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蜗宝宝学说话,你知道怎么做么?

  •  
  • 浏览次数: 852
  •  
  • 发表时间:2018-11-08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人工耳蜗植入越来越平常,而术后耳蜗宝宝的语言康复始终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耳蜗宝宝在刚开始学说话的时候,难免有各种各样的毛病,比如有的孩子说话还不流利,却学会了结巴,家长急得不行,一直问怎么才能矫治,要不要请言语康复老师单独训练下?

  “我我我我要吃苹果”“我我我不穿衣服”,像这种情况,一般是孩子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的事。还没有到需要单独矫治的程度,对于耳蜗儿童来说,从术后学习语言开始,孩子们之间的竞赛就开始了。哪个孩子会叫妈妈了,哪个孩子会背唐诗了,哪个孩子又学会了新儿歌,领先的洋洋得意,落后的着急上火。

  家长们生怕自己哪里做的不到位,耽误了孩子语言发育的黄金康复期。和其他发育不同,语言发育和养育者的引导有着很大关系,所以家长们也就格外操心,这是对的,也是正常的。
  但有时候,操心过度,也容易给孩子过大压力,造成孩子不敢说,不愿意说的负面后果。
  一、词汇量小,说得少
  拿自家宝宝的语言能力跟同龄孩子相比是人之常情,但是语言发育的差异极大,比其他发育方面的差异更加突出。
  有的孩子语言能力稳步发育,但也有的宝宝词汇量积累很不均衡。有的宝宝天生比其他孩子更健谈,但并不意味着爱说话的孩子比安静的孩子更聪明或发育更快,甚至不代表他们的词汇量更丰富。
  事实上,安静的耳蜗宝宝可能知道的词汇量并不少,只是开口时惜字如金罢了。但这种差异以及大部分其他差异都会在孩子达到学龄前消失。
  理论如此,但是,确实有研究表明,早说话的孩子更自信,为啥呢?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出在自家父母身上。道理讲得再明白,妈妈们还是免不了羡慕别人家的宝宝,为自己不开口的孩子着急。殊不知,这是你这种焦虑的心理,传染给了孩子,耳蜗宝宝总是接收到来自妈妈和外界的质疑,也会忍不住自我怀疑,变得不如早说话的孩子那么有自信。
  所以,最正确的做法就是,把上述理论内化到你的内心,在宝宝开口这件事上,不要着急。时刻提醒自己,不想说、不爱说的宝宝不代表不优秀,你最孩子有信心,她才能对自己有自信。

  二、叠词不是洪水猛兽
  终于盼来了开口说话,耳蜗宝宝总说叠词,纠正不过来怎么办?
  不知道何时开始,叠词成了洪水猛兽,有的专家义愤填膺的说,不要说叠词,叠词不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要教她们正常的词语,比方说杯子不要说杯杯等等。导致了对叠词的一刀切,从此叠词被打入了冷宫、变成了一种陋习,成为了不好的现象。
  每当孩子说出叠词,都有家长忙不迭的跟在屁股后天纠正,不要说杯杯,这是杯子,来,在跟妈妈说一遍,杯子。语言学的理论百家争鸣,我们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妨看看相对辩证的观点。
  先来说说宝宝学话的过程,所有地“说”都是在“听”之后。家长跟孩子说话形成刺激,引起宝宝的注意,宝宝模仿大人的话进行反应,最后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但是由于宝宝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过于成人、复杂的话语,可能会被宝宝直接忽略,或是即便被注意,但是因为宝宝的局限,他也不能理解,更别谈学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成人在与儿童说话时会采取一种特殊的语言———儿向语言。特点是句子简短、词汇简单、语调夸张,这种语言足以吸引宝宝的注意,并且也与儿童的认知水平相一致。
  同时由于宝宝在语言发展的早期受其发音器官的制约,叠词简化语音的策略能满足儿童的发音需要,所以叠词就成了成人向儿童输入的主要语言形式之一。
  简单来说就是:学话初期的宝宝们不喜欢成人高大上的语言,只能被萌萌哒的语言所吸引,因为吸引而愿意模仿,从而习得语言。加上萌萌哒的语言适合他们的发音器官的发展状态,所以叠词的出现,本身就符合宝宝语言发展的规律。
  而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叠词的使用能够减轻语言的压力,这对于刚开始学习语言的耳蜗儿童来说是很有帮助的。比如,说尿尿,父母就知道他想去洗手间了,说糖糖,父母就知道可能他是想吃糖果了。宝宝不需要运用其他复杂的词句,便能让大人们明白他们的想法,这会增加他们学话过程中的自信心。
  所以,叠词就完全敞开了用么?

  别急,接着看。
  从语言科学研究来看,0-3岁的言语发展会分为三个时期,言语发展的准备时期(0-1岁)、单词句时期(1岁-1岁6个月)和多词句时期(1岁6个月-3岁)。
  在单词句时期由于受到其认知能力的限制,叠词使用较多(大多是名词的叠词),宝宝用一个词表达多种意思:“杯杯”的意思也许是我要用杯子喝水。
  当儿童在进入多词句时期的时候,词汇量就会增多,结构也开始复杂,宝宝的语言能力会迅速发展,这个时期叠词如果使用过多,会阻碍宝宝语言发展的进程。再次简单来说就是:叠词的运用要顺应宝宝的发育情况。
  学话初期,为了引起宝宝的兴趣、帮助他说话可以用
  但是言语康复到一定程度之后(时间不是唯一标准,通常是宝宝可以发双音词,也就是说“词语”之后)是冲破叠词进入双语词的关键,此时如果叠词运用过多会阻碍耳蜗儿童的语言发展。
  所以,如果孩子还小或刚刚进行言语康复,就别多管闲事纠正人家萌萌哒叠词啦。

  三、无所适从的沉默期
  有的心理学家认为,1~1岁半是理解语言迅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能懂的话大量增加,但说出的语词还很少,甚至出现一个短暂的“相对沉默期”。这也正是我国目前大多数人工耳蜗儿童植入的时间。
  沉默期的时候,宝宝拒绝开口说话,反而要用手势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意愿,甚至把原来一个人的时候发出来的自言自语也停止了。所以并不是植入耳蜗然后语训就能开口说话,还是会有一个过程。
  不少妈妈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怀疑和自我怀疑,这又是咋儿的了?
  这个时候,不要急,不妨等一等。
  一般到耳蜗植入1年半左右(无不良适应证、1岁左右植入耳蜗),大部门沉默期的宝宝又会突然开口,而且说话的积极性很高,语词大量增加,对句子的掌握能力也迅速提高。
  这个时期你应该做什么?
  1、丰富生活内容
  单调的环境对孩子的语言发展不利,要让孩子多接触生活,多接触社会。
  2、不要急于满足孩子的需求
  对于孩子在生活中表现出的各种需求,家长不要急于立刻满足,而应鼓励他尽量开口表达并及时给予奖励,只有这样才会使孩子开口说话。

  四、口口口口吃
  口吃是宝宝在发展过程中常见的一种行为,耳蜗术后2年至4年最多。具体表现是,原来说话一直很流利,也很清楚,但是到了两岁多学说话的高峰期之后,有时会出现语音的重复和句子的中断,说话开始把第一个字重复很多遍。比如吃东西,会说成“吃吃吃吃吃吃东西”。这是孩子语言发育过程中的一个自然现象,一般称为“成长性口吃”。
  术后两年的孩子,认识的事物已经很多,但掌握的词汇却很少、且不牢固。他们思维迅速发展,说的技能赶不上思维的速度。当她想用语言表达一种思想,但找不到合适的词藻,或是在想回答一个问题时突然想到更好的表达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就出现了口吃。
  随着语言能力的进步,和宝宝的成长发育,大部分宝宝的口吃现象会减少,终致消失,不必担心。
  1、最重要的就是以平常心对待
  不要训斥或禁止,如果你紧张了,说话的语气、语调也会流露出来,孩子受到暗示,也会紧张,口吃可能会加重。可以在一旁边轻轻地提醒他:宝贝,别着急,想好再说!多给孩子一份鼓励。
  2、不要取笑宝宝,或是模仿他的口吃
  特别是家庭成员不要当场或是跟外人议论他,宝宝也是有自尊心的。
  3、鼓励孩子
  鼓励孩子想好再说、放慢语速,当他拖长音或是重复时,耐心听他讲完,过一会再让他说一遍,有了每一次的经验,第二次再讲同一句话,就会好得多。比如宝宝又着急又兴奋的指着大树跟我说:妈妈,我我我我我我看到一个、一个小燕子。
  我也会非常兴奋的回应她:“哇,是在这棵大树上么?快告诉妈妈宝宝在大树上看到了什么?”
  她就会流利的重复“我看到一个小燕子。”
  4、不要帮倒忙
  切记不要打断或帮他表达,这样会影响孩子独立思维能力。
  五、家长的态度很重要:平常心看待
  总的来说,只要耳蜗手术成功,家长对待耳蜗宝宝术后康复就三个字“平常心”。
  耳蜗儿童虽然学说话晚,但语言的学习并不是植入耳蜗后就可以进展飞速,用你的“平常心”看待孩子发育过程中的“不正常”,孩子终不会辜负你的信任。
  相反,总是带着一颗焦虑的心,健听孩子也许都会被影响到不正常。科学的康复不仅需要康复老师的教诲,也需要家长合理的期望值和科学适当的参与,恰当的引导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来源:中国听力在线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