情境特异性(situation-specific)。聋儿因其自身生理特点所致,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情境特异性更突出。真实性评估的实施者在一天的不同时间和不同场景观察儿童的行为表现,验证标准化测验所得结果,最终对儿童的技能做出准确真实的评价。
         ②目的、方法多元化。基于不同目的,专业人员使用不同方法进行评估。在鉴定儿童的特殊教育资格过程中,专业人员常使用观察法并辅以访谈法。制订教育训练计划时,教师则需根据聋儿的个别化情况,设计真实性任务并制作相应的“量规”进行评价。

         ③评价尺度多元化。聋儿言语训练的录像带、手工制作、铅笔和蜡笔画、记录聋儿社会行为或完成任务表现的录像等多元作品,被定期放入“成长记录袋”中,真实地显示出聋儿一段时间以来的发展,将儿童与自身做比较,客观描述聋儿的学习进程,评定聋儿的实际能力和进步情况。
         1.3.3 家长参与评估
         在评估过程中,家长一般扮演4种角色:信息提供者、教师、指导者和决策者。家长和照料者是获得婴幼儿信息的最主要来源,因而在自然的家庭环境中进行评估,结合家长的自我陈述,可以使评估更加丰富和全面。而家长通过参与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目前的情况及其潜力和弱项,从而提出更有效的教育策略。家长通过参加评估会议,参与教育计划的制订,并参与决策,最终与专业人员发展成互信真诚的伙伴关系。
         1.4 真实性评估所使用的方法及实施程序
         1.4.1 真实性评估所使用的方法
        “观察法”是评估人员常用的一种方法,泰勒(Taylor,1993年)认为“观察是评估中适用面最广、应用最多的方法。观察聋儿在真实情境中的行为表现,研究其目前的发展情况、操作技能或行为改变情况以及为教育计划提供依据”。“访谈法”是专业人员通过对家长或照料者进行访谈,了解家长的压力、亲子互动情况、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支持系统方面的信息,并在访谈过程中逐渐与家长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此外,专业人员还可通过动态、多元化的方法收集聋儿学习方面的相关信息。“量规”是一种动态的“评价尺度”,根据真实性任务,界定评估标准,评定儿童完成真实性任务的等级水平,测量标准达成情况。使用量规有助于教师找到聋儿的最近发展区,确定其目前的发展情况,制订下一步教学目标。在设计“量规”时应力求“目标全面、表述具体、操作简易” 。具体遵循以下两项原则,首先,应全面考虑聋儿的发展目标,既要考虑语言发展,又要考虑认知能力、情感态度的发展;其次,语言表述尽可能地简明易懂,便于操作。以下列举“量规”设计的两种范例。
          ①点阵式量规
          开放性的问题通常使用点阵式量规,见表1。因为点阵不但可以反映儿童的全部分值,还可以反映其问答的部分分值。

表1   判断学生对开放式问题问答情况的点阵式量规

         ②分组过程量规
         分组过程量规可以评价多个扮演不同角色的聋儿在真实性任务中的表现,将评估标准和每个标准的评分分开,分别进行呈现。表2为分组量规示例。

表2 评定聋儿小组活动中表现的分组过程量规

         1.4.2 真实性评估的实施程序
         真实性评估的实施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①确定评估主体,即评估的对象。②设计真实性任务。真实性任务的实施地点为真实情境或模拟情境,教师或专业人员设计任务时应注意任务的难易程度。③制订评估尺度。教师设计与真实性任务相符的量规,用以评定聋儿在真实性任务中的表现。④评定等级。根据制订的量规,评估学生目前的发展程度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制订和修订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相应改善聋儿的学习、生活环境。图1为真实性评估实施的流程图。

         1.5 真实性评估的局限
        与传统评估重视结果不同,真实性评估兼顾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在评估内容上,真实性评估重视学生获得的解决现实生活中真实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书本知识的记忆和再现能力。尽管如此,真实性评估同样存在局限。如评分过程存在主观性,很难取得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在实施此评估和记分方面花费的时间、精力、金钱较多,不够经济。此外,由于真实性评估需要对评估具有一定深度的知识或应用性知识,因而限定了评估内容知识的数量。再者,真实性评估由于针对某一项特定任务的评价标准具有特异性,因而作为评定一般学习结果的方法,它的价值也受到了影响。
         总之,真实性评估虽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评估方法,但它所拥有的独特优势却将在特别重视个体差异、而非统一、标准化的特殊教育领域凸显出来。
2 我国聋儿教育评估的现状及真实性评估的启示
         2.1 我国聋儿教育评估的现状
         经过多年实践,我国的专业人员已逐步认识到评估在聋儿康复领域的重要作用。康复技术人员一方面关注有关聋儿诊断评估及其标准的研究,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尝试编制、修订标准化的量化评估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般采用图片测评或人机交互式测评,也有些省级康复中心使用自编的测评资料对聋儿进行评估;一般是一到两位专业评估人员对一名聋儿进行现场考试性评估,对儿童当时当地的表现打分。每次测评间隔一到两个月,根据评估结果对聋儿的康复计划进行安排或相应调整。最终的个别化教育计划由康复教师拟定完成。我国现阶段使用的这些评估手段虽然简便可靠,但缺少针对聋儿个别化情况的弹性评估标准;在评估形式方面,以测验为主,多为阶段性成果的评估,对聋儿一段时期以来的学习过程无法评价;在评估内容方面,较多考察聋儿的“书本知识”,如语言清晰度、词汇量等,对其“实际能力”即日常交往的语用能力缺乏评价。因此,引入真实性评估对我国的聋儿康复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2 真实性评估的启示
         2.2.1 聋儿康复机构应转变观念
        随着我国聋儿康复事业的发展,机构对聋儿教育评估的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以真实性、多元性为特点的教育评估形式已初见端倪。例如有的机构进行的“聋健合一”尝试,正是儿童学习情境真实化的表现。康复机构可以考虑安排聋童与健听儿童交流的同时,对聋儿的语言交往能力给予评估。机构在进行评估工作时,本着“以评估促教学”的宗旨,应建立对康复教育过程进行监测的评估体系,一方面评价教师教学情况,另一方面跟踪聋儿的发展情况,针对聋儿的阶段性成果,建立评估档案及数据库。另外,应积极组织评估人员学习诊断、评估的知识,并为康复教师设计真实性任务提供行政性支持。同时在聋童家长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帮助家长学习家庭评估的相关知识。只有康复机构持之以恒地投入时间、资金和精力,才能使真实性评估深入到康复教学实践当中。
        2.2.2 对康复教师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在运用真实性评估的过程中,遵循“在教学中评估”的精神,康复教师成为评估的主要执行者。这首先要求教师能够在真实情境中设计出符合聋儿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的真实性任务,并制作出评量聋儿在真实性任务中表现的量规。儿童的差异性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将成长记录袋作为评量儿童进步的依据,要求教师进行细致的档案袋整理。第三,真实性评估要求教师与家长在评估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教师要学会与持各种心态的家长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合作。因此,学习型、教育型、科研型和具有合作精神的教师将成为真实性评估实施的中坚力量。
          2.2.3 聋儿家长应积极参与评估
           1997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残疾人教育法修正案》(简称IDEA-97),将家长列为评估组成员,再次强调家长在评估中的作用,并要求机构做任何评估前通知家长。我国也将家长培训列入聋儿康复事业“十五”计划。但相当数量的家长将教育聋儿的希望和任务寄托于教育机构及教师,没有积极参与聋儿的相关评估,相应出现以下两种问题:家长的评价态度影响评价结果,家长与教师等专业人员的合作出现一定问题。只有家长参与进行日常性和阶段性的观察评估,提供孩子真实、独特的发展现状,教师才能及时了解个别化教育计划对聋儿的适宜性,及时做出调整和改变。机构评估与家庭评估相结合的模式是有效进行聋儿康复的保证。所以,聋儿家长应积极参与到评估当中,成功转变角色,成为康复教师的合作伙伴。
3 结语
        综上所述,真实性评估作为聋儿康复领域一种新的评估方法,具有不同于传统标准化评估的独特优势,它在美国的实践获得了丰硕的经验成果。应该根据我国国情,大胆借鉴、合理利用这些成果,丰富和完善目前的评估体系,促进我国聋儿康复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聋儿 真实性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