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听障儿童“开口说话”

  •  
  • 浏览次数: 120
  •  
  • 发表时间:2018-05-23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言语学习的过程是先听清,后模仿,再理解,最后交流。听力障碍患儿要获得言语功能,首先必须获得足够的听力补偿。一般情况下,听力的清晰度越高,言语学习的效果也越好。 
  补偿听力的方法有2种:①听力在85分贝以上的聋儿可通过植入人工耳蜗进行听力补偿。人工耳蜗植入后,听力可达到30~40分贝。②听力在80分贝以下的聋儿可以通过配戴助听器,获得有效的听力补偿。 
  当然,由于人工耳蜗和助听器的技术限制,获得听力补偿后,患儿听到的声音与正常人并不完全一样,但通过大脑的适应,患儿可以有效分辨声音、理解声音和学习言语。 
  值得注意的是,听力在85分贝以上的聋儿选配助听器的效果较差,由于无法得到完全的听力补偿(仅补偿低频听力,无法补偿高频听力),故言语分辨力较差,患儿能听到很响的声音,但听不清楚。 
   
  关键因素:听力补偿的年龄 
  言语的学习有赖于听觉中枢的发育,而大脑皮质听觉中枢必须接受声音的刺激才能逐步发育。一般地说,听力补偿的最佳年龄是出生后半年。这时候,通过植入人工耳蜗或配戴助听器,儿童可以自然学习言语。3~6岁儿童获得有效听力补偿后,需进入专门的学校学习,才能学会讲话。6岁以上儿童若得不到听力补偿、接受不到声音刺激,听觉中枢就基本失去了发育的机会。听觉中枢不发育,相邻的言语中枢也不能发育。8岁以上儿童若依然没有听力,即使以后植入人工耳蜗,也只能听到声音,但无法理解声音的含义,学不会讲话。 
   
  主要方法:听觉口语训练 
  当听力得到有效补偿后,患儿可以开始学习言语,主要方法是听觉口语训练,即让儿童通过听声音,来学习言语。老师和家长在教学及日常交流中,不要让儿童看口型,也不要借助手势进行教学。 
  情景教学是一种国际通用的方法,即让儿童在生活环境中学习言语。比如,在厨房中学习各种食物的名称,在客厅里学习各种生活用品的名称,在游戏中学习各种玩具的名称,在室外学习各种动植物、交通工具的名称等。另一个有效的方法是让获得听力补偿的儿童与听力正常的儿童经常在一起玩和学习,儿童之间的言语交流往往比课堂教学更有效。此外,让患儿看动画片,也是一个边游戏,边学习言语的好办法。 
   
  助推器:多开口、多交流 
  2岁以内获得有效听力补偿的儿童,可在专家的指导下,自然学习语言。半年内,儿童主要处于理解阶段;半年后,当他们理解了声音的含义后,就会逐步开口学讲话;两年左右,儿童就能学会讲话。家庭成员与患儿讲话越多,学习效果越好。临床观察发现,在我手术的700多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中(年龄最小的为出生后7个月),1岁之内植入人工耳蜗的,言语学习效果最好。 
  3~6岁儿童获得听力补偿后,需送到专门的学校学习。这时候,家长的配合非常重要。因为在这种学校,周围都是听力残障的儿童,进行言语交流的时间有限。最佳模式是家长陪读,晚上接回家,让患儿与家人多讲话。当孩子学会讲话后,家长应及时将他们送到正常学校,让他们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增加交流机会。多看孩子喜欢的动画片,也有助于言语的发展。 
  部分听力未得到完全补偿的儿童在接受言语训练时,需要通过视觉来补偿听力的不足,日常交流常需借助手势和口型(唇读)。由于高频听力不能有效补偿,儿童对“zh、ch、sh、z、c、s”分辨不清。即使学会讲话,也常因为听不清、讲不清,而导致言语交流障碍。 
来源:涵爱飞扬公益基金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